|
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开展以来,防汛会商调度系统、防汛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平台、防汛短信推送平台等先后在桐投入使用,这批“高科技”平台,让桐城进入了“智慧防汛”时代。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防汛信息平台建设和防汛会商调度系统建设。据了解,我市已建成水位站17个、雨量站59个、预警广播54个。今年,我市结合省、市水雨情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通过对现有各种防汛数据的整合,建立了集工情、水情、气象等信息为一体的防汛综合信息查询系统。通过该系统,有关部门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收集所辖区域的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等信息,还能够在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上移动查询,通过预警广播能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转移群众。
为及时进行防汛会商调度,今年,我市投入180多万元,新建了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平台,建立了防汛短信推送平台,通过平台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防汛工作动态,实现了防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防汛信息传递的效率和精度,成为防汛指挥调度的“千里眼”“顺风耳”。
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工程师束礼俊介绍:现在的防汛指挥系统不仅能与省、安庆市连接,还可召集各镇(街)实时召开视频会商、专家桌面会议,借此及时掌握灾情、实时监控汛情,让防汛调度工作更及时、更科学、更准确。
今年5月份以来,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的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专人对当天的防汛情况进行报备记录和监测。中心值班值守人员一方面负责接收电话、传真,做好相关通讯记录,并上传下达;另一方面通过防汛信息平台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和水利工程运行情况,通过短信、微信、广播等方式,及时向各镇(街)发布预警。 (廖永红 束礼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