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世界的共鸣:赵无极与九寨沟之水
一 在赵无极的画面里, 色彩如梦般漂浮, 无形无界, 在无声的节奏中呼吸着。
我看到了五色池的倒影, 看到了九寨沟五花海的光芒—— 一片片悬浮在水中的色彩拼图, 在不同的深度里,自由生长的生命之画。
水晶般的湖面之下, 绿藻如火焰般摇曳, 白色钙华闪烁如古老的珍珠。 大自然以无定形的手笔作画, 绘成一幅生动的抽象画卷。
在人类的视野与大地的脉搏交汇之处, 赵无极的画笔唤醒了古山的灵魂, 而九寨沟之水奏响了它的光影乐章。 在这色彩的国度里, 艺术与自然模糊了界限, 显露出一个共同的灵魂, 散发出无尽的光辉之美。
二 赵无极的画作中, 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触。 仿佛, 唐宋山水画的骨骼 被水浸湿, 笔墨被晕染模糊, 化作无定形的画面。
颜料薄厚不一地洒落在画布上, 色彩渐变交织, 营造出虚幻的节奏感, 充满书写的力量, 与流动的韵律。
山川不再是固有的轮廓, 而是化为它的本质: 干枝与繁花 在干湿交替的色调中潜藏, 四季轮回, 在光影明暗间流转。
天地万物的生命, 在跳跃的笔触间生长、蓬勃、凋零。 山峰消散, 河流融化, 森林碎裂成光与影。 风景不再是风景, 而是大自然的气息—— 一种无从解读的书写, 轻盈而广袤无垠。
三 在九寨沟, 亿万年的沉寂, 孕育出大地的色彩诗篇。 五色池, 五花海, 高原的珍珠, 闪烁着流动而难以捉摸的光芒。
在这里,水不仅仅是倒影—— 它在创造。 水面之下,绿焰摇曳, 白色钙华铺展如底色。 色彩自由生长, 层叠,交织, 无拘无束, 演绎一场光影的梦境。
这些水域, 漂浮着它们的美丽—— 悬而未坠, 仿佛大自然选择了 不为自己设限。 删繁就简, 以水为笔, 看似虚白空无, 实则充盈着宇宙的灵气, 为人们打开无限的想象, 诗意盎然, 以实求虚。
四 我仿佛看到了 画家的画布, 大地的画布。
赵无极的色彩在抽象中绽放, 恣意纵情, 尽兴抒怀, 跳动着自然的脉搏。 而九寨沟的水, 自然天成, 却带有艺术笔触的优雅。
仿佛赵的画笔蘸取了 九寨沟矿物丰富的池水。 他的蓝色呼应了湖底幽深的影迹, 他的赭色仿佛附着在沉石上的绿藻, 他的白色宛如钙华在水底的光辉。
二者追求的是真理: 形是幻象, 美在不可捉摸之间。
九寨沟的池水, 宛若赵无极画作的生命化身—— 液态的笔触, 舞动的光线。 而赵无极的艺术, 仿佛定格了九寨沟的刹那之美, 将瞬间凝为永恒, 将难以捉摸之美,化为不朽。
五 这是怎样的共鸣? 跨越两个世界的回声。 这是混沌与平静的共同语言, 是偶然与必然的共振心跳。
赵无极让他的画笔尽情挥洒, 每一笔却饱含宇宙的精准。 九寨沟的水看似无序, 却每一抹色彩都遵循自然法则。
在这里, 人类的创造与大自然的杰作相遇, 天人交融, 既不引领,也不跟随, 而是共同旋转, 被同一个愿景环绕: 美即自由, 自由即美。
六 我想, 赵无极或许曾从 无定形的玉石光彩中 汲取灵感。
赵无极用颜料创造的画面, 九寨沟用生命织就的水色, 都解放了形的桎梏, 挣脱了边界的牢笼, 让色彩得以呼吸, 得以扩展, 得以以自己的姿态存在。
于是,我们见证了这场奇迹—— 人类的画笔, 在想象力的引领下, 重现了大地的奥秘; 而大地, 以无声的艺术, 回应了人类精神的天才。
在他们的作品中, 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两种创造, 而是一个整体: 无尽, 无形, 宇宙的永恒诗篇。
吴砺 2025.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