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150|回复: 0

[第一时间] 202207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水稻穗期病害等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复制链接]

42

主题

63

回帖

156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桐城市植保植检站

积分
156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2-8-22 10: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作物病虫情报
安徽省桐城市植保植检                       2022822
Add文昌街道文渊路    E-mail:ahtczbz@126.com     Tel:0556-6210312
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水稻穗期病害等主要病虫
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预计8月下旬至9月中旬水稻主要病虫中等发生其中六(4)代稻飞虱总体偏轻发生,部分田块偏重发生;六(4)代稻纵卷叶螟总体偏轻发生,在局部单(双)晚稻上中等发生三代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在混栽稻区迟熟中稻和晚稻上偏重发生;晚稻穗期病害在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细菌性病害偏轻发生。预计总体发生面积约100亩次。
二、预报依据
(一)晚稻穗期病害
预计晚稻穗期病害在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次。
主要依据:
1.田间菌源广泛。2021单季稻稻曲病和稻穗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田间菌源广泛。7月份以来,稻叶瘟在太湖糯感病品种零星发生,发生面积约0.01万亩,发病田块平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4%0.39,分别比前11年同期均值低91.7%94.4%,比上年同期低86.8%90.6%
2.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我地种植的糯稻和宁粳系列、武运粳系列镇稻系列等晚稻品种大不抗稻瘟病稻曲病,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约60%,有利穗期病害发生。
3.气候条件有利其流行。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27日至9月15日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其中淮河以南偏少2成以上,有气象干旱发展。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2.0℃。最高气温沿淮淮北34.0~36.0℃,淮河以南35.0~37.0℃。预计8229月15日全省有数次降雨过程,其中23-26日受冷空气影响,我省有一次阵雨或雷雨天气过程;27日淮北地区、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29日前后有阵雨或雷雨天气过程;830-91日(全省)和911-13日(沿淮淮北)还有2次降水过程。期间数次降水过程与部分迟熟中稻、单(双)季晚稻破口抽穗期吻合度高,加之秋后昼夜温差大,雾露重,有利于迟熟中稻和晚穗期病害发生流行。
(二)六(4)代稻飞虱
预计六(4)代稻飞虱总体偏轻发生,部分田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低龄若虫高峰期在9上旬中后期
主要依据:
1.近期灯诱虫量褐飞虱比例8121,累计灯诱稻飞虱17头,16年同期均值97.9%,比上年同期值低87.3%其中褐飞虱所占比例为11.8%,比16年同期均值66.0%,比上年同期值低54.8%近期灯下无明显虫峰。
2.当前田间虫、卵褐飞虱比例近期全市普查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百丛虫量68头(中稻63、单晚78头、双晚80头)最高730头,比前16年同期均值低80.3%略高于上年同期值;褐飞虱所占比例为8.7%比前16年同期均值低71.8%比上年同期值低33.6%。普查未发现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和达标田块。822日卵量剥查未见。
3.气候和寄主条件有利其发生。六(4)代发生期,我地中稻处灌浆乳熟期,单、双晚稻处孕穗至灌浆期。晚秋不凉的气候条件(见前文)丰富的食料条件有利稻飞虱发生。
(三)六(4)代稻纵卷叶螟
预计六(4)代稻纵卷叶螟总体偏轻发生,在局部单(双)晚稻上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六(4)代卵孵盛期在9月上旬。
主要依据:
1. 五(3)代偏轻发生,残留虫量偏低系统赶蛾,五(3)代田间蛾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期间主峰日在812日(亩均237头),比前15年同代均值低72.1%,比上年同代值低81.3%。近期普查,平均卷叶率为0.4%,比前15年同代均值低81.6%,比上年同代值低84.6%;平均百丛残虫量为1.6头,比前15年同代均值低84.0%,比上年同代值低65.2%。重发田块卷叶率在1.5%以上,百丛虫量在20头以上。
2. 近期田间蛾、量偏近期田间平均亩蛾量为43头,比前15年同期均值低95.5%,比上年同期值低94.4%。近期普查,平均百丛虫量2.7头,最高24头,比前15年均值74.4%,比上年同期值低78.7%822日调查,迟熟单季稻田平均百丛量为25粒,比前15年均值76.9%,比上年同期值低83.7%。根据田间虫龄结构和历期法,结合水稻生育期,推测六(4)代卵孵盛期在9月上旬。
3.气候及寄主条件较利其发生。六(4)代发生期,我地单晚和中稻处抽穗至乳熟期,生育期和高温干旱气候(见前文)对其发生不利,但迟熟晚和双晚稻处孕、抽穗期,长势嫩绿,有利其集中为害
(四)三代二化螟
预计三代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在混栽稻区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卵孵期在8月下旬后期至9上旬。
主要依据:
1.二代残留量较高8旬调查二代平均为害平均亩残留量分别0.4%和648头,比前12年同代均值分别74.5%和65.4%,混栽稻区明显高于单季稻区。部分重发田块为害1%以上,亩残5000头以上。
2.灯诱二代蛾量较高。截至821日,灯诱二代蛾量为196头,高于除2019年(2019年测报灯区域种植双季稻,其他年份为单季稻)外其他年份。
3.气候及寄主条件较有利其发生。8月下旬后期至9月上旬,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处孕、抽穗期,有利螟虫钻蛀为害,混栽稻区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种植面积较小易受集中为害。晚稻生育期和气候条件(见前文)较有利其发生。
三、防治意见
(一)防治策略:天气预报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有数次降水过程,加之秋季雾露较重,有利晚稻穗期病害流行。三代二化螟在混栽稻区迟熟单季稻和晚稻上有集中为害趋势。“两迁”害虫受迁入量低和长期高温干旱影响,总体轻发生。但稻飞虱受抗药性和无人机防治影响,部分防治不力和失治田块后期有重发风险。因此,8下旬至9旬我地水稻病虫单(双)晚稻穗期病害和三代二化螟为主治对象,兼顾六(4)代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注意查治细菌性病
)防治对象及适期
1.已齐穗的单季稻田:9月上中旬防治达标田块稻飞虱。
2.未破口的单(双)晚稻田:水稻破口前37天,主治穗期病害和三代二化螟,兼治六(4)代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查治细菌性病稻曲病和稻穗瘟感病品种水稻齐穗后再治一次。4)代两迁害虫和三代二化螟防治适期在8下旬后期至9月上旬与穗期病害不能兼顾的需单独防治。
)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纹枯病病丛率10%。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穗瘟、稻曲病适期用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
)防治药剂:防治稻飞虱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呋虫胺吡蚜酮等复配使用,绿色防控区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和螟虫选用四唑虫酰胺、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氰氟虫腙等与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等复配使用,绿色防控区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球孢白僵菌、多杀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氟环唑己唑醇等,绿色防控区选用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选用吡唑醚菌酯、三环唑、稻瘟灵、肟菌·戊唑醇,绿色防控区选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芽菌、多抗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稻曲选用肟菌·戊唑醇戊唑醇烯唑醇氟环唑等,绿色防控区选用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噻菌铜、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四霉素等
)防治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田相应防治对象合理选用上述药剂按推荐用量,亩用药液量常规防治45升,植保无人机防治12升,细水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一定水层5天以上。
注意事项要按照施药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和安全用药,确保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止农药使用事故发生。做好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严禁乱丢乱弃。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要添加沉降剂,在无风或微风天气下使用,防止药剂漂移至其它作物,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施药前要做好告示。



桐城市植保植检站】Add:文昌街道文渊路     E-mail:ahtczbz@126.com    Tel:0556-62103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