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回复: 0

[散文] 旅行者之歌:马勒的赞歌

[复制链接]

8248

主题

190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2-21 21: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旅行者之歌:马勒的赞歌


                 一


我曾看过关于马勒的纪录片,
也读过学者的言辞。
但两年前,
我对他的音乐一无所知——
也许从未听过。
青春时光,没有人向我介绍。
到了中年,
我们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只在旧知识里徘徊。

让我惊讶的是,
他在业余时间创作了十部交响曲,
四十五首歌曲。
“感恩的释放”,
评论家如此形容他音乐的内在美。
那么,巴赫的音乐是感恩的赞歌吗?
莫扎特的音乐是感恩的低吟吗?
贝多芬的音乐,是愤怒的呐喊,
对生命的感恩之歌?

通过纪录片,
我第一次初步感受到马勒的精髓——
那是更为个人化的小资情调,
不再是十八十九世纪,
宏大理想中的人类未来愿景。
他十三个兄弟姐妹,
八个未曾活到成年——
这对一个敏感的音乐家心灵,
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他与妻子的六年幸福时光,
却在1907年夏天戛然而止。
长女突发重病,
一周后离世。
死亡成了他音乐的主旋律。
一个极具创意的人,
也是一个明智的人。
马勒于1911年去世,
年仅五十岁。
墓地简朴,碑铭特别:
“爱我的人会知道到那里找我,
其他人,毫无关系。”

这句话道出了每个人的本质:
总会有人喜爱,
也会有人憎恨,甚至仇视,
那又何妨?

这十几分钟的套曲,
让我想起了萨拉萨帝的《流浪者之歌》,
只是旋律不同,
故事悲情也不同。
一个因失恋,
不得不离开熟悉之地的人,
在远离家乡的路上,情感起伏;
大自然给了他短暂的欢乐,
却很快回到失去爱情的痛苦现实——
如此赤裸,
如此真切,
就像是我们曾经历的故事,
不觉得夸张。

这背景音乐,
仿佛交响乐般存在,
可是这首歌,
真的很难一下子记住。
两年前,
我第一次听到马勒的音乐。

今天再听,
我仿佛听到了歌声的真实美,
歌词如此真挚,
伴随旋律的美与哀伤,
让我回到了青春时光,
那时,爱情悄然溜走。
只是我依然不习惯这种悲伤的氛围,
因为过去,我总是避开那些知识分子式的自怜音乐——
像柴可夫斯基那种自怜的旋律。
反而是摇滚乐队疯狂呐喊的歌声,
那种年轻的痛苦更让我能够接受。



                二

在马勒的音乐中,
是一场旅程,
一段悄然展开的深情,
旋律与情感交融,
管弦乐既辽阔又温柔。
弦乐低吟——
一声声哀伤的哭诉,
管乐低语,
带着渴望与失落的余音。
歌声渐起——
男中音,温暖却脆弱,
旅行者的心灵赤裸无掩,
每个音符、每个字句,
都溢出那颗撕裂的心,
在爱与远离之间,
在曾经与永不再有之间。

管弦乐交织着矛盾,
希望升起,
却被现实的重压击落,
温柔的瞬间喜悦,
随即坠入失落的深渊,
永不安宁的渴望。
马勒的指引将我们带过情感的起伏,
从高峰到低谷,
从光明到黑暗,
毫不突兀的转换。

这首歌并未遵循熟悉的轨迹,
它蜿蜒而行,
从不提供答案,
只有失落的深刻反思。
旋律弯曲,如同旅行者的路,
始终在寻找,
却从未找到安宁。
在最后的时刻,
音乐渐渐消逝,
一个未解的疑问,
一个没有结局的终章。

在拒绝给出结局中,
有一种真理。
马勒的天赋,在于展现
生命脆弱的原始美,
它的痛苦,
它短暂的欢愉,
留给我们一种未完的感觉,
一种深刻的人性,
余音绕梁,
让我们感受到旅行,
感受到爱,
感受到失落。



附:
【伯恩斯坦《马勒:旅行者之歌》维也纳爱乐「Hi-Res」-哔哩哔哩】 https://b23.tv/yi6r7XK




吴砺
2025.2.21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