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013|回复: 5

[桐城史] 廉平不苛的朱邑真的爱利为行吗?

[复制链接]

1

主题

7

回帖

13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3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3-7-20 20: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朱邑与万佛湖人文旅游》最初发表在我的“QQ空间里”,便得到了众多亲友的关注,在这些关注中,唯有一位给我提出了一个让我震惊的疑问。为什么说“震惊”,因为她提出的问题可能涉及到网上的错误,乃至古籍印刷中的错误。她说:“关于朱邑,……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一定有误。一个人既‘廉平不苛’,又‘爱利为行’,这二者有明显矛盾。”. }7 v6 B( t; H/ N& H1 k3 ~) [4 J

+ ?) c( Z9 r, b! _5 P8 w2 j/ p/ W5 c  u听了她的分析,我又上网搜索“朱邑”,在360、百度等众多的搜索引擎中,朱邑词条都是引用班固《汉书·朱邑传》的内容:“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这种表述似乎是统一的。包括入选初中课文中的文言文《朱邑字仲卿》,也是“…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皆让人熟视无睹。+ h; {* w) P8 x

- }) O  ]/ s- g. C- x; ?提出这个疑问的“一字之师”,是舒城县即将退休的基层领导靳成珍,论年龄我俩同岁,论辈份我得称她一声姑奶奶。她分析道:“以爱利为行,相对于朱邑廉平不苛、爱民如子的品德来讲是格格不入的,可能是哪里搞错了”。我说这是网上的表述,是复制过来的,我也不清楚有没有错。但姑奶奶的话引起了我的重视,开始在网上搜索对比,我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网站上的表述都是统一的:“…以爱利为行…”。
5 n) K+ [6 V6 r3 g1 Z
$ _, x: g# A4 m& s( o& C* U: R然后我又细心查找了纸质出版物上的表述。中华书局2012年6月北京第6次印刷的《汉书》(图一),第888页上的表述也是“以爱利为行”。黄山书社2009年9月第1版重印的光绪《续修舒城县志·人物志·名臣》第301页(图二),还是“以爱利为行”,真让人窒息。
, ?4 S% N4 c5 R2 p2 Z" _+ W. B) s6 f3 p ( g( ]/ L: Q) F% {5 e
1.jpg
, W' ^! v6 J9 O$ P图一 中华书局2012年6月北京第6次印刷的《汉书》7 q/ o4 q- S/ L

6 `/ V( q! K4 T 2.jpg ) v+ w+ r/ C( O
图二山书社2009年9月第1版重印的光绪《续修舒城县志·人物志·名臣》第301页$ F& ], V1 J2 A+ W3 [; `
6 T2 M" D; W: X0 {( n
我再找到黄山书社2014年3月第1版重印的嘉庆《舒城县志·卷二十·名臣》【(清)熊载升、杜茂才修,孔继序纂;舒城县地方志办公室以嘉庆手抄本县志为蓝本整理】,其中第219页(图三)所记述的是“以爱义为行”,终于有佐证了。
2 M- q* I& @/ A7 a8 m+ i
( r4 m, A0 F, @2 P. q 3.jpg
" w# V% {% b' K% I9 Z图三黄山书社2014年3月第1版重印的嘉庆《舒城县志·卷二十·名臣》第219页& [/ Q: V: P7 t- L4 a  F

: i& ^8 B5 V% }: t当我再找到嘉庆《舒城县志·卷二十·名臣》手抄本(图四)上的表述果然也是“以爱义为行”。古龙舒为朱邑故里,手抄本县志记录本县的重量级乡贤,其认真程度和可信度应该超过一般史料。我判断网上之错,首先在于古籍印刷版本物的错误,才导致了网上转载的错误。又因无人去怀疑、无人敢怀疑,所以以讹传讹,错误也就被人熟视无睹了。据此,我修改了360百科的朱邑词条,再准备继续修改百度百科的词条,……。/ }. q- s# X3 O$ `, R8 t. M" D
  |  i5 l" {: u" y
4.jpg ( z1 {. P* p* _, }. W& {9 P; s
图四 嘉庆《舒城县志·卷二十·名臣》手抄本
) y- O9 w4 Z# d6 h9 c- [: r/ c& Y, t; M6 T3 @, S' e) J
关于“义”与“利”,孟子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孟子·离娄下》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论语·里仁》中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在这里义与利的区别,可谓蔷佑胄∪说那穑杉庖蛔种睿庖逭孟喾础6杂诿枋鲋煲氐娜似防此担床钫娴氖翘罅恕�
' y" B) S% }* k& n! L$ [% c, t
: S" o' F. \- z2 w! @在朱邑去世后,汉宣帝刘询对朱邑的评价是“君子”,而且称之谓“淑人君子”,这个评价也是对朱邑践行“仁义精神”的高度确认。宣帝在明诏中指出:“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脩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朱邑卒于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的冬天,他的棺椁从长安运回原籍安葬,在路经桐城县范家岗时,传说那一天突遇大雨,抬棺的人停棺躲雨时,天塌地陷,棺椁正好落入下陷的地坑中,这才“天葬”于范家岗,这里的乡民们为了纪念这位“爱义为行”的好官,特意将村名改为朱公村。+ q; P. Y* |8 @3 m) K* q

  J" A0 T& Q/ y* ?6 Y在中国古代,官吏有厚德遗爱者,一般都在其去世后为之立祭祠。. B0 S3 l1 E1 E$ K' u0 P! z
# [9 ]6 m, y' ^" n" I/ c9 J
《汉书》有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朱邑先为桐乡令,后入为大司农,临死,嘱其子曰:“必葬我桐乡。子孙念我,不如桐乡民。”其子遵遗令,葬之于桐,桐人果为立祠,岁时祭享不绝。又据《后汉书》记载:周嘉为零陵守,卒,吏民颂其遗爱,为立祠焉;王涣为洛阳令,卒,民立祠于安阳亭西,每祀辄弦歌之;许荆为桂阳守,卒,桂阳人为立庙树碑;祭彤在辽东,有恩信,既没,吏民为立祠。此皆死后为其立祠者。据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二“生祠”云“官吏有遗爱,既没而民为之立祠者,盖自文翁、朱邑始”。& s+ g: v5 m) \: V) m9 h

7 s: Z' m, B- b( C8 E2 h宣帝明诏,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所以在朱邑工作过的桐城和他的出生地舒城,均建有祠。桐城的朱邑祠在朱邑墓的西侧, 遗址处至今尚可见瓦砾。据光绪《续修舒城县志·卷九·與地志·坛庙》第80页(图五)记载,舒城的“朱邑祠,旧在大东门外,神爵元年建。明万历间,县令杨文正重修,壬午毁。雍正元年,监生靳三益等移建西山。相传元至正间子孙改姓靳,今九井靳氏,其裔也。”
8 I7 \: h7 T" P! H: Y# N( V( F/ D# S$ |0 [3 U
5.jpg
; o( h- d9 l; }# i1 `( Z图五 光绪《续修舒城县志·卷九·與地志·坛庙》第80页6 n( t! C: l, q% H; z- \% y3 u  R3 P/ L
4 F$ ^: i/ a1 ^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当官就要向二千年前的朱邑那样廉平不苛、爱义为行。正所谓:7 R; n4 h- K/ A: K8 \/ Y7 c2 R' y
; \6 g9 |+ i: A, n4 |% u
自古盛世民思贤,桐乡遗爱世代传。/ p, o6 c0 [, l1 i; f& l% Y  Z
思贤祭贤民心向,淑人君子卫天蓝。( J$ |6 F) J4 i. P2 T% W

9 d3 O9 k- h+ Z% F4 s———作者:朱邑后裔靳国柱
. Y( D, }) U% D" W" \
9 T0 v2 X) g% q/ {- C( E) z& \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7

回帖

13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3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3-7-20 2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义为行”,不是“爱利为行”。利与义,一字之差,朱邑的廉不不苛的品格就全没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

主题

343

回帖

2550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2550
QQ
鲜花(10) 鸡蛋(0)
发表于 2023-7-21 08: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利”未必就是追名逐利之利,《商君书·开塞》中有“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爱利则有“爱护、便利”之意;$ C) C3 D0 z  g6 a, |
《吕氏春秋》中也有“若夫舜、汤,则苞裹覆容,缘不得已而动,因时而为,以爱利为本,以万民为义。”& f# O% I) e! i' H
董仲舒《春秋繁露校释》认为,君主的意愿应与上天的意愿保持一致,“天常以爱利为意,以养长为事,春秋冬夏皆其用也;王者亦常以爱利天下为意,以安乐一世为事,好恶喜怒而备用也。”: I- n* s. w9 C' s
可见“爱利”之并非利益之争。0 w* @4 n5 c' @2 o. a& ?2 y- Z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7

回帖

13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3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3-7-21 18: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采桑子 发表于 2023-7-21 08:27
1 ^9 R2 K( C- d& l" h“利”未必就是追名逐利之利,《商君书·开塞》中有“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爱利则有“爱 ...
* W; A2 d& t5 H  g# B
以爱利为行,(师古曰:仁爱於人而安利也。)1 Y0 D+ z# V4 k) a+ ?
是的,有“安利”一说,出自师古。" }& }1 R. l2 ^2 H

: x/ _; C1 v6 k# R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25

回帖

49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49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3-7-25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利”,会不会是“利他”的意思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6

主题

466

回帖

128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285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23-8-18 16: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禾房产 发表于 2023-7-25 15:091 q+ N% J& u+ y% {( s
这个“利”,会不会是“利他”的意思呢?

' h7 Z* s; {& q1 h! Y. }
   石子先生:你好!
我在仔细阅读了《汉书》、《后汉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宋史》等等,有关涉及“爱利”一词的典籍后,我不由得脸红。
恕我不得不对你进行批评。说好听点,国学修养远远不足。说重点,你这首先是对历代史学家对朱邑一致崇高的评价 “爱利”一词的否定与推翻。再者,你这无疑是亵渎古桐乡一代先贤朱邑啬夫,是对历代史学家的学识成果的践踏。
因时间关系,我只得撷取这些经典典籍之中的两三句,来印证你的严重错误!同时,也谨表我对古桐乡先臣朱邑的爱戴之情。  
《后汉书* 李贤注》这样诠释“爱利”一词 :“爱利谓爱人而利之也。”
《汉书*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
其他凡含有“爱利”一词的典籍,我已在开头一一列示了,请你查阅,仔细品味一下历代史学家高屋建瓴的学识风采与水平吧。
4 I# c4 r7 K; s8 h+ {) U! l& B' R* L7 s  g5 s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