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片】威尼斯-伊斯坦布尔美食之旅(上)
第一集
我现在对异国他乡怎么做菜,突然兴趣浓厚。这些记录片,放在过去,我真的还看不进去。不久之前,我吹牛说要弄出一百个美食方面的小发明,现在还差二十四个,但是,现在我只觉得头脑空空,一片空白,真的想不出来什么新招了。
拜占庭地区发明了叉子,这玩意儿作为餐具,真的有优点,尤其是吃肉时。
1000年前叉子从拜占庭的王子那里,传到威尼斯。
威尼斯cicchetti 的小吃
锡米岛
蟹肉团子 团子由面粉和土豆粉混合而成。用鸡蛋把它们粘在一起。
蛤蜊烩意面 用蛤蜊加白葡萄酒烧+意面+洒上乌鱼子(腌鱼子干,磨下粉末)
提拉米苏
我很喜欢这种不断展示当地做菜过程的BBC美食节目,希望这一套美食节目看下来,能够激发出我的一点点灵感……
洋葱煮牛肝 用白葡萄酒浇在锅里洋葱丝上,加入切碎的牛肝,再加白葡萄酒翻炒。
意大利海鲜炖饭 洋葱末炒生米,加白葡萄酒,加鱼块和洋葱烧的高汤,加章鱼块,加淡菜,加黄油和高汤——与中国水+米=熟米饭,再炒蛋肉丁翻炒的不同程序。
“日出浪漫,日落深情。”
第二集
拉文拉那
piadina 饼,从古罗马传到此地
帕沙提利汤 奶酪和面包屑二比一的比例,加骨髓和鸡蛋,柠檬末和肉豆蔻末,揉搓成团。用多孔金属汤匙压在面团上,挤出现一丝蚕式的面段。我真的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工具……放入牛肉汤中煮熟……
这是北意大利的味道……
斯普利特
酥炸海鲜美味 将卖不掉的小鱼,和上一点粉,橄榄油中过一下。
克罗地亚炖大虾 做蕃茄汤汁中加入煎过的大虾,为了稠一点,加面包屑。汤中加了藏红花。
烤整羊肉 克罗地亚的国菜
蔬菜块在盘底,加上羊肉块,羊肩块,倒入啤酒,上面再加一点土豆块,放在炭火边,盖上塔形的铁罩盖,铁罩盖上放上炭火,这真的是原始而古老的炖煮羊肉的方法!
Pasticada 克罗地亚人最爱国民菜系
整体牛肉块上,切一二十个口子,塞进蒜子和培根,加60克红酒醋腌制。油煎。加洋葱红萝卜等,加红酒,170度烤箱中烘烤一小时,再加水果,如苹果块,再烤45分钟。这肉与甜味相混,是东西方文化碰撞。
豆子炖鱼 一部分意大利豆子炖煮一个半小时,一部分几种海鲜加白葡萄酒,炖煮一个半小时,用手抓把鱼刺挑出来(好像是太原始),再混合搅拌。
克罗地亚做法真简单。
科尔丘拉岛
小山羊肉炖煮碗豆 小山羊肉块+红酒+蕃茄酱+意大利腊肉块+辣椒粉
这里大厨主角说,马可‧波罗把意大利面带回了意大利。
菜汁炖猪肉 烟熏肉炖煮好取出,卷心菜与西红柿再放到肉汁中炖煮二十分钟,取出,放上烟熏肉片。
核桃裹着猪排油煎,再配无花果做的汤汁。这并不是克罗地亚的东西,是主厨从一个女人那里学来的。
第三集
阿尔巴尼亚
专政五十年中,阿尔巴尼亚人过去没有见过香蕉,连提到可口可乐都是有罪的。
墨鱼炒饭
这是看到有人竟用墨鱼汁,用来烧墨色的米饭。这是打破了我的常识。
这纪录片里,亦让我看到拥有75万座碉堡的地方。那碉堡,一个连一个,间距不过十来米左右,真是疯狂。
查了百度词条。2017年,阿尔巴尼亚人口288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不过二百万人口。却兴建了75万座碉堡,三个人拥有一座碉堡。创了世界纪录。
你知道谁出钱出全资出人力帮他们修建了这些碉堡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我们中国!(参见
新刊推荐|2018年4月刊(2018年4月1日 《世界知识画报》第4期邀请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孔寒冰先生撰写专题《行阅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从历史到城市全面介绍欧洲神秘国度。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中国人大都是半饿着肚子,却帮助这一个不到三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小小弹丸小国,修建了75万座碉堡!
阿尔巴尼亚炖兔肉。
红酒,白酒,西红柿在欧洲的烹饪中担任料理主角。烤箱也是主角。这与用火直接在锅中烧,并不是一样。
阿尔巴尼亚饭店,做意大利风格的海鲜面。七八种海鲜,在一个锅里翻炒,加一点面。
我觉得意大利风格,就是大杂烩。
阿尔巴尼亚百姓当年极端贫困潦倒,可是竟不知道吃海边大虾!爱尔兰大饥荒时期,爱尔兰人竟不知吃海边的贝贻!
欧洲的人类,真的太保守了!中国人民什么都吃——为什么?我猜,中国一定是经历太多次大饥荒,饥饿极了的人们什么都吃,最后发现吃什么味道还不错!
若是说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还吃婴儿胎盘,你信不信?
我小时候,安徽省桐城枞阳一带农村妇女,一般将生孩子的胎盘,自己吃掉,作为做月子的营养䃼充。
我看过的动物世界的纪录片中,一味吃素的母鹿,会把刚生下来的幼鹿的胎衣自己吃掉……
我与办公室同事卫民先生,提起了过去安徽农村妇女吃胎盘这事。卫民说,现在福建农村的产妇产后,仍有产妇吃胎盘的旧习,只是产妇在医院相互交换胎盘吃而已,这真的让我大吃了一惊……
酸奶烤羊肉 阿尔巴尼亚人的最爱
羊肉块加点蒜子炒煮,只加一种调味料。用奶油做的酱,浇在烧熟的羊肉上,再放入烘烤箱内烘焙40~45分钟。
第一次,阿尔巴尼亚土地和风光,才如此鲜活出现在我的视线内,通过记录片方式,“山鹰之国”,她不再是一个概念了。
这个BBC节目的大厨说,英国人不吃动物内脏。
我想起来了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讲述的故事。他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曾经在英国的中国大使馆工作过的人员。他说,那时候大家都要省钱,买三大件回国。
平时,大使馆常买特别便宜、英国人不吃动物内脏,回大使馆烧吃。这让英国的肉店老板十分困惑,一次他问我的这个朋友,说你们中国大使馆是不是养了很多条狗?我的这个朋友说他实在不好意思说实话,只好回答是。
阿尔巴尼亚人,爱把羊内脏用羊肠缠绑在木棍上烧烤熟,再切下吃——最原始粗犷的做法。
大厨说,阿尔巴尼亚民风纯朴,人也友好。有广阔的海滩,美味海鲜,山中佳肴……
这个BBC做的美食片真是不错。沿途风景和当地风土人情,都同美食一道,端上我们这些观众的电脑桌面上。
我想,若我再看一阵美食节目,我也可以去当饭店小伙计了……
吴砺
20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