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近日,不幸被野猪咬伤的大关镇王集村村民胡某收到了临时救助金,缓解了燃眉之急。享受救助“及时雨”的还有金神镇联圩村准大学生徐某,该镇民政办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仅用三天就完成临时救助金审批发放流程,为困境学子铺平了“圆梦大学”之路。
这些温暖瞬间,是桐城市民政局践行“民政为民爱民”宗旨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该局不断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提升临时救助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主动发现,提升救助效率。该局通过村两委干部日常走访、网格员动态监测等方式,构建起“主动发现”网络,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困难群众早发现、早介入,不断提升救助效率,让更多困难群众在关键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放权”基层,缩短救助时限。自去年6月起,该局将临时救助确认权限下放到镇(街道),即使是3000元以上临时救助,也不再需要市民政局确认,有效缩短救助周期,实现申请、核查、审批、发放全流程提速,增强了基层服务精准度,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环”。
打破限制,扩大救助范围。针对火灾、交通事故、重病等突发情形,该局打破户籍限制,按急难发生地原则实施救助,外来务工人员在遇到急难时,也能在当地申请临时救助,比在户籍地申请更快一步;对特殊个案实行“一事一议”,整合资源,制定个性化救助方案,让保障范围更全面。
加大投入,夯实资金保障。该局提高临时救助资金投入,将其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不断健全救助资金使用监管机制,确保专款专用、精准发放、及时到位。今年截至7月底,该局累计下拨镇级临时救助备用金71万元,动态充实了镇(街道)临时救助“资金池”。 (李枚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