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1|回复: 0

[散文] 《科学思维版画大师:艾雪》

[复制链接]

7075

主题

173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294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2-1-12 15: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思维版画大师:艾雪》



翻阅《科学思维版画大师:艾雪》雪/张光琪著,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12(世界名画家全集/何政广主编)

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画家。木刻版面与数学结构图案搭配,像是中国农村过去的剪纸画类型,或者伊斯兰教的建筑物上图案无限纠缠和重复,只是画家多了各种动物和建筑的科学变型、循环、对称、反对称——一生玩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和风景。

这本画册最吸引我的一张是封底上的“三个世界”(1952年)。树在水面上的倒影,落在水里上的树叶,水面下的鱼——如同我们在阴天一片镜面式的水面边看的一样,身临其境……

还有黑暗里发光的海面,让我印象深刻……

但是,我对几何图案搭配变来变去,却没有耐心看……

看这一系列的画册,就是从不同艺术家的角度来看美的形式,如在万花筒看不同剪裁和过滤镜片后的画面。

画家一生都在旅行途中……几乎很多艺术家和文学家都要一生不断旅行——异国风情才易刺激艺术家的敏感的触觉……



吴砺

2022.1.12



附一:艺术与科学的谋合 几何艺术



附二 《科学思维版画大师:艾雪》摘录:


前言


荷兰版画家艾雪的作品,在20世纪画坛上,像一朵新鲜的奇花,给予人们奇异而又繁复的印象。

莫里兹·柯奈利斯,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是荷兰的雷欧瓦登市人,生于1898年6月17日。中学时美术课是由梵得哈根(F.W. Van derHaagen)教导。奠立了他在版画方面的技巧。二十一岁时进入哈尔伦建筑装饰艺术专科学校读三年,在该校受到一位老师美斯基塔的木刻技术训练,这位老师的强烈风格,对艾尔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

从1923年到1940年,艾雪到南欧旅居作画。首先到意大利住在罗马,后来到意、法、西三国地中海沿海地区游览,一直到 1934年才离开意大利,到瑞士住了两年,在布鲁塞尔住五年。1941年回到祖国荷兰黑弗森市定居。1972年3月27日逝于该城,享年七十三岁。

从这段简单的生平看来,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艾雪随着自中古欧洲北方画派画家的传统习惯,在一生中花一段日子到南欧拉丁民族各国旅游。旅游的印象常常可以在画家作品中,以某种形式或技巧表达出来。艾雪的不少木刻就是取材于南欧建筑物或风景。再把它整理成自己的意象而表现出二是艾雪生长在20世纪艺术繁盛时期,可是他的作品里找不到一张是属一画派的。

艾雪的作品可能是与20世纪科学研究不谋而合的艺术创作。有数不清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利用艾雪的纯艺术作品,来帮忙了解一些科学上图解构想。艾雪本人对这些事实感到惊奇和愉快,他承认说:  “我对数学一点也不通。”

艾雪的木刻都是用梨树依树干切开的木板亥真J成,即所谓的木口木版。因此很能够刻出细致的形象。

他一生的作品,可以分类为下列几方面的表达法:

—、物体移动、旋转及反映的效果运用。如以天鹅的造形构成的作品,属于《面积的正规填充》。

二,作品主题和背景之间关系的表达。如《白天与黑夜》,仿佛表现地球昼夜之间的交叉点。

三、物体的外形及其对比的推展。如《解脱》,可看出物象由具体至抽象的变形。

四,无穷量的表达法。如《生命的历程》,刻画生命的繁殖,形由小变大的过程,造成规则的形象。  《圆形的极限》则是同一形象由于大小不同,产生了空间的远近变化,造成无穷尽的感觉。

五、从平面推展到空间的过程以及动态感。如《投身转世》,戏剧性地刻画出生命的循环。

六、无限度空间的表达法。如《立体空间的分化》,四周没有边界的限制。

七、由圆形或螺旋形平面带组成的空间实体感觉,如《天长地久不相离》,一条螺旋带子组成的男女人形,空间的感觉以人形内外的远近而表达出来。

八、透过光滑小圆球或平面反映四周景物法。如《三个世界》,水里的鱼、水面的落叶和树木倒影的反映,都在同一画面显示出来。

:、多极平面组成的空间星球实体。如《对比》,是十二极对称星球,中央圆形由肥皂泡沫组成,美丽的肥皂泡沫里反映周围的脏乱零件。

十、景物建筑依不同角度观察的相对表现法。如《另一个世界》,从庭院内部往四周观看的三种立体位置——包括土地、水平线和空中,是一种对宇宙的幻思。

十一、平面与空间的冲突感觉。如《版画廊》一左边的观众正在看一幅码头的平面版画,可是平面码头推展到画廊的屋顶,艾雪在画中心以他的签字来遮盖平面和立体冲突的中心点。

十二、由一些在建筑上不能实现的构成而表现出来的奇景。  《瀑布》一是两个不可能的立体三角形构成法原理的应用,如果能够有这样建筑的磨坊时,热力学第一定律就可以被推翻了。

当我们了解他的这种表现内涵时,自然就会对他的版画发生许多有趣的联想,不禁赞美他丰富的思考和幻想力。P000


凹凸镜下的相对真实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比的世界,画家们利用色彩的互补对比出精彩丰富的视觉整体;高相对于低,胖相对于瘦,善相对于恶,一一如黑格尔所说的“光明能被见到,是因为黑暗的存在”,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相对的美感。20世纪平面艺术家艾雪( M.C. Escher,1898-1972),透过融合原生艺术之自然形象,与早期宗教嵌瓷艺术的纹样(pattern)重复特性,把视觉残像以实体表现的方式制作出来;数学的逻辑掺人模糊理论的启示,正诉说了我们所处世界的不确定,“你怎么能确定地板不能是天花板?”“楼梯一定是朝着上下?”看来无稽简单的问题,艺术家自问着的同时,也同样刺激着观者思考何谓坚不可摧的“真实”o—-言概之,如何将“想象”中的“真实”再现,便是艾雪所有作品的意义!

身为一位平面艺术家,艾雪从所使用的媒材特性与内容结合,归纳出自己所处时代中艺术家的位置。看法的独特,一如他在与一位插画家的书信往来过程中所透露的,包含在一种“个人主义”的标题当中。当我们急于从他木刻版画作品的出神人化技术来归位他时。诚如他自己所说的,“身为一位艺术家,我所作的是不是艺术,相信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能替我决定”。他的代表风格是建立在对于限定平面空间的配置思考而来的,例如“规则划分的平面”,与由此发展而来的“滑动反射”、“转换”、“轴心分裂”原则,以及后来走人的立体规则划分平面,甚至到更加复杂的圆形规则划分平面。由于他作品所显露的规律但又充满抽象概念的内容,常使许多数学家将艾雪的版画,与数学或几何定则联结,乐高玩具商还以《上下阶梯》、《瀑布》中奇怪的建筑,作为他们积木研发的研究参考对象呢!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艾雪知名的作品《白天与黑夜》c图见125 页)时,几乎完全慑服于作品所具有的单纯性与哲理,白鸟出现在黑夜,对比出黑白的两极,而黑鸟占据的白昼,则像是地球自转现象下,与黑夜“正极”同时存在的“反极”,黑与白同时并置的结果,某种程度地预示了当代语言文化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哲思议题。《蜥蜴》是艾雪由平面转为立体图形的思考过程之真确示范,图像转化的技巧将蜥蜴从纸上“活”了出来,然后再往下爬回平面的图版中,造成循环,这件作品因而被认为带有“轮回转生”的象征意义。《重力》则是艾雪对于建筑物结构探讨的代表,—一贯出现多角形的每一个角面,都开了许午多洞口,其中困人不同颜色的四脚怪兽向着不同方位,代表的是人所身处的现实世界,困置于重力之中。

成长与艺术养成过程

艾雪是父亲两次婚姻中五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对于艾雪成长及艺术养成的过程,多亏他的父亲于晚年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们才有机会更了解这位伟大的平面艺术家。由于艾雪的父亲是位杰出的工程师,使得艾雪一家人能有机会行游各地,不过从小体弱多病的£雪,却因体力不佳无法参与而留下了一个童年遗憾的回忆。

艾雪于1898年6月出生在荷兰雷欧瓦登市(Leeuwarder),住家( Het Oude Pincessehof)是由 父亲亲自策划建造,这也就是后来改建的市立博物馆,艾雪的个展曾在此举行。1903 年,艾雪一家人搬到阿汉( Arnhem) –处风光明媚的地方,并在家中设有木工房,两个哥哥定期上木工课,使他耳濡目染木材的魅力。艾雪与父亲的关系密切,不但自幼跟随退休后的父亲,出席皇家工程师协会( Royalinstitute of engineers)的定期讲座,并且在巴黎期间,深受父亲以望远镜分享天文知识的启发,进而持续了这个兴趣。对父亲的印象,与受到望远镜观察影响下的结果,可以从《父亲肖像》与《黑暗中发光的海》两件作品中看出。而艾雪的父亲,也以在日记中写下对艾雪作品的看法,表达了对他作品的  。关注,例如“这些都让我想到,以前的Bijenkork包装纸上的‘文字图  、、案’,这也像是他(艾雪)早期作品风格的开端”,就是其父针对“变形系列”写下的感受字句。

中学时期的艾雪,开始上木工及钢琴课,在进人中学第二阶段重读时期,素描教师哈根( F.W.van derHaagen,对艾雪的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教导艾雪制作麻胶版画( linocuts),他们也因此成为好友。艾雪的作品固然让人有一种强烈的数理逻辑感,但求学时的艾雪数学并不是十分出色,他自己在1965年接受海尔维森市文化奖( Hilversum Culture Prize)时说道:“在阿汉学校就读时,我是个在算数及代数表现极差的学生,即使后来,我依然对于物理及数字有某种程度的障碍,只有普通几何还差强人意。”在学期间学业不尽如人意,但是艾雪却因为对音乐的喜好,而交了许多一辈子的好友。他组织了一个弦乐四重奏乐团,并将对大提琴的喜好,不久后转移到长笛,加上之前所学的钢琴,艾雪都因手的尺寸之先天限制,而产生的技术上的瓶颈而随之放弃,不过这也同时解释了我们常常在他的书信中,发现音乐对艾雪作品的启发论述。“巴洛克作曲家对声音的控制表现,与我在视觉艺术中所热衷从事的事情相似,这么说吧,巴哈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很多作品都是在听巴哈时构思成形的。”这是艾雪自己解释如何受到巴哈音乐影响的文句,然而他的思路清晰与强烈逻辑的作品特质,却常被后人拿来与数学家相提并论,虽然他自谦为“数学门外汉”。

第一件平面艺术作品与其他

1913年艾雪被送进学校的查经班,  遇到另一位好友凯斯特( Bas Kist),作了第一件阴刻的版画,主题是他的父亲,可能是根据照片所作。自1917年,艾雪一家人便住在奥斯特贝克( Oosterbeek)的罗珊德别墅(Villa Rosancle)。这里的“七面向”起居室,成为他与朋友固定聚会之所(包括威勒比斯[ Jan van der DoesdeWillebois]与凯斯特),他们都对文学有所热爱,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之类的作品,他们更常聚集朗读散文及诗。艾雪自己的创作表现出对于观察及感觉的敏锐,他更常借着与朋友的书信往来,及演讲稿之书写畅谈作品。

在学校的最后一年,艾雪被迫思考自己来来的事业方向,父母则希望他能有一个“正常”的工作,成为一名建筑师,似乎是他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的“妥协”,但是对于艺术的喜好,使他因遵从父母之意进人高级技术学校,而非皇家艺术学院感到不悦。在这样的情绪及学业成绩依然未见起色的状态下,“艾雪作了《向日葵》”,其父在日记中这么说。1919年是艾雪人军队服役的年限,未达学业测验标准的艾雪,在同年写给朋友豪兹(RoosjeIngen Housz)的信中说到:“以经济的考量,我不得不选择一些小木块作些藏书票形式的木刻版画。“它们一共有三十个“玫瑰”。如此决心热情使艾雪在一次接受周报( De Hlfstad)的访问中,很骄傲地指出,这件作品人选ArtibusSacrum Society的年度展。

后来艾雪一方面因为国防部拒绝了他的入伍申请,另一方面则因为道菲地区学校的规定,未通过前一阶段的考试,便不能继续下一个学期的直升,他决定作一短暂休息,并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建筑师,为增加学理及专业知识,艾雪进入哈尔兰建筑及装饰艺术学校《Haarlem School for Architecture and Decorative Art》。搬到哈尔兰的当天,房东太太给了他一只白色小猫。艾雪的艺术生涯因遇到一位极力支持他的导师梅斯基塔(S. Jessurun de Mesquita)比展开,梅斯基塔在看过艾雪所有的作品后,认为他应该专心一致地在平面及装饰艺术上下工夫,特别是在木刻版画上发展,在学校与艾雪父母达成共识的基础下,他终于得以开始他精彩神秘的艺术专业之路。

虽然艾雪白认数学不好,但却对几何极有兴趣,并在艺术家生涯最后的二十年当中,深受结晶学家( crystallographers)理论的影响,并进而将环绕在我们生活周围现象之律则、秩序,当做严肃的研究主题,思考着人之内外在循环与永恒的意:意义。

“我用我的版画试图为我们生存的美好秩序世界(非混沌)做见证”,然而艾雪却通过作品以“好玩”的方式,玩弄着人们认为毋庸置疑的“定见”,以状似稚子牙牙学语所发出的一万个“为什么”,透过版画呈现为一件件精心企划的“专案”;或如机器、或似建筑设计般真确的构成,使得观看作品的人,也被鼓励开始无畏地思考着坚不可摧的“真实”,这些状似真确的设计,也归功于艾雪与数学家朋友互动所带来的建树。P017



吴砺

2022.1.12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