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的生活》(五)
他是平易近人的——除了“讨厌的乌合之众”。对他们,他保留自岂锋利的理智之箭。一天,一个英国人来看他。伏尔泰对仆人说:“告诉他我快要死了。”但是英国人还要进来,“告诉他我已经死了。”客人坚持要向他最后致敬,伏尔泰说,“告诉他我早已埋到坟墓里了。如果他还想看我,让他到地狱里去吧。”p143
现在他八十三岁了,还是像往常一样忙碌。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最后一次来到了巴黎。他受到的欢迎“是这个世纪的历史性事件之一。”但是这太消耗他的体力了。他不听从医生的劝告,去看他的一个剧本的演出。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公众中露面。他躺到床上,就再也没有起来。
临死之前,他会见了当时美国驻法国大使本杰明·富兰克林⑩。伏尔泰抱怨说,他不再像想象的那样灵活了。他说:“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泥注的雕像。”“是的,”富兰克林回答说,“但是你有一颗金子的心。”
美国哲学家带来他的小孙子。他请法国哲学家给这个孩子祝福。伏尔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上帝和自由。”
这两个词是伏尔泰哲学的实质和主要内容。P143
ImmanuelKant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
康德的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原理》《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论理性范围内的宗教》p145
柯尼斯堡的市民们有一个很可靠的对表方法,每天下午,伊曼努尔·康德出来散步时,时间正好三点半。他是一个颇有风度的小个子——身高只有五英尺,胸脯扁平,两个肩膀一偏一斜,脑袋总是歪向一边。当他走在被人们笑称为“哲学家之路”的林荫小道上时,总是戴一顶灰帽子,披着灰大衣,用精致的灰色手杖轻轻地敲着地面。如果突然下起了雨,他的老仆人兰普便忠诚而步履蹒跚地跟在后面,举着一把长柄雨伞为主人遮雨。他很崇拜康德,我们将看到,就是为了他,康德才创造了一个宗教和一个上帝。
这个身材矮小、走路一踮一拐的柯尼斯堡哲人,他的生活习惯向太阳一样准时。他起床、穿衣、喝咖啡、写作、讲演、进餐、散步——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他的一个传记作家说,“康德的生活就像一个最有规则的规则动词。”但他不是一个合成动词。因为康德从未结婚。他是一个很难满足女人头脑中浪漫想法的男人。
然而在他讲演时却使那些崇敬他的听众都很满意。因为,他站在讲台后面藏起不完美的身体,只向学生们露出他的头。颧骨很高,宽眉下一双大而敏锐的蓝眼睛,红润的脸膛和一张富于表情的嘴。“从这个人的嘴里”,——用赫德c1的话说,“总是能说出最深奥的言词。”p146
康德不是作为哲学家而是作为科学家开始他的学术生涯的。他写作了关于论述风、火、自然史、人类学和《天空的理论》、《地球的形成》等论著。他预示了拉普拉斯啪星云假说和达尔文进化论。但他主要的兴趣是思辨而不是分析。他逐渐把注意力从物理学转移到形而上学方面。
他的形而上学思辨之河是由许多支流汇集而成的。有四个值得特别提及的支流——贝克莱的唯心主义、休谟的唯物主义、伏尔泰的理性主义和卢梭的感情主义。贝克莱消灭的物质。休谟摧毁了心灵。伏尔泰说:“你们两个的家中都有祸患!让我们忘掉各种抽象而固守理性吧。”而卢梭则宣称:“让我们忘掉理性而信赖感情。”康德具有德国人的那种彻底精神,他决定依次审查这四种互相冲突的理论,如有可能,还要找到它们的共同基础,将它们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真理整体。
他在三部不朽的著作中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这三部著作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它们大致可以比作一幢三层的教堂——一层是作为亡魂墓穴的黑暗的地下室,一层是透过彩色玻璃窗直射进一缕神秘之光的讲堂,一层是耸人美丽蓝天的圆顶。让我们简单地浏览一下这三部著作。P150
上面非常简洁地介绍了康德哲学体系的要义——一个在当时的神学和哲学领域里煽起一场真正革命的体系。怀疑主义者把康德看是一个愚蠢渺小的唯心主义者,而唯心主义者把他看作是一个爱挑起争斗的老怀疑主义者,o至于教士们,一些人把伊曼努尔·康德叫做狗,另一些人把他们的狗叫做伊曼努尔·康德。但是康德——他现在已经过了七十岁——仍然安详地喝着咖啡,每天按时散步,毫不畏惧地面对袭来的风暴。当时的教育大臣渥尔尼是一个狂热的虔信派教徒,他禁止康德著作继续在普鲁士出版。于是,镇定的哲学家匆匆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书,一篇关于宗教的论著,送到普鲁士国王统治范围以外的城市耶拿出版。
国王对这个矮小的驼背教授的轻率行为十分不满。他写信给康德说:“我们贵族都非常愤怒地看到你怎样滥用了你的哲学,损害了《圣经》中许多最重要的教义。……如果你继续这样做,你将会得到不愉快的后果。”康德已经阐述完了对神学的一切见解,所以他立即回复国王,说他将不再公开发表对宗教的意见。
但是他继续公开发表他的政治见解。他含着喜悦的泪花欢呼法国大革命。他感慨地说:“我现在终于能和西蒙⑦L样地说——主啊,让你的仆人在和平中启程,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你的拯救。”
他相信——不管一个哲学家曾对将来感到多么迷惘——法国大革命将带来一个和平的纪元。他没看到拿破仑⑧主义的红日在新时代的黎明喷薄而出。但他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日出。“那时的每个国家政体都是民主的,除非经过全体公民的表决、否则不能进行战争。”那些“把自己看作是国家的唯一主人”的君主和独裁者将成为历史之物,每个国家中的每个人“本身都将被作为绝对的目的而受到尊敬”,每个民族都将懂得“把任何人仅仅当作达到目的的手段,是一种践踏人的尊严的罪行;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期待的全世界的和平才能实现。
康德终于到了他哲学探索活动的终点。他寻找上帝却发现了人。一个东方的传说告诉我们,“人揭开了萨斯⑨女神的面纱,但看到的却是——他自己。”p155
GeorgWilhelm Friedrich Hegel乔治·威尔海姆。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1770-1831)
黑格尔的主要著作
《逻辑学》《精神现象学》《美学》《宗教哲学》《艺术哲学》《精神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哲学史》《哲学科学的百科全书》《耶稣的生活》p157
乔治,威尔海姆,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出生在一个文官家庭。在德国,文官是依附于他人的平民,他们原有的对自由的热忱和主动的创造精神已被官僚政治的病毒所窒息。黑格尔的父亲是符腾堡税务局的书记官。他是一个普通的为现金收人而辛勤工作的人。系公文的红丝带是他的家庭的标记。
乔治,威尔海姆出生于1770 年 8月27日。他先进入拉丁文学校,而后又进入图宾根神学院。但是,在“天国的真理”方面,他只是一个平庸的学生。他对人世间的变迁有着更浓厚的兴趣。
的确,在黑格尔的学生时代,人世间确实发生了很多事情。法国宣布了“理性的统治”。全欧洲的每个自由主义者都尝到了革命的芳醇。他们为自由、平等、博爱而热烈欢呼。
黑格尔怀着兴奋的心情在图宾根广场栽上了一棵“自由树”,向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致敬。然后,他又向更伟大的哲学共和国表示敬意——这是一个伟大的联邦,每个自由的知识分子都有机会在其中行使自己的主权,投上思想的一票。黑格尔渴望加入这个壮丽的共和国,献出他那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票。P158
人类的自由是两种巨大力量——自然和人、肉体和心灵、活力和死魂、野蛮和神圣——之间重大斗争的产物。通过从对立达到综合、从斗争达到统一的原则,现在黑格尔从个别达到总体,从个人的沉思达到了人类的哲学。黑格尔以一种新的历史观达到了他一生工作的顶点。
人类历史的主题是人类自由意识的发展b历史开始于绝对精神被人所理解的时候。
黑格尔把他的历史考察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为自由而斗争的一个发展时期。第一阶段展现了东方世界三一一中国、印度和近东——的情景,这是我们文明的开始。第二阶段描述了希腊城邦的世界。第三阶段包括罗马帝国时代。还有一个即将来临的第四阶段——在这里黑格尔暴露出日耳曼人的偏见——德国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由精神将达到它的最高表现形式”。
东方世界是人类童年的家园。中国的社会建构在家与国的基础上。宗教的主要形式是祖先崇拜。政府是家长式的。皇帝是黄种人至高无上的父亲,他用铁的手腕统治着他的子民。一切刑罚都是加诸于肉体的,。在法律面前每个中国人都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儿童。
整个中国精神,我们的哲学家宣称,是一个机灵的孩子的精神。而印度精神,则是一个梦幻的孩子的精神。印度的宗教是朦胧的、泛神论的、抽象的。它的上帝是一个幽暗的鬼魂——涅槃,即虚无。印度人过着一种静止、呆板的生活,他们在物质、政治和社会方面都是保守的。
波斯的情况则不同。波斯人有一个“光”的宗教。他们的最高神是太阳。太阳使万物生长。它是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善的力量。黑格尔认为,这种斗争是生命的本质。一个人只有在从睡梦中醒来,并认识到善恶之间的斗争的时候,他才能认识到自己争取精神自由的使命。
在埃及,黑格尔继续说,人们较多地意识到了善与恶二者之间的斗争。埃及人在他们的最高民族艺术之谜——斯芬克斯②中,象征着这个观念。人为了从野兽中分离出来而挣扎斗争,但他至今还没有成功。实际上,斯芬克斯既是人也是兽。没有谁具有如此高超的智慧,能够猜出这两种属性哪个是主要的。
继埃及人之后的,是标志着人类道德和宗教史上的伟大转折的希伯来人。这是从自然主义向道德精神观念的转变。在此之前人们还是崇拜动物和星辰。而犹太人则崇拜唯一的和绝对的上帝耶和华的精神。
然后是人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希腊城邦文明。“希腊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黎明”。人类开始从童年进入青年。希腊的艺术、宗、哲学和政治,都表现出青春精神的热情和纯洁。希腊的神具有永恒的美和不朽的青春。他们具有人的智慧的愚昧,但他们又是正在进行斗争的人类的完美的向导。德国诗人席勒吨兑:“当神愈具有人性的时候,人就愈具有神性。”希腊人是一个具有神性的民族,他们拥有奥林匹斯山诸神的一切灵性与弱点。
雅典的市民实行自治。他们是民主共同体的成员。但在雅典世界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由。因为大多数人是奴隶。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把自由看作是所有的人共享的权力。
而后世界达到了历史的第三个阶段。罗马世界取代了希腊世界。“罗马具有成年人的求实精神。它已经遗忘了,或者说它已经学会了鄙视青年人的美好梦想。”早期的罗马社会是一个强盗社会。“一个以武力为基础的国家不得不依靠武力来维持。”罗马历史的进程就是罗马人从强盗发展成武士的历史。但是,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一些对人类有利的必要的约束力量开始出现。通用法典被确立起来,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大法典“权力”和“义务”成了罗马人的行为准则。个人第一次在法律面前——至少是在形式上——达到了对他的权利的自物意识。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因为大多数人还在被奴役,对他们来说,法律还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形式。
但是接着出现了一个新的力量——基督教。这个把伟大寓于谦卑之中的宗教,赢得了下层群众。它给他们一个上帝父亲,一个基督兄长,以及一种爱的知识。与罗马人说明过的法律上的平等一样,基督教传播一种内在的平等——即所有的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和无限的价值。
由于基督教的传播,在人类争取自由的斗争历史中,正义逐渐战胜了非正义。人们开始看到——起初是模糊地,而后则日渐清晰——正义和仁慈、法和爱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保护强者反对弱者的罗马法典,逐步转变为保护弱者反对强者的新法典。绝对君主制让位于君主立宪制。人民的法律权利扩展为政治权利,自由和民主几乎成了同义词。
最后,当黑格尔把历史带到他自己的时代时,他看到一个从动荡的外交和军事斗争中产生出来的新的自由精神浮现在眼前。他宣称,这个新的自由精神将出现在普鲁土。因为普鲁士正“迅速地发展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不久它将主宰整个欧洲大陆。”普鲁士的自由要以牺牲世界其他地区的自由为代价!p165
黑格尔离开耶拿,在海德堡任教一个时期,最后在柏林大学度过了余生。在柏林大学时期,他与反动专制的普鲁士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普鲁士国家践踏了个人的所有权利,而黑格尔却幻想他在这个国家看到了“大同社会”的最高形态。他宣称,个人的自我必须为他的那个“更好的”自我——国家而牺牲一切。黑格尔老年时,他成为一个保守主义者。他作为自由主义者的早年已成为过去。他从精神上支持普鲁士国王的每项镇压措施。在路易十六吓台时,他曾栽过一棵自由树,欢呼法国第一次大革命。现在他却攻击推翻波旁·查理⑤的法国第二次大革命。他写文章批评英国立宪政体,称它是“邪恶的蛮荒之吔”。他希望用普鲁士的“合乎理性的制度”取代英国的民众政府。他说,政府的职责并不是表达人民的意志,“人民绝不知道他们的意愿是什么。”
这便是黑格尔一生的虎头蛇尾,是对他的辉煌政治思想的极大讽刺。他没有来得及看到他的哲学在其追随者手中得到怎样的发挥,便被霍乱夺去了生命。他的哲学的命运是十分奇特的。一方面,从奥地利的梅特涅⑥到俄国的沙皇等反动政治家都利用它为他们的暴政辩护。因为,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每个国家都必须承认压迫的神圣叹利,这是政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阶段。暴君们说,这是反对一革命的经典哲学。但在另一方面,黑格尔的自由主义信徒则在他的哲学中看到了为一切革命所做的辩护。难道不是这个哲学宣布了人世间的每种力量都有与其对立的力量进行斗争的权利吗?难道不是他主张暴力将通过暴力的冲突来改变这一学说吗?从黑格尔的学说中,涌现出现代社会主义之父卡尔·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
这就是黑格尔在思想史上所作的贡献。一位法国人请这位德国哲学家说明他的理论,黑格尔以十本书作为回答。而一位古代先知被要求解释他的哲学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你要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乙”将来,当黑格尔的这十本书已成为没有生命的古董时,先知的这句隽永箴言仍会作为一种永恒的信念留存于世。P167
ArthurSchopenhauer\亚瑟·叔本华(1788-1860)
叔本华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论战的艺术》《论文集》p168
赫尔·叔本华公司的职员们听说他们的老板家里新添了一个儿子。“如果这孩子长得像我们的主人海因里希”,一位职员隔着办公桌对另一位职员说,“那他的样子一定像只狒狒。”
“嘘!主人来了。”
“没有关系,这老家伙是个聋子。”
“海因里希·叔本华迫使我们每天辛苦工作十五个小时,而他却在他的家族纹章上刻了一个奇怪的铭文——‘没有自由即无幸福。’哼,真是够自由的!”
叔本华家族是一群古怪而机智的人。他们中的任何人都能讲述老安德烈的故事。老安德烈是海因里希的曾祖父,曾经在彼得大帝和皇后巡视帝国城市但泽时接待过他们。当时皇帝一家要睡在一间既无火炉又无壁炉的房间里。这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夜晚,但是安德烈丝毫没有惊慌。他弄来许多桶白兰地酒,把酒倾倒在房间里的砖地面上,然后把酒点燃,同时采取了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他把房门紧闭,带着客人在另一间屋里等侯,直到室内空气暖和起来。当彼得大帝和皇后走进卧室时,室内温暖宜人,空气湿润清爽。他们度过了一个舒适的夜晚。
老安德烈的曾孙海因里希是一个富有并且很有主见的商人。腓特烈大帝早就对自由城市但泽垂涎三尺。为了讨好他统治下的市民,他邀请他们到宫廷做客。菲特烈召见了海因里希,很喜欢他,准备给他安排一个很有利可图的职位。但海因里希拒绝了皇帝的美意。他不能接受一个威胁着他的城市的自由的人所给予的恩赐。
后来,海因里希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普鲁士人占领了但泽。这位富商被迫与年轻貌美的妻子约翰娜一起逃往汉堡。当时他们的儿子亚瑟只有5岁。
亚瑟是海因里希的独生子。海因里希期望他的儿子有一天会继承他的事业,成为一名商人<c6 但他却没有活到看见自己的愿望实现的那天。一天,他从顶楼的窗子向外探望,不慎从窗子倾斜出来,掉在房外的沟渠里,当时就淹死了。亚瑟在17岁时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年轻、漂亮、轻佻放荡,从未对她的丈夫有过忠诚。实际上,人们普遍认为海因里希是自杀的。
父亲死后,亚瑟曾尽力准备经商,他认为这是对父亲的最好纪念。但是他厌恶这项工作<e,他是一个消沉忧郁的青年。父亲惨死的可怖情景总是在他的脑海中浮现。父亲是他唯一的朋友。他不喜欢轻浮、爱交际的母亲。父亲也不喜欢她,正是她把父亲推上了绝路。
这位年轻的寡妇作为一名小说家已经颇有名气,同时也因行为放荡而声名狼藉。她移居到环境适宜的魏玛——当时德国的文化艺(中心。她在这里创办了一个沙龙,以她机敏的才智和迷人的微笑,款待一切社会名流。甚至歌德也认为到她那里作客是十分愉快的。但是她儿子对她的轻蔑却与日俱增。他定居但泽,专心经营父亲留下的生意。同时,像哈姆雷特一样,忧郁地沉思“父亲的不幸和母亲的耻辱”。
叔本华夫人写了许多信嘲笑、辱骂他。如他厌恶她一样,她也很讨厌他。折磨他是她的一大乐趣。她在一封信中写道:“对我来说,你是难以忍受的负担。因此我不可能和你一起生活。”在拿破仑的军队占领魏玛期间,她在另一封信中说:“我可以告诉你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但我遏止了这种愿望,因为我知道你怎样地爱思考人类的痛苦。我不愿让你得到这种满足。”
她说,她的儿子是一个怪物。他令她困惑,令她心怯。有一次,当他打算到魏玛去看她的时候,她急忙给他写信说:“我希望听到你生‘活的幸福的消息,但我并不想亲眼见到。我不必对你隐瞒真情……我无论如何也不愿你到我这里来。我已经说过,我很难与你在一起生活。你那忧郁的心境,你对那些命定事物的抱怨,你那闷闷不乐的脸色,你讲的那些像神谕一样的、没有人敢反驳的古怪见解——所有这一切都令我沮丧和烦恼……你对世上的愚行的种种辩辞和对人类苦难的无尽悲叹,常常使我坐卧不宁,寝食不安。”
母子之间的敌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憎恨感。叔本华从恨他的母亲发展到恨一切人。“从我一开始思考问题起,”他写道,“我便觉得自己与世界是很难和谐相处的。”p170
他的同学们被这个前额突出、头发蓬乱、眉头紧锁的学者吓得不敢做声。他让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对声音敏感、喜欢独自散步的人。“喧闹的噪声使我特别烦恼。尤其是我的工作被动物的吠叫所打断时,我觉得好像刽子手拿着)9斧砍我的头一样。”
然而,他偶尔也会从矜持的外表下走出来与人们交际,有时甚至去看望他的母亲一但出来进去并不像母子那样亲密无间;而只像普通的客人那样彬彬有礼。有一次在他母亲家里,他吃过晚饭后起身走到窗前,心不在焉地凝视着夜空。餐桌上一群姑娘们咯咯地笑起来。坐在她们旁边的一位老绅士说道:“孩子们,让那个青年独自待在那里吧。将来有一天,他会超过我们所有的人。”
说话的人是歌德。老诗人非常欣赏这位青年哲学家。但是叔本华的母亲不赞赏歌德对他儿子的夸奖。在他的博士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发表时,她嫉妒得发疯。因为她也是一位著作家,她恨儿子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她讽刺地说:“四重根,这听起来像是一本为药剂师们写的药方书。”
年轻人看着她,心平气和地说,“即使你的著作在垃圾堆里也找不到时,人们还会读我的书。”p171
吴砺
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