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咖啡工厂揭秘
英国一年消费二亿公斤咖啡豆,5500万杯咖啡。
890人的工厂。雀巢咖啡工厂。我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上海市电视中的雀巢咖啡广告,曾让人印象深刻——中国人民一个消费时代的开始。但是,其著名的广告用语,我己经不记得了。
一车27吨巴西阿拉比亚咖啡。咖啡长的像樱桃,每颗有两个种子。
没有烘焙的咖啡豆,喝起来就像植物的浆汁,没有什么味道。
烘焙有轻、中、重不同的程度,纽约式、意式、法式,这都是我第一次知道。我对吃喝的品味,真的很低。小时候,肚子吃不饱,自然没有培养吃喝这个领域的贵族文化品味。
一个人吃喝品味,多是儿时的记忆和习惯延续。
我对咖啡也从未关注过,这方面的知识也是接近于零。
BBC纪录片这一组走进工厂系列,实际上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现代的日常生活中常用食物、日常用用品的生产过程和这几百年间的变迁史——这是对我们从农业社会为主的旧中国出来的一代,是上了一次重新认识自己世界和时代特征的课程。
烘焙时候,咖啡豆的叶绿素变黄,再变棕色,其糖和蛋白质分子分解为新的风味。
我们读诗歌、看小说、听音乐,这都是认识世界传统文化内容——这一系列BBC纪录片,其实是新世纪我们应当学习的东西……
第一次爆炸声,取出来,被称为轻度烘焙,纽约式,
再将取出的重新烘焙,中部烘焙,210度,12分钟。会有更多焦糖和巧克力风味。要在第二次爆破前停止烘焙;
第三次回炉烘焙,235度烘焙14分钟,重度烘焙。咖啡豆里的酸性物质,变成了内酯类成分。味道更苦,这是法式,有焦糊味。
优秀轻质烘焙理念是展示出咖啡本身的特质;中度有些苦涩;重度回味很强。
咖啡豆平均不到0.2克,可以被气味吹上送。
事实上,吃喝玩乐上,我们可以重新认识我们人类自身,自己文明的本质,从另一个视角重新认识我们人类自己。我们过去,看太多沉重的历史、战争史、疾病史、文学史、音乐史,我们很少注意自己的吃喝玩乐生活改变的历史,这其实就是我们生命的最基本的意义和内容之一……
这是我为什么现在热爱看现代的纪录片,更胜过读书了……
我们的网络上的社会,现在越来越沉迷于与看不顺我们的外部世界争风斗气……似乎走进了一个迷失自我的世界中……
只是每天早上,当我晨起,早锻炼时,发现早上在公园里跳舞的中国大妈妇女们,完全无视网络上那些如吸毒后的产生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每天照例是在音乐声里连续一两个小时扭摆身体,让我感叹:她们才是真正的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任凭风浪起,稳跳大妈舞!
这工厂一天生产17.5万罐咖啡。五个不同等级的咖啡豆混合烘焙。
420公斤的咖啡豆被吹到十一米高,先60度预烘焙。10分钟后落入下一层烘焙,气体向上吹,落下,像洗衣机内部旋转跳跃着。
用吹气翻炒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中度烘焙。最终温度230度。十分钟。
三组滚子逐级研磨变细颗粒。
1652年,咖啡进入英国,伊斯兰装饰第一家咖啡店。到1700年,有3000家咖啡店。
十七、十八世纪,三家相邻的咖啡店中,诞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这真的是够传奇的。没有想到,咖啡加入了改变人类社会的进程。
注入氮气加入咖啡,把咖啡香气提取出来。在气体罐内存贮。
700公斤咖啡粉在罐内煮。可以做25万杯咖啡。
蒸发罐,六层楼。浓缩咖啡。
冷冻库零下四十到五十度。浓缩咖啡变成冷冻颗粒。
一战中,美国人带来了乔治·华盛顿罐装咖啡粉。二战中,变成袋装速溶咖啡。
真空中冷冻咖啡, 通过蒸汽蒸发去水分。这真的是没有想过的工艺。
50多个国家种咖啡,1.25亿人以此为生。现在气候变热,咖啡树向高山移动。
隔着盖子,在七十度将密封包装纸上的胶溶化从而密封,这真的是一个绝佳方法。
这把香气存贮,最终还回速溶咖啡粉中,这真的是做梦都没想到的工艺技术;同时,将咖啡浓缩液降温到零下四五十度,再真空干燥,这也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工艺。
不知什么时候,这几年中国爱骂洋鬼子骂上瘾了骂得渐入佳境的广大的网民们,把大把精力,多余的精力,放在创新领域的工艺技术上……
骂人产生不了新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才能产生新的生产力……
附:
吴砺
20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