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人生》随想录(五)当年听广播《人生》时的真实感觉
文/陶郑宏
文学作品一般都有三个版本,一是作品本身,二是作者心中作品,三是读者心中作品。后两个都有作者读者把自已的个人阅历情感价值观往作品中渗透延展形成某种叠加效应。
一个作者,有一个哈姆雷特正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正常。不正常的是某些作品读者看不懂,作者自已也看不懂,不知所云,靠模糊莫名出了大名。
路遥是一位写作严谨用心写作的作家,他的小说既是现实的写照,也是他自身情感的一种流露。他的作品感动了一代人,尽管人们对他的作品理解不尽相同。
我来自农村,我并未直接看过《人生》小说,只是在读高中时听小说《人生》连播上了瘾。那些年高考录取率太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特别激烈,在农村修地球的日子实在不好过,而高考上大学是当时我们能够改变自身身份地位的唯一通道。
我的前途如何?人生的路我该怎么走?迷茫,困感,压力山大。
高加林刘巧珍是在这种背景下走进我的内心世界的,并引起强烈的共鸣。
我理解高加林的个人奋斗,反感他的自私自利,同情刘巧珍的遭遇。对小说中的黄亚萍印象不佳。
一者是刘巧珍比黄亚萍质朴可靠,二者我是农村人,对城里人有一种天然的隔阂排斥。
我的这种心理现在想起来可能会觉得特幼稚可笑,而在当年我真的把这种幼稚可笑演绎的一本正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