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南风醉 于 2024-6-8 22:05 编辑
年少时看过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一诗,其意我也不甚了了,只记得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更是不知道其诗歌所描写人物的地点,以为那是很远的地方。及至年长,阅历见闻增多,才知道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邻县----怀宁。所以就有了去看看的想法,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直到我今年六十岁的时候才得成行。
六月三十日,天气炎热,我邀了几位好友到安庆办事,回程顺便来到了怀宁的小市镇,车停在“皖城”门楼的一角,我们买好票兴冲冲地走进了皖城,这皖城原来是专门为拍摄电影《孔雀东南飞》而建造的,城里建造有假山园林、有戏台、有孔雀台、有刘兰芝织布的小屋、有焦仲卿办公的衙门、有《孔雀东南飞》故事的简介,绕城一圈,才知道这是人造的景点,不是我要找的纪念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地方。这个天气实在是太热了,我们一行都已经挥汗如雨 ,一时也不知道《孔雀东南飞遗址》在哪里,心有不甘,相继问了很多人而无果,问皖城售票的服务人员,答曰在门外西南处。我们找了半天,也没有看到一块指示牌,又问了几人都说不是本地人而不知,这时我们被热浪熏得不想走路,只好上车遗憾的准备回程。车开到一条古老的小巷,我们还是停车问了一下住在这里的本地人。一位中年妇女正好坐在门前摘菜,她告诉我们就在前面不到二百米一处小巷里,小巷子出口有两座石狮子,原来这里正是怀宁县小市镇小吏巷。
刚走几步,果然就看到了石狮子,走进去一两米,左边就有一块怀宁县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七年立的石碑,上书《孔雀东南飞遗址》几个字,有些字迹已经模糊,碑的旁边是月亮形的小池塘,一棵粗大的枫杨树横卧在水面,时有凉风嗖嗖,据说刘兰芝就在此塘投水自尽的。水塘的对面立有一墓,上书“汉 焦仲卿刘兰芝 之墓”几字,墓顶有孔雀交颈而卧的图案。墓的后面是小土丘,上面长满了杂草。这时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在水面,照在公园,让整个公园显得有点暗淡和残败,这样的格调仿佛很适合这里的氛围,让人想起近两千前的爱情悲剧,看着墙上录入的《孔雀东南飞》的诗句,叫人不胜唏嘘。
焦仲卿是潜山县城郊焦家坂人,刘兰芝是在现在的怀宁县小吏巷附近的刘家山人,两家中间隔了一条皖河,皖河水阻挡不了他们的爱情,留下了千古悲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说的是焦仲卿母亲焦八叉是位年轻的寡妇,生有一儿一女,儿子焦仲卿在庐江郡(现在的潜山市)当个小吏,焦仲卿娶河对岸的刘兰芝为妻,兰芝知书达理,擅长琴棋书画,两人感情甚好。婆婆焦八叉却百般刁难媳妇,竟逼其子休掉兰芝。兰芝归家后,其兄又逼她改嫁,她为了捍卫纯洁美好的爱情,只得投水而亡,焦仲卿闻知也自缢而死,酿成了一曲令人伤心落泪的婚姻悲剧,至今还叫人叹息不止,也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婆媳关系在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一个让人深深思考的问题。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深爱着邻居家的女孩湘灵,可白母死活就是不同意,硬是斩断了两人的婚姻,直到白居易36岁时,还是个未婚的大龄青年。后来白居易和湘灵重逢,两人抱头痛哭,于是白居易写下《逢旧》:“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后来白居易写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深深打上了他心灵上初恋时深深的烙印。无独有偶,陆游的爱情和白居易有着同样的遭遇,陆母也是硬生生的拆散了他和唐婉的爱情,大家都知道陆游那首有名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更有沈园写下的“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魂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这些诗句,无不叫人扼腕叹息。尽管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登月的今天,谁又敢说这样的悲剧不会重演呢?
在那个时代,焦仲卿和刘兰芝是无力反抗的,他们只好选择了双双殉情。“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他们在人世间得不到自由,就让灵魂双飞双宿吧。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同样是汉乐府的《上邪》写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诗热情的讴歌了一对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而焦仲卿刘兰芝的灵魂也实现了“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爱情誓言,他们的灵魂化作了一对孔雀,在皖河边,在小市镇上空,在历史的上空,生生世世的徘徊相伴。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