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桐城市人民法院政治处涌进几位农民工打扮的人,走在最前面的一位拿着一面锦旗,对着政治处干警说:“我这面锦旗是要送给民二庭张法官的,他不肯收,我只有送到这儿来了。”
说话者是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的原告石某,舒城人。2018年,石某经人介绍与被告王某相识,王某将自己承揽的桐城市某小区的项目工地内外墙粉刷工程给石某做,双方签订劳务合同。工程结束后,双方结算,王某于2019年1月29日和2019年4月12日分别向石某出具民工工资款50000元和楼内外粉刷保证金10000元的欠条。此后,王某便如人间蒸发,石某带着工友多次寻找均无果,无奈之下诉至桐城法院,希望法院能帮他们追回欠款。
桐城法院民二庭受理此案后,试图通过电话联系、邮寄送达、上门寻找的方式查找被告线索,均未找到。王某并非桐城本地人,找起来并不简单,而找不到人就意味着拿不到钱,案件的承办人张法官陷入了沉思。如果一味地按照程序一判了之,再到执行阶段去找人、追款,这些农民工的辛苦钱不知道要何时才能拿回来。看到农民工淳朴、憨厚的脸上充满期待的目光时,张法官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帮他们将工资款追回来。
经过多方打听,张法官得知了王某的一个新的手机号码,打过去没有人接听,张法官尝试打开微信,输入号码,加好友,结果让人惊喜。张法官通过微信聊天向王某释明了身份,将石某的诉求及一些应诉材料发送过去,接着向王某释法明理,一段又一段的文字发过去终于等来了王某的回应。张法官趁热打铁,请王某到庭参加调解工作。王某称他在外地暂时不能回来,委托好友前来参加调解,并承诺于2020年1月31日将下欠的工资款55000元全部还清,石某表示同意。
当石某一群人再次将锦旗送到张法官的办公室,张法官连连摆手说:“我做的都是一个法官该做的事情,不足挂齿,实在受不起你这面锦旗。”石某激动地说道:“张法官,如果没有你,我们这个案子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你真心实意为我们,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您啊。”临走时,张法官伸出手来,想与大家握手告别,农民工们却不好意思的缩着手说:“我们的手脏啊,别把您的手弄脏了。”张法官动情地说道:“劳动人民的手,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手!”说完,他的手便紧紧地握住了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