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回复: 0

[散文] 永恒的歌——舒伯特降E大调三重奏D929

[复制链接]

7197

主题

175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519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前天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恒的歌——舒伯特降E大调三重奏D929


                                                 ——致舒伯特和那些未被看见的星光

            第一部

我第一次听这首三重奏的第二乐章,
在一间光影交织的放映厅——
《巴里·林登》的配乐中,
音符仿佛无尽的丝线,
将时光纺成温柔的织锦。
它缓缓流淌,
像一束远方星光拥抱着夜的静谧。

这首音乐——众人倾心,
或许因为银幕将它
带到平凡人的心间。
它在悲与喜之间回荡,
厚重而虚无,
仿佛辽阔的云海翻卷天际,
苍茫之间,光与影交织。

钢琴沉稳而流畅,
大提琴如孤旅者低吟——静谧却不绝望,
小提琴明亮如晨光初照。
三者交织,绘出情感的苍穹,
以“啼血之美”贯穿寂静与歌声。
我忽然忆起《荆棘鸟》,
那宿命般的哀歌与渴望。

舒伯特,无人是你指定的听众——
因为每个倾听之人,
都是你心灵的归宿。
李斯特称你“前所未有的诗意音乐家”,
谁能怀疑?
你的旋律,
如同晨雾笼罩山川,
淡淡忧伤,蔓延无声。

我观看了一部纪录片:
《舒伯特的大爱与大悲》,
它在我的片库里沉睡许久,
因为害怕面对未竟的辉煌。

影片的开篇说道:
“贝多芬逝世二十个月后,
舒伯特也离开了……”
可在这短短的时光里,
他挣脱了巨人的阴影,
用未知的旋律开辟星河,
在山巅之上点燃新的灯火。

他承继了天才的衣钵,
却仅有片刻的辉煌。
“贝多芬为大地讴歌,
舒伯特为生命的终焉悲鸣。”
何等恰切的评论!

自幼悲伤的孩子,
不被父亲理解,
只能两度离乡。
他的钢琴曲宛如一场春日晨雾,
模糊了远山,
却隐现大地绿意朦胧的诗意。

他曾写信给兄长:
“当青春光彩洋溢时,
欢乐的时光已悄然逝去……
需要直面残酷现实,
以创作之光,
照亮无边的悲凉。”
这句话,是解开他音乐之门的钥匙。

第二乐章再度响起——
如阴天中化不开的雾,
美丽却浓稠无边。
二十五岁,他身染重疾,
却不知自己还能走多远。

我曾对他的作品陌生至极——
那些艺术歌曲,
如隔着浓雾的呼声,
遥远而模糊。
可现在,我看见了那片风景,
雾霭之下,春意微显。

伟大的音乐,
如大自然的奇迹,
即使未曾亲历,
仍能撼动心灵。
音乐本身,
就是一次无法错过的旅程。

舒伯特从不如贝多芬那样愤怒抗争——
他的旋律更多是平静的顺从。
贝多芬的名字响彻贵族沙龙,
而舒伯特的光芒,
只照亮几位知己的内心。
这份才华的孤寂,
该是何等深重的痛楚?

那些如潮水般涌来的旋律,
让我感到压抑又敬畏。
大自然造就了人类,
却让生命无可挽回地消逝。
这是所有人的悲剧。
而像舒伯特这样的天才,
在被承认之前便早早陨落——
人类是否负了这样的灵魂?

我想起了梵高——
这些早逝的星辰,
在创作中是否感受过极致的狂喜?
相比那些毫无波澜便归于尘土的生命,
他们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如划过夜空的巨大流星,
燃尽自身,辉耀人间。

        第二部

在他短暂生命的黄昏,
舒伯特织成一幅悲欣交织的锦缎。
旋律如溪流般静静流淌,
吟唱着心灵经历的一切风霜。

那第二乐章,柔和却深沉,
仿佛脉搏与祈祷声共鸣。
小提琴低泣,大提琴叹息,
钢琴呢喃那些不朽的记忆。

和声在光影之间徘徊,
喜悦与悲伤温柔更替。
大调微笑,小调哀吟,
仿佛日光躲入了浮动的树荫。

无狂风暴雨,无激烈攀升,
唯有缓缓弯曲的梦境。
每一次回响,都让故事更深——
一段光影交织、金辉闪烁的旅程。

谐谑曲轻舞着乡野的风情,
却隐约浮现一抹庄重的身影。
哪怕是笑声中,阴影也随之降临,
一声短暂的欢语,藏着生命的低鸣。

无声呐喊,无怒目抗争,
唯有平静的顺从与坚定。
琴声交织,如交错的命运之线,
三重奏在悲凉的叹息中绵延。

他未曾对黑夜怒吼,
只是凝视着生命微弱的光芒流走。
在最后的呼吸中作曲,
歌唱的不是恐惧,而是坦然的宁静。

一颗燃尽的星辰不留痕迹,
却曾照亮天空无边的美丽。
人世间的双眼,曾太迟钝,
未曾看清这纯净的乐声中蕴含的恩赠。

他虽已离开这脆弱的尘世,
可他的余音依旧在人间回旋不止。
每一段音符,都是一个世界的展开,
短暂的一生,却在音乐中被永恒铭载。

这便是舒伯特的三重奏——
一曲属于生命与星辰的诗篇。


吴砺
2025.1.15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