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34|回复: 0

[散文] 《二手时间》(一)

[复制链接]

7115

主题

1740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364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1-6-24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手时间》(一)


                      (一)


这个周末,我收到了我的小子帮我网购的书,有法国《加缪全集》(共6册),美国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白俄罗斯阿列克謝耶维奇两本书等等五套书。

小伙子说,总共九百八十元。这真的是难以置信,仅仅是十五本一套全新的《文明的故事》就是一箱子,我以一楼手搬到六楼,挺沉的箱子,我在体重秤上秤了一下,整整齐齐数字,二十公斤!

这书买的真的太合算了!这套书每本单价都是180元,十五本书原价就是2700元。碰到一个全国人民不爱读书的时代,买书的成本,真的大大降低了……

这个周末,我登山时候,我在与“光机农舍”微信群里对老朋友们聊天时说:上周我无意中因为想要找一本老的国外歌曲的小书,翻打开了墙上的一个书柜,那里有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上海购买收藏的关于文革的书籍。我把它们都重新搬到地板上排成了一列,数了数,整整九十本。大学刚毕业时,我就想写一本关于文革的大部头小说。结果发现自己真的没有一丁点写小说的天赋。现在,看着地板上的整排的书籍,二三十年过去了,我发现我现在仍然是写不出来小说。我对人与人之的关系,绝对没有一丁点的想象力,我只是对不同技术领域之间关联,有一点点想象力。

我的一个朋友在群里对我说,你能写得出来专利,写不出来小说,这是你的福气。

我回答说,你说的和我内心深处想的一样。

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担心写社会问题文字招来争议和麻烦,本质上,我不喜欢从事研究人类的阴暗一面工作。你知道,那个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最后得了抑郁症,年纪轻轻就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因为她最终无法接受她接触到的人间曾经有过的那么黑暗的一面。我想,若是我在她年纪做了同样工作,结局也难以想象。


                      (二)


前不久的五月份,我看到了我们公司的CEO,美国人Chuck先生,为我们公司未来十年做目标规划视频会议。这西方国家公司的企业财务年,是从每年七月份到下一年六月。

为此,我登山的路上与“光机农舍”朋友们聊起自己未来十年的目标:

第一个目标,每年新写和创作我指定的一个目标数量的篇数的“我的发明”散文,这是我应该能做的事情——因为我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刚刚达到一个成熟期的开始。五年前,我也想这样做,可是当时我的能力,真的没有达到。虽然说起来有点搞笑,我的发明领域的想象力,好像是刚刚开了一点窍,在别人都准备退休的年龄时!

从今年六月份开始,这些未来十年,我订规划,再写上达千篇的“我的发明”,这是过去我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个想象力和能力——这两个月,我突然觉得自己应当有这个潜力了;再写上千篇“我的发明”,这其实就是对一个普通人设立攀登珠穆朗玛峰峰顶的目标,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和追求目标。其实,我对再写五百个“我的发明”是有把握的,至于提出写更多的数量,纯属就是给自己打气加油励志。

第二个目标:每年写一篇好散文,最好是能够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那一种——这才是最难以实现的目标!

看完了S.A.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我明白了我下下个十年的目标,也就是说,十年以后第二个十年计划,应该是像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一样,用她同样的复调方式写五本书。

相信十年以后,我的情商和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真的该成熟了,该可以完成自己梦想:为一个时代做一个笔录的目标!我写不了小说,但是,我真的拥有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一样的记录人们讲述的自己故事的文学才能,只是我现在情商还是太低,真的没有成熟,尤其没有承受听别人讲生活不幸故事的心理承受力!

这需要上帝再给我二十年能够勤奋工作的时间、体力、精神气……这真的只能求助于上帝赐予和保佑自己了……

过去看季羡林老先生的故事,季先生总是说:如果上帝再给我十年,我该做那些事情,结果他这样向上帝祈祷,弄来了好几个十年!

不知道我也开始做同样的祈祷,将会从上帝那里讨来几个十年……

这上千个“我的发明”目标,其实每五十个“我的发明”中有一个好主意,就是成功——像是挖宝石矿,挖出的绝大部份是岩石和泥土,宝石只是总体积的百分之一或者万分之一,但是你不挖那么多土和石,是一个宝石也找不到的……

当一个人把人生定义为一个数字而活着的时候,你一定觉得太愚蠢和好可笑……

只是订数字目标,会使一个人不会感到空虚,没有时间感受空虚!如果这个目标超过常人难以想象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有点与众不同……

指望什么姑娘拉你一把,这是年少无知时对人类的幻想……你凭自己努力做你擅长的事情,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事最实在。

求人不如求己,这才是真实可靠可行动的事情……

一个人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这都是茶壶里的风暴。

这个目标只能是内定的,易于达到的。目标定制太高,生命就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了。有一定的目标,不易迷失自己,沉溺于一个爱好,乐而忘忧。

在技术上一点弄点创新思维,这仍然是我的立足之基本所在。



                      (三)


翻阅《二手时间》/(白俄)阿列克谢耶维奇著,吕宁思译,一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l(2021.3重印)

粗糙地翻看了全书。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991~2001年间,以回忆前苏联时期的苦难内容为核心;第二部分2002~2012年是以混乱的苏联解体后社会阵痛为核心。第一部分,我是全看了,第二部分是粗跳阅读方式扫描一下。

看完全书,我觉得这是陀斯托妥夫斯基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文笔复活,难怪这位女士获诺贝尔文学奖——改革开放以来,我见过的不多的新创作的中国文学作品,没有一个人能与这部作品之相比……

如此广阔地展现出来一个社会在近百年的混乱之中的苦难……

二十世纪社会巨大变化中,尤其是前苏联和其后的俄罗斯和分裂出来的各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到底是怎样?这本书39.5万字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大概。我明白了什么叫复调式的创作。

这是一个世纪大爆炸产生巨大废墟——一切都是人类前所未有巨大破坏,不可能像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方式描述……这完全就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一个魔幻的世界……

这本书的写作方法,或许正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写作方法……我不知未来是不是真的能借用……

这个巨大变化的时代,一切众生皆无法理解的世界……

这些故事,真的是太多太多血腥和残暴了……

二十世纪真的是写不出完整小说的时代,是一个非正常人类思维可以理解的世界,有的只是老百姓大脑里混乱不堪的记忆碎片,这个女作家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特征,记录下来了众多不幸者的无规律的苦难的人生……

这本书又把我们带回了一个被遗忘了的时代……

看完这本书,我真的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还有俄罗斯理解大大的加深……

这本书还让我震惊的是前苏联崩溃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人之间种族大屠杀,还有俄罗斯与他民族之间的仇杀, 和平相处那么多年, 种族大屠杀却瞬间人间变地狱……

这是我看过的最沉重场面的一本书之一。这位女作家的神经,真的是足够强壮,写了这么多年这么多悲剧,竟然还没有崩溃……

下半部描述前苏联崩溃后,老百姓的无助真的很可怜——相对而言,邓小平的改革,真的算是很仁慈的很平和过渡过来了。这本书也反过来反映了孔夫子教化的中国老百姓,真的是有很好平和社会传统的百姓。

这本书也让我觉得俄罗斯这个民族,真的是被酒精灌坏了民族。这个民族似乎在和平年代,不是酒鬼就是圣徒的民族,圣徒只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变得了酒鬼——这与一百多年前,陀斯托妥夫斯基《死屋手记》描写的那些牢房里的众生,真的没有任何改变……

无需我多说,建议您直接看原著。



吴砺

2021.6.22


附《二手时间》摘录:


受害者和刽子手同样可恶,劳改营的教训在于兄弟情谊被践踏。

---大卫。鲁塞:《我们死亡的日子》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记住,若恶势力在全世界获胜,要被追究的首先不是恶方的驯服执行者,而是善方的清醒服务者。

----费德勒·斯特潘:《过去的和未曾出现的》


译后记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的两个月,她曾经向我表示:“我希望知道中国读者是怎样读我这些书的。”今天,随着《二手时间》中译本的出版,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五部重要作品,都和中国读者见面了。

中国与俄罗斯的历史性关联,不仅在于两国土地天然相邻,更在于两国命运的深度相交,两国恩怨的复杂变迁,还有两国思想文化的互相影响。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国籍是白俄罗斯,但是这位乌克兰母亲和白俄罗斯父亲的女儿是俄语作家,也是以苏联时代为创作对象的作家。

在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令全世界震惊、令全世界瞩目,也令全世界不安的红色帝国——苏联。这个帝国为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纷纷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对这样一个大历史课题,从文学家的角度,从感情的角度,从众人的心灵角度去观察探究,阿列克谢耶维奇堪称第一人。当然,用她的话说,作家的任务只是提出问题,而“我的主人公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才是更加有趣的。”,

阿列克谢耶维奇花了三十多年时间创作了一套“红色百科全书”,包括被称为“乌托邦之声”的五部作品:《战争中没有女性》(1984年刊出,1985年出版,2005年修正后全版)、《最后的证人》(1985)、《锌制男孩》(1989)、《切尔诺贝利的祈祷》(1997)和《二手时间敗 2013》。她把《二手时间》称为“红色人类终结篇”,这本书也是她个人内心与那个伟大而悲壮的实验时代的告别篇。但是她对于俄罗斯民族心灵的探索不会终止,她这样总结自己过去三十年的创作:“以前我更感兴趣的,对我影响更多的是社会思想,是人类无法支配的天然力量,比如战争和切尔诺贝利。今天,我最感兴趣的是人类的孤独的灵魂空间中发生着什么。在我看来,世界正是由此而转变的。”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手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纪实文学,这是三十多年前首先从苏联军事文学中兴起的体裁(正是军事文学突破了苏联文学中的一些禁区);二是复调式风格,复调( Polyphony)是一个古典音乐术语,诺贝尔奖委员会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称:“她以复调式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丰碑。”这既肯定了她在文学手法上的创新,也赞扬了她作品内容的历史价值。

从写作风格上看,她的复调特点是多种第一人称交叉(包括作者本人、被专访的主人公和群体采访的各类人物),多种语境的交叉(回忆、描述、片语、意识流)和多种环境和时间的交叉。从仿佛萣尢标题复调音乐和重叠的合唱中,进发出忏悔式的独自。这种体裁和内部结构是如何产生的?阿列克谢耶维奇说:“我长时间苦恼的是:真相都是零散的,多种多样的,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不能够同时容纳进一个心脏和一个大脑。为了写出我的所见和所闻,我曾久久地寻找自己的风格体裁。直到后来我读到作家阿达莫维奇等人的作品,于是豁然开朗。”

不仅仅是创作手法的复调风格,其实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中更揭示出复调式的人生,一个人从语言到思想到感情都具有多面性,甚至于一个人的身份和世界观都是复调式的,本书主人公们讲述的故事中,就展现出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复杂性。她坦承:“当面对人的多重层次,面对生活的复调,我自己都呆住了。”

有人间:创作这部被称为“乌托邦之声”的巨著,对于历次战争和苏联解体这些政治性、历史性很强的事件,作者本人又是持什么立场呢?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复调式写作,当然不仅仅是体裁的创新,更基于身为一名优秀记者和作家的专业和良心。她以复调的眼光看待事件和人物,对任何一个故事,都不会只从一个方面去观察和表述,用她的话说:“实际上,在一个人的身上会发生所有的一切。”她不但写一个社会的两面和多面,也写一个人的两面和多面,而且让他们自己去讲述。阿列克谢耶维奇表明,她并不是要评价苏联思想和苏联历史,更不想评价任何人,而只是形而上地描述一种人类的生活悲剧。当然,从她的作品中,读者还是能够看到她个人世界观的特征,虽然其世界观通常也是复调的。

此书的标题“二手时间”(BpeMa Second Hand)也颇有寓意。“时间”是俄文,“二手”则是英文:一来俄语中原本没有“二手”这样的说法,二来此处的“二手”确实含有西方舶来之意。那么书名应该翻译为“二手时代”还是“二手时间”?时代和时间在俄文中是同一个单词,若从大历史看,苏联是旧时代,解体后是新时言又代是超越时代,的。认真品味一下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话:“今天的所意义相当明确。而时间一词,具体而言是小于时代,但抽象而言又是超越时代的。认真品味一下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话:“今天的所有想法和所有语言全都来自别人,仿佛是昨天被人穿过的衣服……所有人都在使用别人以前所知、所经历过的东西,所以说是二手时问。”她在诺奖颁奖礼上的发言中也说:“充满希望的年代被充满恐惧的年代所取代。这个时代在转身、倒退。我们生活在一个二手时代。”在这些话语中,时代和时间都是可以互换的。只有另一段话比较明确: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对于许多知识分子来说,“首先是一个大时代被偷走了,然后是他们个人的时间被偷走了。”所以作者的寓意应该是兼而有之。“二手时间”似乎较有文化和形而上的意义。

为何阿列克谢耶维奇能够在西方各国频频获奖,在全球以多种语言出版了一百三十部作品,并且最终摘下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因为人们对这样一种国家、一种理想,有一种巨大的好奇心,“而我成功地使人们接触到了它,揭开了它的面纱”。

2016年是苏联解体四分之一世纪,2017年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二手时间》的出版,将为反思这些震撼全人类的历史大事,留下一份独特而珍贵的文化注脚。

吕宁思

2016年 1月1日

香港

参与者笔记

告别了苏联时代,我们也告别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我试图听到这出社会主义大戏所有参与者的真实讲述……

我们的共产主义,本来有个疯狂的计划:要把亚当以来的旧人类改造为新人类,而且也付诸实施了,这算是它唯一做过的事情。七十多年间,在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验室里,制造出了一种另类的人:苏维埃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悲剧的人物,另一些人把他们称为“苏联分子”。我觉得我懂得这种人,熟悉这种人,我和他们共同生活了多年(3>他们就是我自己,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父母。几年来,我为此游历了整个前苏联地区,因为苏维埃人不仅是俄罗斯人,还有白俄罗斯人、土库曼人、乌克兰人、哈萨克人……现在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不会和其他人类混淆。在芸芸众生中。你会立刻发现我们这类人!我们这类人,全都有社会主义基因,彼此相同,与其他人类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的词汇,有自己的善恶观,有自己的英雄和烈士。我们与死亡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在我写过的故事中,这些词汇常常萦绕于耳:枪毙、屠杀、消灭、抹去,或者一些苏联特有的消失方式:逮捕、剥夺十年通信权、放逐。如果我们还记得,不久前有几百万人被杀戮,人的生命又价值几何?我们是充满仇恨和偏见的种族,一切都来自于那个被称为古拉格NI‘的地方和那场恐怖的战争,还有集体化、没收剥夺、大迁徙……


  

吴砺
2021.6.22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