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0|回复: 0

[散文] 《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一)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7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9-12-30 11: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一)



    翻阅《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法大卫·妮尔   耿昇   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 8  第一版

    今天我将拖了大半年的每年例行体检年检做了,这是今年年底最后的一个检查日。我每次对每年例行体检,都是深怀畏惧,总是拖到最后一天。

    相对这本游记的女主人翁,总是主动以命相博去到西藏探险,我们真是完全是两个人种啊……我想,有人不怕死是天生的,有人怕死也是天生的……

    只有走到医院,你真正发现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多么脆弱和微不足道;如同人类走进大自然后,在危险面前一样的微不足道和脆弱……

    当你接近退休年龄的时候,你才发现你在过去几十年的智慧一点都没有增加……但是,你却要开始不得不将去面对你突然消失不见了的那一天……现在体检,就是强迫你面对这一个你永远在逃避直视的问题——那个巨大的恐惧,在体检中完全可能突然出现……

     我们无可奈何地看到自己正在衰老,我们无法抗拒那巨大的将我们粉碎的刀片总有一天的到达……

    或许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我仍梦想写一本与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一样优美的散文集——文字规模中等,却如一座伟大的永恒不朽的文字建筑物,屹立在人间……

     这位女冒险家,却传奇般的长寿……我正在看凤凰卫视中文台的《筑梦天下》节目,正在回顾二O一九年逝去的贝律铭等四位世界级建筑大师,他们分别是八十八岁,九十七岁,一百零一岁,一百零五岁……

    真希望能有这几位大师的长寿,那样或许我真的能够做出几幢同样不朽的文字建筑……

     我终于读完了这本奇特的游记。作者以历史学家和时代见证人的诗意文笔,结束了她的史诗般的二十世纪女性奥德修斯的游记……在她最后的“跋”中,我们能看得出作家充满了自豪感和骄傲……

    这真是人类在二十世纪最不可思议的故事……一个人为的严厉的防止任何外国人进去的地球上最荒凉的地方,一位欧洲的女人,偏要突破这无数的人为和大自然的考验,到达自己心目中的圣地拉萨——无比强烈的求知欲,无比坚强的信念,出色的文笔,构成了一个人类传奇女子的故事……只要上天任何安排出了一点差错,这本书作者就会丧命,也将永远不会有这本书的诞生……

    这本书我很早就知道,这次才真的终于完成了阅读。人生的荒唐在于:时光实在是过得太快……

    西藏历史上最有名的女士,或许就是唐朝的文成公主;或许再过一千年,人类说西藏历史上有两位女士最有名,另一位就应当是这位二十世纪的法国女探险家……

    这位女子的文笔,绝对是拥有超一流的大作家的文采。她的书,如同在讲一个孩子与大人捉迷藏游戏般的故事,让读者无法停下阅读——从头到尾都是悬凝小说一般,这是一部人间喜剧般的西藏行。作者绝对是说故事的高手……

    作者不多文笔的风景描写,激动人心,语言强有力的简洁,而且有画面感,充满了诗意……

一个现代人的我,在周末阅读近一百年前(1923年)一个法国女子潜入西藏的历险记,完全失去了时空感……这本书中有女巫师撒下了迷魂药般的魅力……

我读到这本书不多的写景文字时,甚至感到砰然心动——这是与中国古诗词中不同的描写中国这片土地上大自然的审美内涵,这也是近现代中国文人没有的特殊文学气质……

    我有时不得不同情现代中国的读书人,他们一生中读的书籍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中国国民平均每个人每年读书本的数目,真是太少了……据说现在中国人均年读书量为24本,以色列人现在人均年读书54本,这或许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拥有3亿大学生,却一直没有出现眼巴巴久盼地那怕几名的诺贝尔奖获奖者……

书读的少了,就会人云亦云,心胸狭隘……每个人表面上都主意和见解大得很,大极了——其实几亿人,也只有一两个相同的想法,全是人云亦云,并没有真正自己的想法……书读的少了,那来的创新和创造力啊……

现代的中国人,实在是一个不爱读书、太现实的民族……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美国人约瑟夫·洛克把中国的云南介绍给了世界;法国的大卫·妮尔把中国的西藏介绍给了世界;英国的斯坦因将敦煌莫高窟介绍给了了世界;瑞典的斯文·赫定把新疆介绍给了世界……

世界上一代天才的探险家和作家,来到了古老的中国边远地区,拓展了中国大地上中国文人所没有意识到洪荒和荒野的美……

当我再次回头阅读我标示重点内容时,我不由再次发出疑问: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中,那个一个中国文人,能自愿去完成这本书作者的旅程?

这是一个人类的女智者,穿越人间,以睿智目光观看人世间众生的伟大行程,一位二十世纪西方的唐玄奘……


吴砺

2019.12.29

附录一:

她是第一个进入拉萨的西方女性,竟然比洛克资历还深



附录二:《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摘录:

“我在这位僧侣领袖的身旁发现了由神职人员组成的一个奇特的土司政权。那些官员们都身穿深暗紫酱色的哔叽、黄色的缎子和织金锦缎缝制的服装。他们大谈一些荒诞古怪的故事,比如有仙女出没的地区。虽然我在聆听这一切时都谨慎地注意到了其中大有言过其实的成分,但我本能地感到,在矗立于我面前的被森林覆盖的大山和比它们更高、更遥远的大雪山的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个与其它任何地方都截然不同的地区。是否可以说要进入那里的愿望立即控制了我的全部思想了呢?

1912 6月,经过在喜马拉雅藏族人中的长期滞留 之后,我初次目睹了西藏腹地。缓慢地向高山口的攀登是极具诱惑力的,在我的面前突然间又出现了茫茫无垠而又神奇的西藏高原,在远方以一种朦胧的幻景为界,标志是一种戴雪冠的淡紫色和桔黄色山峰的混沌外貌。

这是多么令人永世难忘的景致啊1它使我留连忘返,愿意永远置身于这种妩媚的景色之中。P’002

一天,在突然刮起的风暴引起的激动中,我们上路了。天空不久前,还是阳光明媚,这对却出现了大片的乌云。巍然屹立的山峰,在它们的缭绕下,好像变成了奇形怪状的妖魔;,四围的群山,弥漫着的铅灰色的昏暗色泽,呈现出地狱中沉闷和阴森可怕的景色;暴风雪于是裹住了我,使我摇摇欲坠,头昏目眩,犹如一艘被风暴颠簸的小船,我实不知道该到哪里去……P002

我们的营地,也就是我那非常小的帐篷支在一片小高地上,大家从那里可以极目远眺大雪山的主峰。

自然界的万物似乎拥有一种特殊的语言,即使那些长期生活于其身旁的人,也根本无法理解。或者可以简单地说,这些人是根据大山、森林和河流那谜一般的外貌而识破大自然独自的思想,有某种神秘的预感。巍巍的大雪山高高地屹立在晴朗的天空,皎沽的月光照耀着巨大冰峰,它使我觉得,今天晚上那些冷酷无情的守卫不像是不可逾越的屏障,而更像一梯令人敬仰和慈悲的神站立于神秘旷野的门坎上,准备迎接和保护一名女旅行家。她虽然不太勇敢,但她对西藏的热爱再次把她吸引到了这里。

这种具有预见性的感觉由事实得到充分证实.P005

到次日上午,我告别了早已是我的朋友的湄公河,转向西方,进入了通向龙日的峡道。该峡道很快就变宽了,在河流清澈和平静流动的地方则变成了一条峡谷,那是在它突然奔腾着向大江流去之前,一条很好走的小路沿河伸展,多次通过一些简陋的木桥而从河的一岸到达彼岸。明媚的阳光使旅行变得富有魅力了。P006

喝完茶之后,庸登便离去了。不一会儿,夜幕就降临了。我仍然坐在火堆旁,但不敢使篝火燃烧得太旺,害怕其过分刺眼的光芒会被人在远处遥望到,从而暴露我们的行踪。作为出发时最后一点滋补剂而保留下来的剩茶,仍在淡红色的篝火上轻轻地沸腾,发出了一种单词的“咕噜”声。月光使荒凉而又令人忧郁的山谷披上了一层浅蓝、浅红的颜色。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我还敢梦想什么呢?我正在准备从事一种什么样的冒险啊1我又回想起前几次的探险活动,回想起自己忍受过的疲劳、冒险和死亡游荡于我身旁的时期。等待我的未来又将是这一切或者还要更糟……其结果将会如何呢?我是否会获得胜利、到达拉萨并嘲笑那些把西藏封闭起来的人呢?我是否会在途中受阻或永远的遭到失败呢?是否会葬身子一个深渊、死于一名土匪的子弹下,在一棵大树下或一个山洞中如同森林中的野兽一般被夺去生命呢?谁又能知道这一切……

但我不允许这些凄凉的想法主宰我。现在,无论等待我的前途如何,我也绝不会后退。P011

竹卡山口①现在正矗立我们面前,在黄昏灰色的天空勾划出了一种使人产生深刻印象的外形。这是巨石建筑城墻中一处不太明显的低洼地,巨石建筑那尖尖的脊顶于此下沉,就如同通过河流而拉紧作为桥梁的绳索一般。它标志着禁地门户,这一事实又使我们觉得增加了其外貌的朴实无华,

P030

  天已快亮了,我不能允许自己休息更长的时间。现在是我们模拟夜间曾来拜访我们的那只动物,并在灌木丛中寻找一处藏身之地的时候了,我叫醒庸登,我们便出发上路了。我们刚剐迈出数步,他用其手杖的一端指着树下的某种东西给我看.

“您瞧它们I”他说。

…对长有斑纹皮毛的亲呢伴侣正在那里,它们把头转向我们,并凝视了我们一会儿,便沿着河流消失在茂密的丛林丩,。我们则沿着狭隘的H1路向上攀登。

随着我们的行进,茂密的森林渐渐变得稀疏了。一轮红日高悬中天,照亮了灌木丛并透过林中空地而照亮了树叶。向下望去,可以隐约见到河流的彼岸。我们惊奇地发现,河流彼岸似乎已被耕耘,因其方式独特,使之更具有一种王府花因而不是普通耕地的外貌。

这天早上,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令人十分惬意,我们不觉间延长了在森林中散步的时间。

我们居于高处,可以遥望到这条河流的一个急转弯及对面一座建筑于山坡上的村庄。在那里,有几问孤零零的房屋,位于紧靠我们的路旁。

这是什么村庄呢?它未被标注在任何地图上。在我出发之前,曾在该地区作过问接调查的人从未提及过它,其建筑式样与农民住宅很不相同。这不是一般的庄园和茅屋,而是一些小型的别墅和城堡,既小又窄,却以其庄严的外表而引人注日。

这一神奇的建筑群沐浴在淡淡的金色光芒中。那里没有人的喧闹声,也没有动物的嘶叫声。但是,有一种勉强能被人听到的银钟般的声音,不时地传到我们的耳中。

我们呆若木鸡。这到底是在西藏,还是到达了一个居住有美丽仙女的境地?……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P033

在被森林覆盖的几条山脉组成的背景衬托下,大雪山的一堵山岩矗立在那里,闪闪发光,巍巍壮观,高耸人云。面对这巨大的自然景观,我们这批人在杂草巾活动,犹如小昆虫的一次聚会,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可以得出许多令人谦恭有益的教训,和其它启示,但是那些诚实的朝圣者却不会想到这一切。他们对于自己如此遥远地前来崇拜的诸神之最高供奉处不予理会,其注意力仅集中于吃饭上,P036

我们就这样相随而行。任何可能在阿本见过我们的人,也只能辨别出他们所熟悉的、全是藏族式的背囊;双腿裹着一种褴楼的袍子①,头戴一顶喇嘛帽。

如若没有这些心事,这次散步可能会是很优雅的。在该地区,虽已进入了秋天,但却具有春天的所有魅力。清晨的太阳以一种玫瑰红的光芒笼罩了该地区,这种光芒把欢乐从闪烁着乳白色波纹的清澈河流,一直传到悬崖的顶峰。几棵罕见的松树,以傲然的姿态挺拔在山峰之上。路上的每块砾石,都似乎在乐滋滋地享受白天的温暖,在我们的脚下媚娓而语,发出轻微的笑声,一些矮小的、生长于路旁的灌木,使空气充满了一股浓郁的香草昧。

正是在这样的早晨,大自然以其神奇的魅力使我们迷醉了,我们沉浸在欢乐之中。P041

我们置身于由浅黑山岩组成的大山的一个山谷中,仅从11I顶上能看到一线天。尽管这里的地貌粗犷,荒芜,却没有任何凄凉、令人望而生畏之处,这里呈现出一种庄重、和平的气氛,可能这与装饰这一昏暗走廊两边的雕刻画有关。

一些虔诚的艺术家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在那里绘制了无数的佛陀、菩萨和高僧像。所有的佛像都呈同样的姿态:双眼半闭,元动于衷,陷于禅定三昧之中。数百只眼睛从不在朝圣的队伍中停留,似乎都在“内视”,具有某种迷惑力。可以认为,它们完全被对徘徊于生死之间的众生、三昧观想所吸引了。它们也可能是从神秘的彼世的队伍中吸引过去的,那些疲劳的朝圣者停留下来,破坏了朝圣之路。P042

在以后的几天中,我们享受到了一种相对的宁静,沿萨尔温江的一条山河秀丽、风景如画的河谷前进。我们穿过的地区已不再与大雪山的僻静森林相似,村庄之间的距离已邀来越近。我们认为最谨慎的作法仍是避免被许多人发现,所以尽量在天亮时、甚至在拂晓之前穿越这些不大的居民点。这种旅行方式必然会导致我们要在一些隐蔽地区、在道路和人们的视野之外作长期停留,以等待适当时机向更远的地方冒险前进。这种慢节奏的在明朗的天气和风景优美的地区赶路,是不会令人不愜意的,唯一的不足是它使我们的行进更缓慢了.P049

很少有风景区会与怒江流域那样,平静而又媚人。在景色秀丽的森林中,在蜿蜒的山道旁出现了越来趙多的天然草坪,它们似乎有意地装饰着奇形怪状的山石。有的岩石孤立地、光秃秃地赴立在那里,如同草坪中央的一块纪念碑一般;而在别处,其它的山岩则在植物的掩饰下,以奇特的方式从一簇簇树叶中映出其威严的形像,金色的树叶如同拜占庭的镶嵌艺术品,柏树排成了一条神秘的林荫大道,直到遥远地方的一条河边。这一切充满了神秘色彩。我仿佛觉得自己是在一本神话古书的图画中行走,感到有点惊奇,我的到来可能打断了居住于阳光中的埃尔菲(Elfe,原指北欧神话中象征空气、火、十等的精灵。——译音)们的一次秘密谈话,或惊动了沉睡森林中的美女宫殿。P087

我们从自己到达的制高点上,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位于紧靠山岭下部的小河附近的寺庙。寺庙中那被用石灰粉刷成白色的许多建筑,由于晨曦而蒙上了玫瑰色,被森林那深黑色的背景烘托得非常美丽。可惜现在不是欣赏风景的时候。P095

风景又变得美丽无比。金黄色和紫色的秋叶在朴素庄严的雪杉丛中闪闪发光,并将落叶撒在尚带有一层薄雪的草坪上。在宫中的帝王永远也不会有如此 华的帷 幔和地毯。

我要庸登紧随我而行。我们想最好是在巨大的山岩旁找。到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大厅”。茶很快就煮好了,我们贪婪地吞食着糌粑。极大的焦躁不安从未具有能阻止我们吃饭或睡觉的力量。睡觉!这是我们最迫切的需要。太阳以耀眼、灼热的光芒将会为我们保暖,我躺在棕红色的草上,用我们的背包充作枕头……我的一切行动都完了吗?……西藏和世界对于我来说已不复存在了。P097


吴砺

2019.12.29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