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20|回复: 1

[律诗绝句] 破解古玺烙马印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31

回帖

286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86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0-10-10 1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破解古玺烙马印





斑斑古玺传千载,印迹分明意苦寻。
久误堂中搔首客,常思野外望峰心。
风波已随长渊浅,学问终成巨海深。
皓首穷经文字库,书山阅尽炼真金。


重磅!中国印学、古文字学重大进展今天公布
原文地址:
http://zgcfw.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090&extra=page%3D1&_dsign=fc80eec9
   重龙山人:古玺烙马印应解读为“伯康从卒车马”
                           成    平
一方古玺,战国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此前一直按此释读。但是,从文字训诂和古文字考证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这个释读其实是存在着局部不正确的。
    成都古文字学者、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书法家重龙山人,经过长期研习金文、甲骨文,对古玺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进行了深入仔细的分析考证,最终确定了印文本身的真正含义。
首先,第一个字形似“日”,但在金文中应该是“白”。最明显的例证则是著名的《虢季子白盘》中的“白”字。而古代文字中,白与伯是同一个字,也就是通假为“伯”字。
其次,庚字的释读,对了一半。字形虽然是庚,但是商周时期,庚康互通,这是古文字学界的基本常识。因此,正确的释读方法应该是康。
那么,有人会问:伯康是否真的确有其人呢?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一件名为《伯康簋》的器物,其中部分铭文内容是:
《伯康簋》“伯康作宝簋,用飨朋友”。
具体内容和图片可在网络上检索到。
可见,这个人名释读是可信的。当然,不排除在历史上有多位同名同爵位的人,但是,这个基本的判断还是准确的。而从贵族的身份地位来说,烙马印的归属也显得更为可信。
再来看,第三个字。这个字较为复杂,但是,只要认真分析,还是可以看出端倪。
那就是应该释读为从字,此字因战国时期六国文字经常变乱,并不与后代偏旁部首做到完全契合。这在战国简牍文字中非常普遍。所以,即使粗略判断,也可以定为从字。
第四个字,应该是卒字,原释为萃字。古时卒衣同形,详见凡国栋编《金文读本》第33页和第115页。只是,草字头应该是多出来的,这类情况在战国简牍上频率很高,俯拾皆是,此不赘述。
而具体到从卒一词,古书解释为:1,领导士卒。2,跟随将官的士卒。这就非常明确了,应该算是准确无误。
最后的车马两个字向来无争议,这是从甲骨文传下来的字形,没有讹变,不用多说。
至此,这枚古玺就可以释读无误了。
总之,这枚烙马印以前释读的“日庚都萃车马”,最终的正确的释读结果应该是“伯康从卒车马”。重龙山人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最为可信的解读。
欢迎各地知名印社、印学界、古文字学界、书法界的朋友们都来商榷指正。
重龙山人简介
重龙山人,四川资中人,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今西华大学),工程师,中国文化学者、国际关系学者,工诗书画印。著有《重龙山人讲国学》系列和辞赋选、骈文选、诗词选各五卷。代表作《故宫十赋》、《雄关十赋》、《巴蜀百赋》、《三山五岳赋》、《名山大川五十赋》、《名胜古迹五十赋》、《书法五十赋》、《茶赋五十篇》。《资州文庙赋》等发表在《华西都市报》上。《沁河赋》在全国辞赋大赛获奖。编有《辞赋观止》。


古文字QQ群,欢迎讨论
重龙印社
635875029
重龙书院
662954658
四川古文字研究群
917429411
四川甲骨文金文研究群
644098752


342ac65c103853431373cafc9113b07ecb8088ab.jpg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2

主题

131

回帖

286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86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4 12: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中国印学、古文字学重大进展今天公布

“日庚都萃车马”应解读为“伯康从卒车马”



原文地址:
http://zgcfw.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090&extra=page%3D1&_dsign=fc80eec9




  重龙山人:古玺烙马印应解读为“伯康从卒车马”


                           成    平


一方古玺,战国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此前一直按此释读。但是,从文字训诂和古文字考证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这个释读其实是存在着局部不正确的。
    成都古文字学者、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书法家重龙山人,经过长期研习金文、甲骨文,对古玺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进行了深入仔细的分析考证,最终确定了印文本身的真正含义。
首先,第一个字形似“日”,但在金文中应该是“白”。最明显的例证则是著名的《虢季子白盘》中的“白”字。而古代文字中,白与伯是同一个字,也就是通假为“伯”字。
其次,庚字的释读,对了一半。字形虽然是庚,但是商周时期,庚康互通,这是古文字学界的基本常识。因此,正确的释读方法应该是康。
那么,有人会问:伯康是否真的确有其人呢?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一件名为《伯康簋》的器物,其中部分铭文内容是:
《伯康簋》“伯康作宝簋,用飨朋友”。
具体内容和图片可在网络上检索到。
可见,这个人名释读是可信的。当然,不排除在历史上有多位同名同爵位的人,但是,这个基本的判断还是准确的。而从贵族的身份地位来说,烙马印的归属也显得更为可信。
再来看,第三个字。这个字较为复杂,但是,只要认真分析,还是可以看出端倪。
那就是应该释读为从字,此字因战国时期六国文字经常变乱,并不与后代偏旁部首做到完全契合。这在战国简牍文字中非常普遍。所以,即使粗略判断,也可以定为从字。
第四个字,应该是卒字,原释为萃字。古时卒衣同形,详见凡国栋编《金文读本》第33页和第115页。只是,草字头应该是多出来的,这类情况在战国简牍上频率很高,俯拾皆是,此不赘述。
而具体到从卒一词,古书解释为:1,领导士卒。2,跟随将官的士卒。这就非常明确了,应该算是准确无误。
最后的车马两个字向来无争议,这是从甲骨文传下来的字形,没有讹变,不用多说。
至此,这枚古玺就可以释读无误了。
总之,这枚烙马印以前释读的“日庚都萃车马”,最终的正确的释读结果应该是“伯康从卒车马”。重龙山人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最为可信的解读。
欢迎各地知名印社、印学界、古文字学界、书法界的朋友们都来商榷指正。


重龙山人简介

重龙山人,四川资中人,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今西华大学),工程师,中国文化学者、国际关系学者,工诗书画印。著有《重龙山人讲国学》系列和辞赋选、骈文选、诗词选各五卷。代表作《故宫十赋》、《雄关十赋》、《巴蜀百赋》、《三山五岳赋》、《名山大川五十赋》、《名胜古迹五十赋》、《书法五十赋》、《茶赋五十篇》。《资州文庙赋》等发表在《华西都市报》上。《沁河赋》在全国辞赋大赛获奖。编有《辞赋观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