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5|回复: 0

我的发明:在中国城市的最繁华商业街道上建造防碎多层玻璃廊顶的防雨行人走廊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0-9-3 13: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发明:在中国城市的最繁华商业街道上建造防碎多层玻璃廊顶的防雨行人走廊


                                                                                                                                (一)


    今天公司将少量没有升级的电脑升级到Office2016版,我属于落伍之人,刚刚被升级。等IT帮我升级好了,打开电脑,发现桐城网站文都墨痕中我最近写的我的发明系列文章不见了。我立即猜测,桐城网站的朋友们一定是将这类文章单独建一个新的小专题栏了。但我一时还没有发现在那里,当我打开昨天我送到网上的文章下载的网址时,我终于找到这些文章新的专栏桐人智慧

    我真的很感动。我的毛病就是我总是不愿多说被感动的话,总觉说多了,就觉得客套和生分了。

    这是桐城网站的一个创意:“文都墨痕”中加上了一点讨论现代的科技的文字,这或许就是中国古老的纯文学文化传统中,加上了一点现代性。这一个栏目其实不仅仅是科技,可以拥有更广大得多的内容,这为桐城网网友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看和讨论世界的小平台。

    这样一个平台,会为我自由发挥一点想象力,提供了辽阔无垠的空间。太正式的科技讨论平台,太多的限制因素,反而会极大地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

    达芬奇有五千多页的内容特别庞杂的笔记被保留下来了。大家从中发现他什么都想弄一点。

我现在是什么都学一点。学了一点东西后,又什么都想改造一下,再变成自己的东西。

只是我不是行动家。这有利有弊。一旦陷入了太多具体的行动,你就没有精力看世界更多的精彩内容……


                                                                                                                  (二)


    这几年春节期间,我在上海呆过几次。住在福州路上,下雨天拿着一个雨伞,走在全是玻璃幕墙的大楼的人行道上,这就有一种现代城市的无人情味的“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非人性化的感觉。

    其实在上海过去的金陵东路,沿街商铺门口都是有二三米宽的走廊空间;厦门市老街区也是有这样的街道走廊,完全不用在雨季出商店门口就要打伞弊病。这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

    现在这一轮中国新的城市化进程,大家都没有统一部署,这样的走廊都消失了。

    但是,雨天出行走在这这祥的街道上,下雨天不放便,就是明显。

    我想,我们完全可以在上海市福州路和南京东路步行街和全国大城市最繁华商业街道上,在靠大楼一侧人行道上,再架设一条二三米宽、上方是多层防碎的玻璃面板的廊道:

    一.这成本不高,顾客游客雨天出行方便;

    二.最关键有这样的大楼低层“房檐”, 若雨水从“房檐”成线状滴落下来(我们可以在向一侧斜的玻璃平板边缘,用一组玻璃瓦仿过去传统的瓦房房檐),人们拥挤着走在这样走廊里,会有一种家和往日重现的味道……

    三.采用玻璃廊道顶,不影响白天光线进入走廊之中;

    四.对人行道上已经有的树木的树干,可以将玻璃切割成圆形孔,边缘加上逢水膨胀橡胶密封圈,不影响树长粗,下雨时橡胶自己膨胀起来,雨水根本不会涌进廊道太多(刚刚开始有点);或者用柔软硅胶粘连接两者;

    五.过去的人行道上低花草植物群落,由于玻璃顶棚,生长不受影响;

    六.廊道廊顶与现有的大楼玻璃墙之间,可以用柔软硅胶密封,或者是同时增加遇水膨胀橡胶密封,以防开胶时造成水流到走廊之中;

七.对大部分商场而言,旅客看不到招牌,反而会增加客流量。

八.在玻璃廊道顶扩展多出街边街角,增加一点西洋式咖啡点心桌椅,则多一点人性化悠闲气息。

    这是对中国现代城市最繁华商业街的无情的冷漠水泥混凝土和玻璃幕墙世界,再增补一点中国传统街道人性化建筑结构……

     ——试着想想,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两边,增加两道吴秀才设计的新时代“颐和园长廊”,这个世界是不是本来就应该这样?

    一个不要拿雨伞的可以走上一天的繁华闹市的中国现代化大街,才是人类生活品质良好的标志?

    这是吴秀才发明之一百三十五:“在中国城市的最繁华商业街道上建造防碎多层玻璃廊顶的防雨行人走廊”。




吴砺

2020.9.3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