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98|回复: 0

[谱牒研究] 为张氏宗谱赠言的,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8

回帖

35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5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20-1-20 15: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张氏宗谱赠言的,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读谱琐记》续之一

  观桐城清河张氏宗谱,设有《赠言》卷,此体例乃其它氏族谱乘类籍所少见。何谓赠言,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姚鼐先生《古文辞类纂》释之:所以致敬爱陈忠告之谊也。
  张氏宗谱赠言卷共十九篇,卷之序云:“孝子之事其亲也,非徒致其色养而已也,必思所以显扬之故。有策名于朝廷,蜚声于海内,而犹以为未足。庶几,欲得仁人君子之一言以志不朽,毋亦显扬于一日,固不若显扬于百世之为愉快耶。吾家自曾王父以来,所交游者皆一时名公巨卿。而嘉言懿行又足动大人先生之悦慕,故投赠表章之文。彬彬乎,盈箧矣,今不具载。惟简行状墓志记序文若干首,皆切吾先人之生平出处,而非徒侈文藻以为工者,为赠言一卷。嗟乎,一言之锡荣于华衮,况兹煌煌河汉之篇乎。奕世而下,因斯文而想及前人之丰功渥泽,如见前人焉,卽与谱牒并垂奕叶可也”。此序未见署名,亦未注年月,但据文中“吾家自曾王父以来”语意,兼据张氏宗谱历次编修之史事而推之,当为九世祖张英所撰。而为张氏宗谱赠言,被文端公称为仁人君子、大人先生诸者,究竟何许人也?
  首篇《大中大夫陕西参政怀琴张先生行略》,系“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南京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同里后学叶灿”所撰。(注:各篇赠言作者之名,皆录自宗谱原本,非敢冒讳妄称。)叶灿,桐城历史名人。明万历癸丑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迁国子司业。魏忠贤阉党专权时,叶灿落籍归里,潜心理学,并与张士维(七世祖)、方大镇共创桐川会馆,讲求正学,振起宗风。崇祯初,起掌院事,教习庶吉生。转南(南明,立都南京)吏部侍郎,后晋升礼部尚书,谥号文庄。因怀琴公(六世祖张淳)早于隆庆戊辰科登榜进士,故叶灿自称为后学。此篇长达四千字,洋洋洒洒,记述详实,为赠言卷之最。
  怀琴公初入仕,曾任浙江永康县令,公正亲民,治声卓著。离任时,“数千人曳公车,呼者、号而随者、追而争相及者益众,亘数舍许,道路观者不啻长林。”永康民众为纪念怀琴公,专门为其修建爱思亭及祠堂。张氏宗谱赠言卷中,《永康爱思亭记》系王崇所撰。王崇,永康本邑人,赐进士,正议大夫,由京部转任各地,直至兵部侍郎兼湖广川贵总督。其勤政安民,治军森严,系明朝中叶文武皆备之名臣,有《麓泉文集》行世。而《重建陕西大参伯前永康侯张公祠堂记》,则由张国维所撰。张国维,浙江东阳人,赐进士出身,明末曾任江南十府巡抚,后协理京营戎政,官拜太子太傅兼兵部尚书。清兵入关后,张国维宁死不降,以身殉国,据明史载其“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赠正议大夫广东按察司使恂所张公同元配齐太恭人行状》,由桐城首相何如宠撰写,署为“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同里眷弟”。关于何宰相,其名声在桐城早已家喻户晓,无需赘述,仅补,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而何如宠之子何应璜所娶,系恂所公(七世祖张士维)与齐太君所出第三女,乃亲家公也;又因何如宠生于1569年,张士维生于1557年(嘉靖丁巳年),故自称“眷弟”。
  撰《山东左方伯赠太常正卿钟阳张公行状》者,为“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前史官常熟年弟钱谦益”。此人名头大矣,恐须多言几句。钱谦益被称为明东林党领袖之一,清初文坛宗主之一,其署名中之“前史官”,盖因曾亲撰《明史稿》,惜毁于火。张氏宗谱所载此篇方伯公(八世祖张秉文)行状,撰于崇禎十三年八月,其时,明尚未亡。而钱谦益其人毁誉最大乃在明亡之后。南明隅立时,钱谦益官升礼部尚书,待顺治二年,清兵势临南京,其妾柳如是劝说钱谦益一起投水殉国,而钱谦益竟以“水太冷,不能下”为辞,于是,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反被钱谦益托止,遂率南明诸大臣雨中迎降清军。既已降清,又图复明,钱谦益进退犹豫,反复无常之行径,多遭世人耻责。尤可悲者,钱谦益于方伯公行状中自述:“余与(方伯)公同成庚戌进士,官京华时,无日不与公同觞咏。后公之官四方,循声直节,望重都门,以故所闻于公者最悉。”俨然讬为同道知己,而其贪生求荣之劣,与方伯公夫妻妾举家共殉国难相对照,真不知有何颜面再见故友。乾隆帝曾评价其人品:“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此后,不仅钱本人著作被封禁,甚至同时期与钱有交往者,其著作中有钱氏一序或者酬和之诗文,“亦在禁毁之列”。而桐城张氏竟然保存此文于宗谱,尚不知何故。
  《大司马张公坤安先生行状》,乃清初名臣霍达所撰。霍达,籍贯陕西长安,关中人氏也,史料上生年失考,但因其自署“年弟”,考之坤安公(八世祖张秉贞)生平,当晚于万历丁未年。霍达为明进士,入清后累迁至大理寺少卿。曾应顺治帝召,讲读《帝鉴图说》、《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书。因学识广博,颇得赏识,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后调工部尚书兼督察院左都御史。其人为官清正,善察民情,著有《启祯史录》及上疏存稿百卷。
  文端公(九世祖张英)之墓表、墓志铭,分别由其同僚李光地、张鹏翮所撰。李光地,福建安溪人,清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因辅助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其仕途屡经沉浮,其学问为人亦多遭争议。康熙一朝,张英与李光地长期共事,两人“相知为深且厚”。此墓表撰于康熙五十四年,次年,李光地因奏定孝惠章皇后谥号时,疏中脱漏“章皇后”三字,降三级调用,遂疝疾速发,卒于任所,谥号“文贞”。李光地称赞张英“其可谓一节令终之君子矣”,实为由衷羡慕也。另,李光地署名“年家眷侍生”,乃因其进士科第晚于张英三年,故自视为晚辈,以示尊重。张鹏翮,四川遂宁人,清代治河专家,亦为理学名臣。历仕康熙、雍正两朝,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其品行高尚,政绩卓著,雍正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谥号“文端”。其主要著述除《治河记》、《奉使俄罗斯记》之外,另有《如意堂诗文》等,诗学成就斐然于世。张鹏翮与张英亦曾同朝为官,“伏覩公恪愼清粹”,相处甚谊,因同姓氏但年幼十二岁,故署名为“愚弟鹏翮”。
  文端公薨于桐城故里,先是,雍正帝“特旨崇祀京师贤良祠”。之后,又“允今相国少保公(十世祖张廷玉)请建公祠于故所生邑里,其锡名仍凖京师,且御书扁联”。撰《诏建相国谥文端桐城张公贤良祠颂并序》者,汪应铨也。汪应铨,原籍安徽休宁,寄居江苏常熟,康熙五十七年殿试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后入值南书房。其人才学颖异,但因锋芒太露,得罪权贵而遭弹劾。遂谢职返乡,以讲学著述为乐,后曾应聘主修《湖广通志》、《江南通志》。虽官场失意,但正如其诗所云:人生何谓贵,闭户读我书。汪应铨所撰贤良祠颂并序,文辞之古雅深奥,乃张氏宗谱各篇赠言中之魁首,且文体最合赠言之例。此文仅署其姓名,无职无衔,但其新科状元之名声足可显耀。
  《清诰授通奉大夫礼部左侍郎加一级致仕张公神道碑铭》,系理学大师雷鋐所撰。雷鋐,福建宁化人,肄业于鳌峰书院,师从蔡世远等名师,著有《象山禅学考》、《阳明禅学考》等。雍正朝,任国子监学正,乾隆朝,任翰林院编修,直上书房,后擢为通政使。《清史稿》称其:“和易诚笃,论学宗程、朱。督学政,以小学及陆陇其年谱教士。与方苞友,为文简约冲夷得体要。”雷鋐于雍正元年考取举人,而此次福建乡试正考官即为铭主张廷璐(十世祖),故雷鋐署记“纪録一次受业”。
  另一篇张廷璐暨元配姚夫人《合塟墓志铭》,出自集大臣、诗人、著名学者为一身的沈德潛笔下。沈德潛,江苏长洲人,举于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以六十七岁高龄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帝喜其诗才,称其"江南老名士"。历任侍读、内阁学士、上书房行走,升礼部侍郎后加礼部尚书衔,封光禄大夫、太子太傅,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号“文悫”。后因卷入徐述夔案,遭罢祠夺官。所著《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久远。乾隆朝间,铭主张廷璐曾多次出任会试知贡举官,故沈德潛亦署“长洲门生”。于沈德潛、雷鋐署名中,又可见其时其人尊师重教之风德。
  桐城清河张氏与麻溪姚氏,自六世祖孟映公配娶姚氏始,世代通好,久结姻亲。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曾与张氏子弟交识同学,又两娶张氏闺秀,于张氏情谊厚笃。张氏宗谱赠言卷中,收录其多篇大作。一为《内阁学士张公墓志铭并序》,记十世祖张廷瑑。二为《淮南盐运通判张君墓志铭并序》,记十世祖张廷璇。三为《张逸园君传》,记十一世張若瀛。四为《原任少詹事张君权厝铭并序》,记十二世张曾敞。姚鼐之生平功名恕不复述,其文章之学尤值后世推崇。《古文辞类纂》中,姚鼐将古文分为十三类,并对赠序、传状、碑志、杂记、颂赞等体类,予以释析。而所列上述几类,于张氏宗谱赠言卷均可读见。姚先生云: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今实录不纪臣下之事,然则史之传者,亦无几矣。余录古传状之文,并纪兹义,使后之文士得择之。碑志类者,其体本于《诗》,歌颂功德,其用施于金石。志者,识也。或立石墓上,或埋于圹中,古人皆曰志。为之铭者,所以识之之辞也。然恐人观之不详,故又为序。世或以石立墓上曰碑,曰表,埋乃曰志,及分志、铭二之,独呼前序曰志者,皆失其意。杂记类者,亦碑文之属。碑主于称颂功德,记则所记大小事殊,取义各异,故有作序与铭诗全用碑文体者,又有为纪事而不以刻石者。颂赞类者,亦《诗.颂》之流,而不必施之金石者也。哀祭类者,《诗》有《颂》,《风》有《黄鸟》《二子乘舟》,皆其原也。姚鼐强调,夫文无所谓古今也,惟其当而已。籍此再读张氏宗谱赠言卷中姚鼐所作各章,均不过千字,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堪称典范。余最感动之句段,乃《内阁学士张公墓志铭并序》铭曰:德葆以居,才托其余取。安吾心不为人夸,士谁能然。惟公之行,继成于学,始秉于性,再世卿相家,胡不隳厚植根,苞天则佑之。此文吾桐城张氏后代皆应深悟。
  《清诰授中宪大夫广西分守苍梧道按察司副使加衔按察使司按察使北冲张公神道碑》文,由徐本撰写。徐本,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七年进士。雍正间,历任江苏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抚、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曾与鄂尔泰、张廷玉等人办理苗疆事务。乾隆间,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充《世宗实录》总裁,谥号文穆。此碑文所纪者,为十一世张若霈。因徐本曾任贵州按察使,与广西为邻,又因其父吏部尚书徐潮与若霈父伯皆同朝为官,但徐本稍幼,故署名为“邻治年家眷世弟”。
  另一位桐城派三祖刘大櫆也曾为张氏宗谱赠言,为《翰林院侍讲张君墓志铭》。刘先生之身世才学,亦为桐人所熟知,后人视其散文成就为最高,“并古人神气音节得之,兼及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其气肆,其才雄,其波澜壮阔”。
  同里名士方宗诚,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曾官枣强知县,论学宗程、朱,建正谊讲舍、敬义书院,集诸生会讲,从游甚众,有《柏堂全集》、《志学录》等。张氏宗谱赠言卷载其所作《义士张君传》,记叙十六世张勳于桐邑“练勇剿匪、安抚贫民”诸事迹,邑人书,邑人事,情真意切,无靡词丽藻。此文后转载于县志、府志等多处。
  末篇《张忠烈公死事纪略》,署名“后学宋振鸿”,记叙十四世张同登于云南剿匪阵亡之事。宋先生之功名学问皆不详,待考之。
综上可见,为张氏宗谱赠言者,皆为明清名宦名士,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足显当年张氏门庭之繁华。然余以为,除表达赞颂敬爱之旨,更可珍贵者,乃诸先贤所著文章,皆古文辞类大家高作,其意气,其辞法,令人高山仰止,亦为张氏宗谱增添光彩,荣幸之极。我等张氏后人,可以此为范,学习揣摩,传承国学,遑不负诸先贤之厚爱。

张王孙(泽若)乙亥年冬记于桐梓乡间

张氏族谱.jpg
(图片仅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作者简介】张王孙,原名泽若。桐城籍,现在上海工作。长期从事新闻工作,高级记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