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52|回复: 0

[词赋曲令] 荫余堂记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31

回帖

286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86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0-6-24 10: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荫余堂散文



荫  余  堂
                  (成都)朱 醴


在北美波士顿的塞冷镇,碧波地博物馆中,保存有一座徽州风格的中国古代建筑。在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的簇拥下,灰瓦白墙,十分醒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荫余堂。
这个院落占地八亩,完全复原了中国两百多年前的建筑,室内的陈设,也保持着八十年代的模样。那么,她是怎么出现在这里的呢?
这还要从一位美国人在中国的旅行说起。
1996年,哈佛学者、费正清弟子白玲安女士到中国考察,其中一项重要的目的就是中国古代建筑。走遍安徽各地,查看了几百座徽州建筑之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搬一座徽州建筑到美国去!经过多方论证,最后选定了六座。
此时,休宁黄山脚下的黄家祖屋荫余堂,已经到了临近拆毁、风雨飘摇的地步。
由于地方不予保护,这座宅院面临完全拆毁肢解的命运。
宅子的第三十五代主人,对前来考察的白玲安说:你买不买?要不就给你们博物馆收藏?
大喜过望的白玲安立即联系了美国的博物馆,经过白宫的批准,筹集到了巨额资金,终于开始了谈判过程。最终,这座老宅的搬迁成为中美文化交流项目而启动。
经过四个月的标签、拆卸,最终几千个零件装满了十九个标准集装箱,远渡重洋,安全抵达了美国波士顿。
市府为了安置荫余堂,费了很大功夫动员附近居民搬迁,腾出足够的地方来安置古建筑。
随后的六年时间,在高级建筑师的指导下,专门聘请的徽籍工人们又按照标记,一砖一瓦的复原这座宅院。终于在2003年6月对外开放,当天参观的人数就超过了一万。
人们走进荫余堂,漫步其间,石板路,木格花窗,石磨石台,水池栏杆,仿佛穿越了百年时空,回到了徽州老屋。一切物件都是那么亲切,室内的陈设也是按照八十年代主人生活的模样陈列。
中堂的匾额写着“荫余堂”的大字,对联展现着中国文化特有的亲切感。传承百年的烛台,点亮的时候,依然会熠熠生辉。
竹椅锅台,小孩取暖的站桶,每一件物品,都是那么亲切熟悉。幔帐低垂的花床上,还摆着取暖的汤婆子,仿佛余温尚在。
拆迁中发现的族谱、札记、家书、珍贵的清代邮票、发簪,都是价值不菲、极其珍贵的文物。现在,都陈列在这座古老的院子里,或者在迪美博物馆中。
黄家后人造访复原后的荫余堂的时候,在琴声中,勾起了往事,曾经激动得潸然泪下。
一位做园艺的当地华裔看到老照片上荫余堂有几株棕榈树,就捐献给了宅院两株。他按时前来浇水修整,精心打理,博物馆还为此专门立牌予以表彰。
现在,这座百年宅院就静静的矗立在美国的土地上,向世人展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诉说着久远的故事,让无数前来观光的游人体会到中国人的生活情景,让无数游子一解乡愁。






《荫余堂赋》节选


           荫余堂赋
(以“泽被后人 功垂碧波”为韵)


           (成都)朱 醴




徽州名门,黄家故宅。古建精英,文化血脉。观望族之华堂,想名宿之旧迹。锦衣玉饮,赖祖德之流芳;钟鸣鼎食,仰皇恩之遗泽。苔生门庭,风梳阡陌。密布细砖,横陈巨石。屋瓦青灰,山墙淡白。中堂恒悬匾联,上房常列典籍。乃徽派之典型,俱簪缨之风格。百年风雨,不付劫灰;瓜瓞连绵,庆幸加额。示奇松之云魂,显怪石之气魄。佑八世于恬淡,护百家于闲适。何期遭逢拆迁,危在旦夕。无地迁移,如何改易。横生磨难,转复困厄。谁识擘画,折服须眉;终有宏图,钦叹巾帼。作万全之运筹,图百世之利益。境遇已安,巨资可斥。何计万金,亦不甚惜。匠人临门,工期急迫。应料今朝,俱成往昔。凭舟船于往来,分波涛于顺逆。异地肇修,时运开辟。
………………
………………
(著作权保护,省略600字)



141547ailelohihs3rlhrf.jpg
141548yehe4e1e2aay2rhd.jpg
141549hghyhk0zdmsf6wxh.jpg
141546rvpbb6veikbxbbb6.jpg
142249vbbq92jg9gqgtjfe.jpg
重龙山人金文篆额:荫余堂.png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