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樱花飘零时
(一) 初遇樱花之歌
初听日本民歌《樱花》, 在青春尚早的岁月, 那时年少,离衰老尚远, 却在旋律起伏间, 感受到生命的短暂, 如春风拂面,稍纵即逝。
“樱花啊!樱花啊! 暮春三月天将晓, 霞光万道花英笑, 万里长空白云起, 美丽芬芳任风飘。 去看花!去看花! 看花要趁早。”
这首歌,简单而深邃, 宛如《兰亭集序》的叹息, 在柔和的音符间, 吟诵刹那芳华的流转。
东京儿童合唱团的童声吟唱, 如晨露轻盈,如落英飘零, 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令人心头微颤。
当长笛与钢琴奏响同一旋律, 忧伤似乎散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柔, 像晨曦下的花瓣, 透出生命的光辉。
东亚的古典乐声,常染一抹苍凉, 而波斯与西方的旋律, 却多了一丝温暖。 音符交织,文化交融, 在不同的光影中流淌。
《樱花》之歌, 折射着日本人的心境—— 生命,如樱, 盛开时璀璨夺目, 凋零时静默无声, 最终落入尘土,归于大地。
(二) 花雨如梦
在 NHK 纪录片《樱花前线》中, 樱花缓缓飘落, 映入镜头的,是如诗的画面。
久米岛的久米樱, 淡粉色的花海铺展天空, 柔和,细腻,如云如梦。 美得让人心生怅惘, 仿佛触碰即逝的幻影。
“花筏”——水上飘零的花瓣, 一片连着一片,浮动成画。 水中的倒影,与现实交错, 梦境与真实相融, 大自然成了最伟大的画师。
“没有人会边赏花边生气。” 日本老妇轻轻说道, 仿佛在一瞬之间, 便道尽了花的哲理, 也道尽了人生的况味。
他们的诗句,同样隽永: “行至吉野山,满目皆风岚, 樱花立峰顶,白云散谷间。” “璀璨花开,转瞬花谢, 催人泪,独爱樱花美。”
中国自古钟情桃花, 因其暖色,因其孕育果实, 象征希望,寄托丰收。
而樱花,太冷,太白, 花期短暂,转瞬即别。 日本人的禅意, 让他们甘愿沉醉于这短暂之美, 以一瞬,见永恒。
(三) 花落无声
日本的生活, 如清酒一般,透彻明净, 悟得太深,看得太远, 而中国的日子, 如女儿红,浓烈醇厚, 沉醉今朝,不问来日。
人到中年, 再听《樱花》之歌, 忽然生出不同的感悟。
在繁华都市间, 芸芸众生, 如樱花默然绽放, 又悄然飘零, 无声无息, 无人记起, 也无一朵最重要。
三十年来, 我沉溺于微小的创造, 在精雕细琢中消磨光阴, 不知不觉,岁月已然流走。
生命如樱花, 悄然盛开,静静凋零, 终归尘土。
(四) 永恒的消逝
一首歌,简单又深远, 旋律轻柔,像风的呢喃。 樱花随风飘落, 轻盈而诗意, 一瞬芳华,化作尘烟。
五声音阶,缓缓流淌, 音符似水,微微荡漾。 不高昂,不激烈, 如呼吸般,自然和缓。
箏鸣低诉,弦音微颤, 如落花轻吟,如流水呢喃。 旋律萦绕心头,缓缓展开, 不动声色,却深入人心。
这一曲,哀而不悲, 晨曦初现,夜色渐微。 生命如花,短暂芬芳, 盛放绚烂,飘落无声。
春日暖阳,树下人聚, 花雨纷纷,洒落肩头。 却无人伸手拾起, 只静静看它随风远去。
西方试图留住永恒, 害怕美丽成为旧梦, 而日本人只是微笑, 因为消逝,所以珍贵。
一曲《樱花》,永恒的魅力, 超越语言与文化的边界, 轻轻吟诵生命最柔美、 最短暂的瞬间, 在风中飘落, 却从未离去。
吴砺 2025.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