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回复: 0

[散文] 在光与永恒之间——透纳的柔光伊甸

[复制链接]

8987

主题

1972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516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昨天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光与永恒之间——透纳的柔光伊甸


             一

他们说——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生于一七七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
印象派的先驱之一。

他画火焰与沉船,
画阳光、暴风雨与雾霾——
那些自然力量的骤起与消散,
光被一息捕捉,
大气在自己的闪光里缓缓溶解。

五百五十幅油画,
两千幅水彩,
三万纸本手稿——
没有相机的时代,
这是一座由时间铸成的山脉。
如今多藏于泰特的深处,
像封存于瓶中的天气,
来自早已消逝的世纪。

            二

我读过传记,
看过纪录片,
翻过厚重的画册;
却从未面对过
如此之多陌生的透纳。

十分钟——我想停下;
又停不住。
一幅又一幅把我牵住。
那是劳作的重量,
是每一幅里沉积的漫长时光,
是模糊地平线的奇异之美——
仿佛一切都隔着柔光的玻璃。

如果他活在今天,
手握无人机,
会带回怎样的天空,
怎样的大海?

             三

二十分钟后我才明白
自己曾不喜欢的究竟是什么——
不是“看不清”,
而是“看到得太早”。

这是另一种认识自然的方式:
宽阔的色块与呼吸,
世界被罩在柔焦之中。
塞尚后来把这些色块
收紧为肌肉的形体,
而在这里,
它们依旧松动地呼吸着。

月光下的渔船,
一直停在我的记忆里;
其余的雾,我以为是遮蔽——
如今我懂了:
雾正是主题。
粉金色的模糊,
是他私人的伊甸,
一个只有他能回去的地方。

这模糊是诗,
是中国古词里的朦胧人影,
是言外之美,
是音符之间的音乐。
舍弃细节,
成全整体。

           四

他也能像工程师那样精确——
线条如建筑测量,
形体如石严谨。
于是我知道:
模糊并非无力,
而是选择。

色彩成了他的语言。
它不去描摹事物——
它唤起事物,
把它们从光与心之间的空隙里
召唤出来。
他的“柔焦”,
是思想的形状。

            五

因此他站在历史的铰链上:
一端是浪漫主义对崇高的渴望,
一端是现代对纯粹感官的追求。
他把风景从“描写”里解放,
让它像历史、像神话那样发声。

克劳德教他秩序;
他却把秩序打碎,
把光灌进去,直到溢出。
莫奈沿着河流走向下游——
透纳站在源头,
捕捉那第一道
不可能的微光。

在英国他是支柱,
在世界他是基石——
让光与色彩超越具象,
在“抽象”这个词诞生之前,
就已向它倾斜。

            六

轻描淡写,也许是一种无奈:
细节太多,会耗尽画家的年岁;
唯有大写意,
才能捕捉转瞬的印象。
这恰与摄影相反——
摄影擒住细节,
却难以提纯整体。

我想起十九世纪的美国山水,
辽阔的画布下,
透纳的天空教会了他们许多。

而今摄影节省了劳作,
让画家变成摄影师、变成电影摄影师;
也让普通人加入追美的行列——
走进开阔的空气里,
试着捕捉
透纳所见的那一刻。

            七

大海不仅在流动,
它在记忆;
天空不仅在发光,
它在燃烧着内里的东西。
当我们在一长列画作中走过,
我们也在走过大地的情绪——
而那些情绪,
忽然成了我们自己的。

附:
【【品鉴·典藏】1380幅高清作品,看懂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威廉·透纳-哔哩哔哩】 https://b23.tv/ZWmWrr9




吴砺
2025.9.8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