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1949年前有东西南北四乡,日就乡是西乡。 . q3 k1 |) i4 H: a5 i0 {- Y" N) H% P# @2 X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是灵秀江南给人印象,桐城西乡物产丰饶、山水清纯、自古是风物名区人文荟萃大江南。6 q m" U7 g: p" h/ R
; ]! Z3 D% ]4 s2 @ K/ K
“西北环山,民厚而朴,代有学者;东南滨水,民秀而文,历出闻人。”6 r& L0 q$ O. _( s
2 t# T3 d# x9 j8 A: X ~ 潜、怀、桐三县交汇处原是泽国水乡,数不清的河流水系密如蛛网,自西向东串起珍珠颗颗,源潭铺、青草塥、新安渡、金拱、凉亭、双港铺、练潭、罗家岭,居民多徽赣移民后裔,吃一泽水,习俗一个模样,土白说南方方言赣语,不尽是一县更像是一县。与这北面说归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的桐城绝大部分地儿大不同,这其中的青草塥、新安渡、双港铺、练潭、就是桐城旧时西乡地界。春夏涨水,潜、太、岳、霍、英、怀各县砍伐的原木与毛竹扎成排筏顺流而下,门板般鳡丝子追赶鱼群从长江上溯而来。河流两岸满眼皆肥沃而极易耕作的湖田。 " p4 m3 x r$ g. o7 p( b 5 E' B9 f1 N, h. F I0 Q 江南普通物产西乡都产,最大宗出产是稻米与湖鱼,鼎鼎有名桐城小花茶就产自源于桐城北乡龙眠山、鲁谼山和桐城西乡黄甲、青草两地的“黄草尖”(亦称“荒草尖”)为顶峰的野岭大山中。四时梨花满放、茶笋初肥,菱芡初尝、莼鲈正美,麦风如浪、蒲长苇茂。最平常风物还是湖鱼河鲜与春来菜花如缛,秋间稻米如玉。 $ L: _" T7 I0 i( y2 }6 B
: l1 B$ ?* A2 X- `/ B6 j% A
西乡青草塥水西门0 w+ }! e" D8 P3 ?% }
! Z1 H' o3 [6 x. W
青草塥历史四百余年,明末清初,当地土人用青麻石条在流经镇畔的大河中修筑了一条宽约二米,高约近二米,长约二百四十米大塥,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因大塥两岸长满了青草,故名曰“青草塥”,与怀宁、潜山两县毗邻,一度为三县共管之地。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概清朝早期及至民国,居民利用这里水陆通畅有利条件,开始进行商贸活动,街市由此逐步形成。山区(英、霍、潜、岳)农民将土特山货用竹排木筏运抵这里,换回生产和生活必需品,形成两省(湖北、安徽)十多个县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商贸繁荣、经济活跃。西乡有句名谚曰,“跑之一趟青草塥,家来讲之不得歇”。抗战时期,青草塥地处三县边陲,逃难商人携家带口来此避难、办厂、经商,人口剧增,乃至畸形发展,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设各种商店、商行、银楼、作坊、馆、所、铺、院、厂等近千家,被誉为“小安庆”、“小上海”。出好茶、好水、出好稻米、出美女,田园风光最清纯,是西乡重镇,也是桐城最西南边重镇。9 n0 g4 W* a! R' |
6 G2 b6 }, i( A g9 M+ U
练潭是西乡最东南端,古桐城“汤、枞、孔、练”四大镇之一。傍江临湖,古代都是水运码头,交通要道,当年也是风头一时无两!明代王阳明在《宿练潭馆》中写到“远山出孤月,寒潭净如练”,说的就是这里。明清南方诸省北上京师古驿道必经此处,“昼夜羽骑不绝”,商贾如云、铺面林立,在西乡为最。练潭出过两位草根诗人,一位叫吴鳌,另一人名叫徐翥。 3 Q" ~2 h8 n P1 t6 u) H* t( _/ ?+ p8 V& [5 q" z o
双港铺、新安渡在青草塥与练潭之间。南北川泽,左右陂湖,镇子座落在名字叫排门的一列窄窄低矮土岗上,两面皆可泊船因名双港铺,新安渡也是古有渡口得名。西乡双港铺历史最远,宋《元丰九域志》记载桐城九镇,双港列其一。 : K h8 `6 i) z$ W5 M1 J" [% [: ^: `) R9 m, q6 r' z
新安渡正北十华里有个老梅街,从前是一座小小的荒岭,岭头一棵古老硕大的腊梅树,成了过往旅客遮阴挡雨、休息喝茶的华盖,随着来此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小街,以树为名“腊梅树街”,当地土人也称“老母猪街(“街”音“该”)”。这称呼着实有点别致。古书上称为挂车巨溪的挂车河,为桐城四大河之一,它从群山中奔腾而下,迤逦直通长江,就从街畔流过。民国初创,老梅树街升格为老梅树街镇,是桐城13镇之一,逐步发展成桐城西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爆发,桐城划为五个区,老梅街成为桐城第三区区政府驻地,进入鼎盛时期。千商云集,商贸活跃,店铺栉比,集市热闹非凡。泥土街面换铺成麻石条地面,两边建起雕窗阁楼,柱子落地,接瓦连椽,一派徽风。因是西乡首善之区,很多大事就谋划拍板于此。青菜箭杆白、辣椒、水芹菜、青洋豆为此地名产。 ' ]( Q9 R: y6 [0 Y $ f5 [9 b; o& m) b8 S/ w1 W 地理上既然是物产丰饶之区,傍江临湖,水陆交通又极便利,去安庆城不过百里,菜品显系徽菜中以安庆菜为代表的沿江菜。土人请你吃饭,“山粉圆子烧肉”、“板栗烧仔公鸡”、“粉蒸肉”、“黄鳝烧腊肉”、“红烧肉”、“酱闷泥鳅”、“清蒸腊鱼腊肉”,这些是荤菜,素菜“爆炒小油菜”、“石膏豆腐”、“豆腐乳”,风味别具,用毛竹筷子送上嘴巴里时,你定会感到不负自己的性格豪爽、亦或故作的豪爽实则的皮厚。“蒿子粑”、“青草塥麻丰糕”你若逮着个机会亦颇可一尝。; e' N/ w" w# @8 b# D7 K- g
( C- O! Y6 K$ R0 m! F7 Z 桐城土著性豪爽尚武,不喜读书,具北人气象。徽赣移民让本地深烙上移民印记,一口生硬赣语就是最直接烙印。他们带来勤劳坚忍,质朴良善,耕读家传,带来精致心机与圆滑……,一切种种的好与不好长处与缺点。聚族而居,多如牛毛的宗祠中,据说白陂湖汪志伊那一族祠堂门厅是轿子顶的,礼制最高,因汪本人在满清为分疆大吏。用棺材收殓死人必在地面摆放三年方可入土,表示不忘故土,望有朝一日得安葬徽赣老家。风俗看似离奇实则合理。 9 v* W- N, ?. L- Q5 j- s% b3 N* m1 x0 H c+ |
西乡山水风景与他处南方山水无异,出名的有挂车山,栲栳尖,王屋山,大横山。栲栳尖是一座高峻挺拔、形似栲栳的美丽山峰,栲栳就是笆斗的意思。王屋山有古寺,有郑姓乡绅办的三育小学校,1928年扩办为三育中学。练潭与双港铺间孤峰横亘,就是大横山,抗战时期国民党桂系痛击日寇于此,日寇畏此山如虎,称此山为“大虎山”。鸭子湖,高赛湖,嬉子湖,三鸦湖,菜子湖,大沙河,挂车河,练潭河,龙眠河众水皆汇西乡。 3 d& a2 |: o! f" U# D 9 a" [" _0 R6 E5 L 西乡名流汪少伦先生旧照 + [+ c2 U* c' E0 S0 I/ Q1 J: o# ?& w ~; ^! C% D+ u
(汪民国时任安徽省政府委员,教育厅长,立法委员。1945年参与创办天城中学。)7 D) a7 J4 x6 u0 C+ J1 w
/ R8 a f( c; ?* c( m L 有个地方不能不提,就是1906年由教育家,同时是出身枞阳望族阮氏子弟的阮强倡办的天城中学。有关它人事的情形及历史,渊源与流韵,名师与学生,我不想赘述,因为那会费去我太多的笔墨。在这里读书,单是春间,就有太多机会太多地方,由你作踏着桃花梨花瓣地在校中散步,只这么说着,都是顶浪漫事儿。7 i& N, t, }" ~- O# M2 C9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