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8|回复: 0

我的发明:用石笼网箱混装石块和榨扁玉米秆在黄土高原沟壑中造梯田式低坝淤土植树造林

[复制链接]

6148

主题

149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351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0-11-4 16: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发明:用石笼网箱混装石块和榨扁玉米秆在黄土高原沟壑中造梯田式低坝淤土植树造林


                                                                                                                        (一)


    十月下旬,我和公司同事及朋友二十人在山西陕西黄土高原地区走了一趟。我对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大为震惊。

    我闪过的一个念头就是:我把这些小沟筑上坝,不就可以淤土造地了吗?回到福州后,我就想把这个念头写入“我的发明”系统。上网一查,发现这个发明在明朝就有了,比我的念头早了五六百年!

    当然,较大规模筑坝淤地是在最近四五十年。

    细想想,中国人这么聪明,那轮得到吴砺先生到今天才想出来这个主意!

    不过,看看网上这四五十年的筑坝淤地都是大兴土木工程,而且造的几分之一一发洪水时就又被毁了……

    这下子,吴砺先生还是有空间改造黄土高原嘛……

    自从我开写“我的发明”系列专利,颇有苏东坡所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写作强迫症,有一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冲动……

另外,还有发明专利数字上要追上爱迪生,这也是一大压力……所以,一旦生起了这个念头,就不会轻易放弃,我一定要弄出一个与现状不同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近现代犹太人的平均创新能力,是近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创新能力上千倍上万倍的原因——所有的犹太人都追求与众不同,并不是犹太人中的人人都有这个智力,但是,他们中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有这个能力的人,一定会被发掘出来!

中国十四亿人,人人都不能妄议权威理论和做法,十四亿人的大脑都不转,集体思维习惯惰性,仅仅凭亿里挑一的极个别异类蹦达,那能够得到诺贝尔科学奖呢?


                                                            (二)

我第一次见到石笼网箱装石头做护岛岛沿,是在闽江江滨公园,那真的是让我眼睛都发光——那么无组织的鹅卵石,用铁丝网箱一装,就立刻变成有棱有角的秩序化的整体造型,真的太有美感和创意了!

我一直想发掘这石笼网箱新用途——现在,这在黄土高原地区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在山西永和县,到处都看到山坡上有石块堆砌小半圆弧,中间装土植树造林——这里,不规则的薄砖片石块非常多;土地上农民多是种玉米秆。我现在就想用这两样东西,用来在黄土高原无数的沟壑纵横的小沟里筑坝造林绿化。

我的发明思路是这样的:

一.在黄土高原的山沟里采用石笼网箱装石块建成一尺高或者半米高的石笼网箱坝;

二.将玉米秆切成石笼网箱相当的长度,用液压机器在铁板之间将玉米秤榨扁,或者是人工用大木锤,将玉米秆在木板或铁板上砸扁;

三.这样软化了玉米秆长长纤维和玉米秆芯材料,与石块混合压实在石笼网箱中,做成可以过滤系统,成为拦下山上泥雨水的过滤坝体;

四.这样混装石块和玉米䄭榨片的石笼网箱的与沟底面之间,顺着沟水流方向垫上一定厚度榨扁的玉米秆做过滤系统一部分同时,防止从箱上方落水直接冲击沟底造成塌方的空洞;

五.石箱之间亦填满挤紧玉米秆榨片;

六.必要时,可以将石笼网箱整个外面包卷一层塑料编织布,并在下方顺水流方向有一米左右长塑料编织袋布,前者强化玉米秆填充材料过滤能力;后者加强防水流冲击沟底形成崩溃坑;

七.这个设计回避较高坝体,而采用单层较低的坝体,梯田式从上到下多级梯田式的设计,通过有过滤功能的坝体较快速地排水淤地,用于植树造林;

八.本设计的石笼网箱中可以有装有土的带植物或树的种了种子编织草袋,最终希望草根和树根包裹网箱石块使之成为永久性的低坝。

我这个设计,物料上的成本十分低廉,同时抗洪水冲击能力强大;定位目标又是淤地植树植草,更加适合黄土高原特色,应当有较大的实惠实用的可操作性。

似乎还没有人在网上查到有人提出这样或类似的方案。

这是吴秀才发明之一百七十九:“我的发明:在山区的新开公路碎石坡的水泥网格化骨架框中垒覆带草籽和树种籽草编袋绿化坡面”。



附录:





打坝淤地 - 百度百科








吴砺

2020.11.3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