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8|回复: 0

白石九老亭

[复制链接]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19-7-9 08: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石九老亭
——安庆古坊系列
第1809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白石九老亭。

   白石九老亭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城西南冶溪镇白石村,世人称为白石九老亭,卒子于六年前到访此处。
   清初,有郑爵一嫡堂兄弟九人,皆年逾八十岁,生平不远游城市,秉性古朴,志乐山林,同居司空山北面的小盆地里。每遇来往游客,便待茶引路,乐为东道主,人称“司空九老”。
   清朝乾隆年间,郑爵一之子宗绪建亭为九老憩息,故名“九老亭”。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九老后裔再次重修。
   九老亭为麻石建造,尖顶、飞檐梁架、四周栏杆均石质精凿,结构紧凑。亭中石碑上镌有九老姓名、年龄、功绩和此亭修建沿革。亭前石柱上刻有楹联一副:“谈笑讴歌,坐亭中无非逸地;栖迟偃仰,看栏外都是闲人。”
   九老亭,位于司空山北麓的冶溪镇白石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于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该亭坐东北朝西南,全部以石料建成,高约五米,结构严谨,古朴庄重,美观大方。
   九老亭支撑亭身的四根石柱均一尺见方、高三米有余,西南方向石柱上刻有楹联一副,联曰:“谈笑讴歌,坐亭中无非乐地;栖迟偃仰,看栏外都是闲人。”柱距约二米,其间由四块长约二米、宽二十厘米、高三十厘米的石块连为一体。
   北面亭檐内侧有文字记载,大意为:清朝乾隆年间,白石坳郑氏嫡堂有兄弟爵一、伦一、象一、柳一、恒一、德一、明一、纯一、符一九人,人称“司空九老”,俱年逾八十,同举乡耆,钦赐登仕郎八品顶戴,绢帛米肉荣身。后裔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建石亭以志其事。亭顶屋面由十二块石板组成,飞檐戗角,宝葫芦塔尖。
      《岳西县志》载:“九老亭,位于县城西南一百七十里的冶溪乡(今冶溪镇)白石村。清初,有郑爵一嫡堂兄弟九人,皆年逾八十,生平不远游城市,秉性古朴,志乐山林,同居司空山北。每遇来往游客,便待茶引路,乐为东道主,人称‘司空九老’。乾隆年间,郑爵一之子宗绪建亭为九老憩息,故名‘九老亭’。”
      一座小巧精致的石亭,详细记载了当初九位耄耋老人的姓名、事迹。正面亭檐石枋上有该亭重建时道光皇帝钦赐的“皇恩钦赐”石匾,可见九老亭的规格之高,更可推测九位老人乐观豁达、慷慨无私的事迹在当时已是美名千里。
      在古代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下,一个小山村能够出现九个耄耋老人,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能够造就该奇迹,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司空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自二祖慧可来到司空山弘扬佛法至清乾隆年间,已是悠悠数千年。千百年间,佛教文化和传统的儒家及其道家文化早已融为一体,广为传承,因而造就了这片和谐、安宁的人间乐土。
      再看九老亭的楹联,“谈笑讴歌,坐亭中无非乐地;栖迟偃仰,看栏外都是闲人。”大意是九位老人每天坐在亭内谈笑讴歌,该石亭成为他们快乐的地方。在亭内游玩憩息,感觉亭外来来往往的人们都不如自己安宁惬意,更觉得他们是闲人。该楹联将当时九位耄耋老人乐观豁达的心态,知足常乐的生活情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得长久。”之所以感兴趣,一则文字通俗酣畅,二则阐释长寿道理,三则蕴涵人生哲理。诗作者应璩(公元190到252年) 共写了一百三十篇《百一诗》,可惜流传至今已很少。
   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长寿之人古代并不少。随采风团到冶溪采风之时,就瞻仰了位于冶溪河与徐良河分水岭上的九老亭。
  仅从清朝而言,一个家族能同时出现九位长寿男性老人,除遗传基因外,还应有冶溪山清水秀和居民心胸豁达、生活悠闲等原因吧。由此推之,九老亭虽然规模不大,掩映在农舍之间,却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篇完)


楼主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