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0178
- 积分
- 28
- 威望
- 0
- 桐币
- 14
- 激情
- 54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9-6-3
文都童生
- 积分
- 28
鲜花( 1) 鸡蛋( 0)
|
渔家网事
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溪河泛滥,塘塥溢洪。水中游鱼,岂愿久困于方塘浅滩之域;欲化龙而去,唯机遇难逢。此种东风,何妨一借。若方向得当,时运上乘,便可顺风顺水,畅游江湖,闯入更大更自由的广阔空间。
靠河吃河,更是近水知鱼性。占天时地利之宜,使网捕之,可换钱财,可为美食。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渔具,给水产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与生态平衡,以致老式渔具束之高阁,淡出人们的视野。今偶拾一二,属文一篇,水平有限,唯能聊作记忆耳。渔网不知始于何时何人,妄猜人类祖先可能以蜘蛛为师,唯其满腹经纶,擅此绝活耳!
鱼罩,鱼笼,皆篾器也。罩与鸡罩略同,毛竹编制,经纬(围)篾较厚,从而结实。编成之后,而容一人站其上而无恙矣。罩底的经篾绞口后尚余三寸,形如齿状,似獠牙,亦称獠罩。以便嵌于塘泥,对于塘泥不平的地方,能起到防鱼逃遁的作用。罩高以成人用手自罩口伸入,摸罩底一周有余为宜,应急时亦有人使鸡罩为之。一般用于鱼游浅滩产卵及干塘之时,见鱼速罩,若罩住大鱼,则罩身冲击有感,渔人即喜形于色,怦然心动。根据冲击力可判断鱼之斤两,则用合适的方法擒之到手。鱼笼约长一米,身围一米,呈桶状。口部卷回编向笼子内部,呈圆形漏斗状,至拳头大时就不再编了,但经篾仍留至全合拢时,根根剪作剑尖状,即笼子须部位,鱼进去后就出不来了。后身有盖连接,便于取鱼之用。编织时从笼子须编起,至一定尺寸时翻(反)过来编笼身的。一般用于汛期,安放于塘口、沟渠、田缺,堵出水之鱼。
虾探,前口平角,后端半圆形,有长柄。用四方形胶丝窗纱(虾探布),取两角对折,将对折处缝好,即形成一个兜状,未对折的两角缝于虾探前口,其余的缝在半圆之上。多用于池塘河塥有藻类的地方,可探得虾子和小弯子(方言),干塘之时也可捞得浮头之鱼。
夹网,用麻线手工织制而成,根据网花大小有猛网稀网之分,猛网线细,网花一指,捕小鱼用,
稀网线粗结实,网花大,两指到三指不等,易脱水,捕大鱼用,小鱼漏之。先起一定数量的头,然后边织边加网花,叫放松,放到三分之一时就不再增加。中间部分网花多些,后三分之一时,就适当的将两个网花缩成一个网花,叫收松,这样中间就形成弧形的兜子,结束时的网花比开头的要多,那是前纲。将网四周穿上细绳做纲,纲亦用网线制成,结实耐用。砍两根筢子竿粗的竹子做网棍,两米多点。将网两边的前纲系于棍子的前端,后纲系于网棍自前向后约一米处即可。前纲上依次镶上锡脚子,以便网口下沉。使用时两手持两竿,竿后部夹在一个腋窝下,捕鱼时两手张开。在汛期时的沟渠及塘稍,有水流动,间有落差的地方,鱼难跃上,即可持网堵之。干塘时的浅水,也是理想的捕鱼器具。捞兜子,与夹网相似而偏小,用虾探布缝制而成,虽省工而作用也相对小些,可捕些小鱼虾及泥鳅,走运时半斤八两以上的也能抓着。
夹夹网,俗称泥鳅网,手工织成,近似于系在两树之间,炎天用来修闲睡觉的网差不多。网花密,一指左右,长度约八尺,两端用网纲系于两根长三米的竹竿上,网上纲安有浮标,下纲镶锡脚子。网下塘时,人側身向塘,两竿根部撑在肚子上,两手握竿,两竿上部逐渐张开,将网悠向塘中。网入水时,两竿要全部张开,网有多长就张多宽。然后将两竿根部放在肩上,手握两竿水中抖动并向中间靠拢,意在将两竿中间的小鱼赶入网内。再将竿根撑在肚子上,屁股往后坠,两手端着两竿用力往上举。网竿竖直时用一手扶住,另一手将网里小鱼泥鳅抖至网中间,然后从腰后的鱼箩里,拿出一葫芦瓢,将鱼舀起,放入箩中。此网以捕菜花鱼为主,其它的时候很少能派上用场。
岑(第三声)网,枞阳人称赶网,极象前几年安在床上的活动蚊帐。两根竹竿育成弓形,呈菱形交叉状伸向网的四角。网有底,前口一方镶有锡脚子,其他三方围有网帮。在池塘边上,水深膝盖以上,大胯深的水位处。将网仅手一伸,放在水稍深的地方,另一手持一三角形赶棍,从岸边赶至网口。然后将网拎起,网口这边偏高于另一边,好让小鱼兜在网里边。河中捕鱼,则要人多合作,形成围追堵截之势,眼疾手快,网起网落,全凭反应。捕的小鱼相对大点。
撒网,在渔具中算先进的了,也有稀猛网之分。猛网,底部一指的网花。稀网,有两指、三指、四指的,稀网易织,猛网难编,织时常有“屁股坐巴之,眼睛看花之”之怨。边织边放松,有规定位置,织好后还要浆网,方法有:用清油,或用桐油熬成清油,或用杀猪时废弃的残血,或用山中野柿,于农历六七月时,野柿多汁,此时摘回磕开,放入瓦罐中,加上清水,几日之后,清水便成了近似于现在的水胶,呈粘液状,即可浆网,亦可保存一至两年。浆网是使其结实,浆后的网硬增增(方言)。撒网太瓤(方言)了,容易裹在一起,撒不开。一副网有四到五斤的锡脚子,模具是一个U型铁槽和一根铁条即可,铁匠造的,铁条上绑着几个折叠过的布条,以正好嵌入U型铁槽为宜,锡脚子的长短将布条移动就行。用一破锅用炭将锡化开,以铁勺将锡水灌入两布条中间的铁槽内。然后取出铁条,将卡在铁条上的锡脚子敲下,再將铁条镶入槽内再倒,倒几下之后便将铁槽与铁条放入冷水中降温。倒好的锡脚子冷却后还要修理,将有棱角的地方剪掉锉光,装网,网底部一周穿上网纲,然后排花镶锡脚,镶完后将网纲的每个脚子之间,用胶丝线吊回上面的网花,形成回头状,这就是网兜子,网内的鱼都会钻进这一周的兜子里无法逃脱。撒网捕鱼四季皆可,有经验者可根据地形鱼类,撒成长形,椭圆形,大鱼在网内有明显撞动的感觉,若鱼太大,进不了网兜子,就找同伴将网撒在相同的位置上,防止单网被鱼撞破逃走。然后潜入水中,连网将鱼抱起。飞鲢最明显,直窜网顶,复入网兜。
还有筢网,冬天温度下降,鱼儿躲着不爱动,又是农闲季节。用长绳牵着从塘这边拉向塘那边,可以拉到些鱼虾,也有时能拉到大鱼。
丝网,网细如丝,是用来拦截鱼的。最厉害的就是渔盆了,渔夫扛一扁担,一头挑渔盆,一头挑着圆形浅帮花眼箩筐,里面放着渔具。下塘后,渔夫悠闲地坐在小板凳上,,根据塘口的形状及鱼群动向,边划边下网。网下完后,就一改作风,弯立盆中,将腰躬起。两手用力划水,还不时地在盆里抖动浑身,要么就用手上的棒槌将盆帮敲得嘭嘭作响。塘里马上大浪涌动,前槽陡岸,被浪撞击有声;后稍浅滩,如同潮水一般,涌上去一两米遠,又退了回来。可想而知,正在觅食或游玩的鱼儿,受此惊吓,岂不四处躲藏,慌不择路,一头撞在网上,被牢牢裹住,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渔夫,常年行走于河道池塘之处。鞋挂腰间,足下赤脚;踏泥涉水,溅湿衣衫。为了生计,大多落下了风湿的毛病。虽然现在养殖水产丰富了市场,但不及以前的味道与营养。
去年底,往金神联圩做了几天工,听当地小工闲谈,说今年圩区不准喂食养殖,撤除网箱及拦河迷魂阵,又禁止了电瓶捕鱼,说不定梅天就可以用撒网捕鱼了。吾听后甚喜,但愿如此,老式渔具不足以破坏生态平衡,民谚云:鱼撒千千网,网网都有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