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9|回复: 0

[散文] 《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克里姆特》

[复制链接]

7169

主题

1750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467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9-8-20 13: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克里姆特》

                                                                                                           (一)

  翻阅《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克里姆特》/何政广主 编,河北教育出版2005.1(世界名画家全集)

这个画家有一两幅作品经常出现在杂志中,我的印象是男女相拥如进入睡眠状态,虽然是站着,彩色的金片和金属片连缀成的披纱外衣——这是极度的夸张描绘男女相爱时感觉的画面,其实在世界各地的名画中,也是世界范围内罕见的淋漓尽致的可视化的描绘爱情画面……

虽然人类表达浓烈的爱情歌曲,每个民族都泛滥成灾,但是能出色的表现男女之恋画面,除了那些神化故事的画面,能直接表达人间男女之间爱情的感人的画面,其实我们搜索记忆,还真的想不起来几幅……

第一页的画家画像是速写画,画家把克里姆特的头部画的有些夸张的小。这是中年男子,有些秃顶了,脸很瘦,下巴颏很尖,但带些络缌胡子,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之类的相貌平平西方男子,只是他睁大眼睛,似乎看着前下方,其实什么都没有看,完完全全想着自己的心思,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他的两只手姿势很特别,两只手都从肩部向前水平伸出,两条想象的小鱼,在画家面部旁边空中飞舞跳跃……

这本书一页序言,使我对这个画家有了一点初步印象:并不长寿(1862年~1918年),父亲是做金饰雕刻师,画家也是工艺学校的学生,难怪我看过的那幅名画金光闪烁,装饰性强。这本书有几句话十分精彩:

“他的许多刻画女性与裸体的绘画,不只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特有的神秘、颓废、妖媚与情色的恍惚氛围,更是超越了人类的欲望之后,达到的另一个超然、崇高与孤独的金碧辉煌的彼岸。”

对我前面所提的画家那幅《吻》评论亦十分的精彩:

“《吻》即是他脍炙人口的杰作。画中一对情侣跪立于花草地上,紧紧拥抱接吻,尽情陶醉于爱的欢乐里。环绕男女的花簇是他们爱的乐园,但背景空间却像是一落千丈的危崖绝壁,隐喻这一对情侣在这个世界上绝对孤独、无助。男的银箔与黑灰方块衣服,象征男性志高气昂与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女的衣服花纹与波浪曲线是女性的象征,与满地盛开花朵攀结,像大地之母蔓延,具有旺盛生命力。”

看到正文才发现第一页克里姆特的画像,并不是自画像,而是席勒画的《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克里姆特》(1912年),克里姆特从来不画的自画像。奇怪的是,画家为什么没有自画像?这在画家中真是十分另类。

正文中第一页,《雕刻的寓言》(1889年),这个象牙雕刻工艺品般的年青的裸女,采用的裸女的站姿,使我想起了波堤切利的裸女,这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裸女形象之一,也是奇怪的失去的性感魅力的去性的女性符号……

雕塑(1896年)这个正面站立的裸女也是去性感的裸女,配合背景上的古希腊雕塑,很像中国民间的观音画像之类的画风……

翻阅完整本画册及文字叙述后,对这画家作品印象十分奇特。

无疑这里西方画家中,东方色彩最重的一位,他的画比日本的浮世绘,多了金色灿烂,比伊斯兰清真寺墙画多了人物和色彩,比中国剪纸色彩丰富多了。他的画是平面和装饰性的,但又有艺术气质……

我想起来了中国云南装饰风格画家丁绍光先生的画。我忽然觉得敦煌莫高窟壁画,亦应列入装饰风格画一类,不知道这是不是信口开河?

画家的维也纳布尔克剧院天井画《阿波罗祭坛》、《塞克匹亚的剧场》、《达奥米娜的剧场》、《戴奥尼索斯的祭坛》(18861888年),《手持皇冠的女性》(1890年)、《“埃及艺术”木乃伊、雕像与壁画片断/赫斯神/杜特神/少女(1890年)》,这一组大型的壁画是画家二十四~二十八岁时的作品,这似乎是古埃及、古罗马画风与西方油画风格的混合体,让人印象深刻。

《弹琴的舒伯特》(18981899年),这是印象派画风的作品,其前后站立的女士毛绒绒如芦花编出彩色连衣裙子,真是灿烂夺目,让我想起雷诺阿的画面……

《真理裸体女人》(1899年),画面中金发女郎头发和阴部对比出裸女如鬼魅一样虚空,而她头上与脚下与画面几乎等宽金片刻字牌片,与白晰裸体,青蓝色的一半背景,构成十分奇幻的风格画面……画家是否想表达说:真理是十分空洞的?

《哲学》(1907年),《医学》(19001907年),《法律》(19031907年),这西方国家大画家们常画的三个主题,在克里姆特画面上变得颇有想象力和暧昧……

《金鱼》(19011902年),画面中的裸女,红发女郎,长发飘飘,裸背和腚部对着观众,面部回首看着观众,画面上方裸女面部不清,如鬼魅——西方人画裸女,每个人都是想弄出不同的风格……

《康玛城公园宁静的湖》(1899年),这是颇有诗意的湖中倒影,它让我想起了莫奈的画。,让我感到西域的是,若你绕杭州西湖四周转时,你也常会看到这样倒影,你觉得很美,但是,我们用照片就拍不出来大画家们画出的韵味和余味……

《期待》(19051909年),(蛋彩、蜡笔、铅笔、金箔、银箔等)——这真是装饰起来的画面,这让人想起中国民间剪纸画,但为什么中国民间艺人,不向这个洋鬼子学学用彩色的纸片剪成色彩绚烂的画面,而不仅仅是用红纸……

人就是这样的怪物,这套丛书几年前,我也在省图书馆看到了二三十册,也借过一两册,这些画面是不错,可是这种画册,看起来真的不轻松,所以我不肯掉进去。这次决定认真系统看一遍,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总觉是见到太迟了……

对于这画册中的克里姆特的十来幅风景画作品,有三分之一,让我看出与众不同的诗意;其余的,都是看得让人心里堵得慌,有让人产生密集恐惧症的密集,不透气的压抑,我以为并不成功——用他画人物的平面手法画风景不是好选择……

《高耸的白杨树l》(1900年),这幅画中白云天空露出少许蓝天,表现得十分成功,而四周森林围出空旷的地面上点点白花,也画得颇有清淡的诗意,三分之二空间的白云与一株三分之一竖立空间树衬出了天空与草地安宁……这是有些浅意境的画面……

《向日葵》(1906年),这向日葵仿佛是画家植物中女主角站在画面中,画面背景则是现代的植物墙式的,整个画面都怪兮兮的,很有些让人心塞得满满当当的拥挤感觉……

画家的《吻》(19171908年),无疑是亮瞎了世界各国美术爱好者眼睛的名画:被吻的女人跪着,激动得站不住,她的头侧着与水蛇或水蛭挂起来的酥软了身体几乎成了九十度角;男人头垂直方向也弯了九十度,嘴贴在已经在昏迷状态中女人的脸。我们看不到男子主要脸部,只看到他朝观众头顶和后脑上黑头发;画面上女人和男人各两只手,画得特别的出色……

画面中金色的为主灿灿的服装和男女主角脚下或膝下的绿色与红色宝石项链堆,还有旧金粉背景形成华丽的装饰图像,即使没有男女主角面孔,这这些色彩搭配图案,也足够让观众美得让心紧缩悸动不已……

这是通过画面将感情則具像化,其实是天下第一难事之一。将无形之物化成有形之物,这是克里姆特的天才的本能……

克里姆特的女性肖像画,无疑是最花俏的女性画。克里姆特的女性肖像画,多是穿着可口可乐曲线瓶和保龄球形状的服装。

克里姆特的裸体画中,有情色成分。《达娜伊》(1907-1908)《朱迪丝III》,就有这样情色气息……

克里姆特后来每年有三个月,与弟媳妇的妹妹艾蜜莉·芙露吉同居三个月,却一直未结婚,其余的时间回到自己的画室,与自己的模特儿混在一起,作自己充满情色的画。

书中说:“像罗丹一样,克里姆特总有二个或三个模特儿任他使唤,当模特儿闲着时,她们就在四周裸身懒洋洋地躺卧着,或仅着内衣闲荡,任何一名初访他工作室的人,均为此种景象所惊奇。如果克里姆特精神来了,他也会放下画笔去安慰她们,此刻她们就一如他的小情人。她们大多是穷人家出身,他雇用她们当模特儿,她们之中有些是因为父母去世付不出丧葬费,有些是为房租所苦,克里姆特均慷慨为她们解决问题,克里姆特似乎有强烈的性欲,他无疑也与一些模特儿睡过觉。

这些激情赤裸女人的素描,是克里姆特在作品中坦诚表达他对性的态度,不过在许多绘画中也显露了一些比较暧昧的观点,像《女人的三个年代》、《希望》以及《死亡与生命》等作品中,女性均居于核心的地位,她们表现了生命变迁与衰退的无常。”P110

日本人拍下97分钟的《黄金的画家克里姆特和维也纳1900年》纪录片。克里姆特受日本浮世会画风影响很大,他的那些情色的画面,应当是受到日本画赤裸裸的情色画面影响……

看了日本人女主持人大呼小叫过于戏剧化的讲解,你还是会更全面的了解了克里姆特。

克里姆特后来照片,更多像一位穿着长袍的修道士……

画家曾设计过日本和服,显然他的女性肖像画中服装,受日本和服影响很大……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大多数浮世绘,往往直接描写男欢女爱的激烈场景在日本这些作品,“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创作了那幅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日本画家葛饰北斋,创作于1814年间木版画《渔夫妻子的梦想》,在现代人眼里,这可能是一幅淫秽撩人的场面,但事实上,日本人绝不认为性和鱼水之欢是什么罪过。

显然,克里姆特中女性沉醉表情,与葛饰北斋的《渔夫妻子的梦想》女性面孔几乎一一模一样……

克里姆特伟大创新在于,将当年西方人认为十分粗鄙淫秽日本人春宫画中女性在男女交合时表情,移植到西方人在艺术上能接受的男女相吻画面中,从而创造出了不朽的名画《吻》。

画家其他的裸体画,受日本浮世绘裸体画影响亦十分的明显……

克里姆特借用另一个民族绘画,结合西方绘画风格,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本画册对十字架解释十分的奇怪:

“1908 年阿道夫‧路斯(AdolfLoos)在一场知名的演讲‘装饰与罪恶’中,称装饰是文化堕落的象征,并称原始的人们与罪犯的纹身,乃至于手工艺术家的的装饰行为,均是在浪费时间,他主张简单与诚实。路斯非常惊奇克里姆特的华丽作品,不过他对克里姆特艺术的论述,诠释多于谴责,他声称:‘有的艺术都是情色的,十字架是第一件装饰作品,它是情色的起源,也是第一件艺术作品。水  乡平表示女人躺下,垂直表示男人刺穿了女人。男人创造了此一符号,此种体验如贝多芬的冲击,其所处的天国如贝多芬所创造的第九交响乐。’”075

看到这些画面,我突然产生灵感,我们需要深圳“大芬村”那样人工复制名画吗?

我可以发明一个专利技术:利用现代的激光扫描技术,将西方国家历史油画作品表面凸凹不平油料的三维立体数据采集下来,再用目前的自动控制加工技术,制作模具,采用有机玻璃或低温玻璃大规模的压制名画颜料的凹凸不平的表面的薄有机透明玻璃或玻璃板,与现代摄影技术拍下来的名画印刷画面贴在一起,或许我们就可以高度保真大规划生产低成本的油画中历史名画?这或许成为二十一世纪绘画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发明之一?

我另一个发明专利设计是:用软件开发制作一批不同的表面凹凸不平的模具,压到出玻璃板或有机玻璃板,放在大型彩色的照片表面,使之产生油画作品表面凹凸不平效果……这或许是一个创新理念……

吴砺

2019.8.19


                            (二)

附录一:《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克里姆特》摘录:

居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 1918)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大师,绘画风格非常独特。他的许多刻画女性与裸体的绘画,不只反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叶特有的神秘、颓废、妖媚与情色的恍惚氛围,更是超越了人类的欲望之后,达到的另一个超然、崇高与孤独的金碧辉煌的彼岸。

克里姆特1862714日生于维也纳郊外泮加登,父亲恩斯特,克里姆特是来自波西米亚农庄的金饰雕刻师,8岁随父母移居维也纳。母亲喜爱唱歌。居斯塔夫,克里姆特是347兄妹的长男。1876 14岁时进入奥地利艺术工艺博物馆附属工艺学校。1879年追随历史画家汉斯,马卡特画风,研究装饰画风。此后,他的声誉渐著,维也纳的很多公共建筑都请他作壁画。188624岁时,他与其弟恩斯特·克里姆特、马茨奇共同绘制维也纳布尔克剧场天井画,画风着重写实,但仍可看出日后富丽堂皇的装饰性影子。

1894 年,克里姆特应维也纳大学邀请绘制《哲学》、《医学》与《法律》壁画,可惜这3 幅壁画在1945 年被火灾烧毁,今日只留下黑白照片。这批壁画已舍弃写实画风,转向崭新的鲜烈的象征主义创作风格。

1897年,克里姆特退出维也纳艺术家合作社,与志同道合画友创设维也纳分离派。这一年夏天他开始到阿达西湖畔画风景。1898 年投人心力举行维也纳分离派第一届展览。在画风上延续装饰性的象征主义风格,后来又融人东方艺术的色彩感觉,发展出独特的自我画风。《吻》即是他脍炙人口的杰作。画中一对情侣跪立于花草地上,紧紧拥抱接吻,尽情陶醉于爱的欢乐里。环绕男女的花簇是他们爱的乐园,但背景空间却像是一落千丈的危崖绝壁,隐喻这一对情侣在这个世界上绝对孤独、无助。男的银箔与黑灰方块衣服,象征男性志高气昂与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女的衣服花纹与波浪曲线是女性的象征,与满地盛开花朵攀结,像大地之母蔓延,具有旺盛生命力。

1900 年,克里姆特的艺术创作达到登峰造极。当时维也纳已繁荣为世界大都市,绘画风气鼎盛,音乐、哲学人才辈出。1903年他旅游意大利的拉维那,受到 当地马赛克镶嵌画魅力吸引之后,创作出富有装饰性的《期待》、《实现》(成就)、《生命树》等杰作,正是他迈人金色年华的创作时代。1908 年他的《人生的三个时期》荣获罗 马国际美展一等奖,此画与蒙克的《女人三相》有同工异曲之妙。此后,克里姆特走出绚烂豪华的装饰性,迈向以沉重色调剖析人类生死、烦恼、欲望与爱恨的彼岸。1910年他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受到热烈的赞赏,第二年以《死亡与生命》参加罗马国际美术展又获最高奖。1918 111日,克里姆特在维也纳家里脑中风病倒,26日死亡,享年56岁,留下许多未完成作品。

克里姆特终生热爱女性,孜孜不倦于刻画女性与裸体之美,却未曾结婚。但他有一位生活中的密友——艾蜜莉·芙露吉,两人参与维也纳工艺工作坊的设计与经营,艾蜜莉在当时维也纳时装界拥有盛名。她对克里姆特的爱完全是一种给予和奉献。克里姆特描绘过艾蜜莉的画像,他形容艾蜜莉是他心目中的大自然。克里姆特与艾蜜莉的情缘和对新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在维也纳艺术界留下一段佳话。P000

20世纪很少有艺术品像居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 -1918)的作品那样,在国际所获评价如此多样而戏剧化。克里姆特在其有生之年,虽然曾是奥地利艺术圈的崇拜偶像,也同时在国际上享有奥地利最重要艺术家的荣耀,不过能真正了解他作品的人并不多。在他死后,他的名字曾一度被人们所遗忘,直到 60年代,世人又重新对他发生兴趣,很快即兴起了一股名副其实的克里姆特热潮,此热潮迄今仍然未见消退。

许多与克里姆特同时代的人均认为,他的风格演化绝大部分是基于他所熟悉的异国艺术之影响。说实在的,他的作品有一部分是在响应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所筹办的怪异展览,1903年的第一.一次展出还是由该分离派为他举办的。克里姆特虽然很少与国际接触,但是所有的维也纳艺术家中,他是最关心外国艺术的奥地利艺术家,实际上,分离派社团中的友人经常旅行欧洲,并鼓励国际艺术家参加他们的展览活动。

综观克里姆特的艺术生涯,他的作品与其他同时代的大画家相比,显得非常奇特。他生于1862 年,较比利时表现派画家詹姆斯·思索尔(James Ensor)晚了两年,又比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早了一年,而土鲁斯—劳特累克( Toulouse-Lautrec)生于1864年,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这位非具象艺术先驱生于1 866年。克里姆特的作品全然不同于我们所认识的现代绘画主流,当他1907年画《雅德勒·布萝奇—波儿》肖像时,正是毕加素完成《亚维侬姑娘》之际,当他1909 年画第二版本的《朱迪丝》时,马里奈蒂( Marinetti)正发表第一次未来主义宣言。在19 1 8 年克里姆特去世时,抽象绘画已传遍欧洲,而达达主义与构成主义也已建立起根据地。

如果说上述这些流派运动是现代主义的本质特色,那么克里姆特的作品将不可能以现代的意义来描述。有人说,克里姆特的影响力有限,没有任何画派跟随他的脚步。在艺术史上也很难找到一位全然类似他的例子,他在20世纪绘画发展史上,似乎被人们忽略了。然而在古老的传统走向现代的路上,艺术史上尚无任何一位大师,像他那般在承先启后的转折点上,付出了如此明确的努力并具有独特表现。P004

吴砺

2019.8.19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