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97|回复: 0

[第一时间] 202510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复制链接]

61

主题

84

回帖

151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15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5-8-20 16: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作物病虫情报

第十期

安徽省桐城市植保站                     2025年8月20日

Add:文昌街道文渊路   E_mail:ahtczbz@126.com   Tel:0556-6210312


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预计8月下旬至9月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亩次。其中三代二化螟在迟熟中稻和晚稻上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其中五(3)代后峰偏重发生,六(4)代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在局部单(双)晚稻上偏重发生;六(4)代稻飞虱总体偏轻发生,部分田块偏重发生;晚稻穗期病害在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细菌性病害有流行风险。
二、预报依据
(一)晚稻穗期病害
预计晚稻穗期病害在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次(稻曲病20万亩,稻穗瘟10万亩)。
主要依据:
1.田间菌源广泛。2024年单季稻稻曲病和稻穗瘟预防后偏轻发生,预防后发生面积约8万亩次(稻曲病5万亩、稻穗瘟3万亩),田间菌源广泛。7月下旬以来,稻叶瘟在晚稻感病品种上零星发生,发病田块平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0.43%和0.17,低于常年同期。
2.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我地种植的粳、糯稻品种大多不抗稻瘟病和稻曲病,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约60%,有利穗期病害发生。
3.气候条件较有利其流行。据省气候中心延伸期气候趋势预测,2025年8月23日至9月11日沿淮淮北降水量接近常年,淮河以南较常年偏少。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5℃。全省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最高气温35~37℃。预计8月23日至9月11日全省有3次降水过程,出现在8月23-24日、28-30日、9月4-6日。3次降水过程与部分单晚破口抽穗期吻合,有利穗期病害发生。另外,秋季多雾露天气也有利晚稻穗期病害流行。
(二)六(4)代稻飞虱
预计六(4)代稻飞虱总体偏轻发生,部分田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0万亩。
主要依据:
1.近期灯诱虫量偏低。8月1-20日,智能测报灯累计灯诱稻飞虱为100头,分别比上年、前3年和前18年同期均值减24.8%、61.9%和77.1%。其中褐飞虱26头,所占比例为26.0%,比常年均值略低4.4%。近期灯下无明显虫峰。
2.当前田间虫量偏低。近期全市普查,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百丛虫量78头(中稻94、单晚55头、双晚7头),最高570头,未发现达标田块。分别比上年、前3年和前18年同期均值减0.6%、6.6%和60.4%;褐飞虱所占比例权均22.4%,比前18年同期均值减17.9%。8月18日卵量剥查未见,低于常年同期。
3.气候和寄主条件有利其发生。六(4)代发生期,我地中稻处抽穗至乳熟期,单、双晚稻处孕穗至灌浆期。晚秋不凉的气候条件(见前文)和丰富的食料条件有利稻飞虱发生。
(三)稻纵卷叶螟
预计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其中五(3)代后峰偏重发生,六(4)代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在局部单(双)晚稻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50万亩次。五(3)代二峰卵孵高峰期在8月25日前后,六(4)代卵孵高峰期在9月上旬中期。
主要依据:
1.出现连续蛾峰,且数量大。受迁入虫源和本地繁殖虫源叠加影响,系统赶蛾,文昌测报点8月10-20日田间出现连续蛾峰,日均亩蛾量891头(533.3-1433.3头),期间主峰日分别在8月13日(亩均1400头)、8月20日(亩均1483.3头),主峰日亩蛾量是前18年均值的2.4倍。8月1-20日累计灯诱蛾量为1252头,是前18年均值的2.0倍;期间8月13-20日灯下有连续蛾峰,日均152头(24-279头)。
2.田间虫态繁杂,且卵量高。受蛾峰期较长影响,田间虫态繁杂,各龄幼虫并存,以高龄幼虫为主,其次为低龄幼虫。受近期防治影响,五(3)代残虫量较低,平均百丛虫量为3.5头,比前18年同代均值低87.7%。8月18日单季稻卵量调查,平均百丛为225粒(100-440粒),是前18年同期均值的2.0倍。目前正处五(3)代后峰卵孵高峰期,田间幼虫量将快速上升。根据田间和灯下近期蛾峰推测五(3)代后峰卵孵高峰期在8月25日前后,根据期距法推测六(4)代卵孵高峰期在9月上旬中期。
3.气候及寄主条件较有利其发生。今年我地水稻生育期整体偏迟,迟熟中稻和单、双晚稻长势嫩绿,有利其取食为害。晚秋不凉的气候条件(见前文)也有利其发生。
(四)三代二化螟
预计三代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在混栽稻区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卵孵高峰期在9月上旬。
主要依据:
1.二代残留量较高。近期各地调查,二代平均亩残留量为1031头,分别是上年、前3年和前18年同代均值的1.9倍、1.6倍和1.5倍。重发田块亩残虫量在3000头以上。
2.灯诱二代蛾量高于近年。截至8月20日,智能测报灯累计灯诱二代蛾量为278头,分别比上年、前3年和前18年同期均值增651.4%、243.2%和略减3.8%。根据幼虫发育进度和历期法推测三代卵孵高峰期在9月上旬,比常年略迟。
3.气候及寄主条件较有利其发生。9月上旬,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处孕、抽穗期,有利螟虫钻蛀为害,混栽稻区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种植面积较小易受集中为害。晚稻生育期和气候条件(见前文)较有利其发生。
三、防治意见
(一)防治策略:天气预报8月23日至9月11日有3次降水过程,加之秋季雾露较重,有利晚稻穗期病害流行。三代二化螟在混栽稻区迟熟单季稻和晚稻上有集中为害趋势。稻纵卷叶螟近期有连续较大蛾峰,防治难度增加。因此,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我地水稻病虫应以单(双)晚稻穗期病害、三代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主治对象,兼顾六(4)代稻飞虱,同时注意查治细菌性病害。
(二)防治对象及适期:
1.8月23-27日:主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后峰,兼治三代二化螟前峰。
2.9月上旬:主治三代二化螟主峰和六(4)代稻纵卷叶螟,达标防治稻飞虱。
3.晚稻穗期病害:破口前3-7天用药预防,防治适期与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不能兼顾的需单独防治。
(三)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纹枯病病丛率10%。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穗瘟、稻曲病适期用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
(四)防治药剂:防治稻飞虱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呋虫胺、吡蚜酮等或复配使用,绿色防控区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二化螟选用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茚虫威等或2种药剂复配使用,慎用双酰胺类农药,如需使用可与上述药剂复配使用,补治选用喹硫磷、稻丰散、二嗪磷、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药剂;绿色防控区选用乙基多杀菌素、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球孢白僵菌、多杀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四唑虫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多杀霉素、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等。绿色防控区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品种(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防治稻瘟病选用吡唑醚菌酯、三环唑、稻瘟灵、肟菌·戊唑醇,绿色防控区选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多抗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稻曲病选用肟菌·戊唑醇、戊唑醇、烯唑醇、氟环唑等,绿色防控区选用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噻菌铜、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四霉素等。
(五)防治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田相应防治对象合理选用上述药剂按推荐用量,亩用药液量常规防治45升,植保无人机防治2升以上,细水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一定水层5天以上。
(六)注意事项:要按照施药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和安全用药,确保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止农药使用事故发生。做好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严禁乱丢乱弃。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要添加沉降剂,在无风或微风天气下使用,防止药剂漂移至其它作物,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施药前要做好告示。8月下旬我地有阶段性高温天气,请做好高温季节农药安全施用。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