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影呼吸的房间里
——观《Weronka Maria Izdebska:情绪篇》有感
一
这是一种风格 几乎不会出自 中国摄影师的手—— 黑与蓝的背景, 像夜一样浓, 满溢着 无声却无法隐藏的情绪, 摄影师的脉搏 被注入画面之中。
让模特 从虚无里生出这样的情绪, 又不让它流于造作—— 这并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第一张—— 黑色的幕布, 蓝色肩头的一角, 一缕头发飞起, 女人的脸微微侧着, 眼睛似乎闭着, 一片空白 却在观者心中 掀开一扇想象之门: 她是在睡眠, 还是在漂浮 于一场私人的白日梦里?
另一张—— 一个人独自 立在水中,裸露上身, 身体微微扭转, 孤独的弧线 被雕刻成形—— 那是一种精神 无所依附的姿态。
极简的暗色背景, 身体的静谧语言, 让面孔 没有导演的痕迹—— 尽管事实上 它早已 被悄悄引导至此。
二
这些影像并不讲述故事—— 它们停留在一种存在的状态, 像一块石头 沉在静水中 承载着寂静的重量。
忧郁来了, 却没有甜腻。 自省停驻, 却不陷入自怜。 静止是活的, 悬着—— 一口气 等着自己归来。
情绪是被收纳的, 折叠在肩膀的转向里, 折叠在视线的缺席中, 折叠在身体周围的空白里。 画框成了一面镜子—— 你看见的, 是你带来的。
黑与低蓝的背景 并非空无—— 它们是捕捉思想的虚空。 光是有方向的, 却柔化—— 阴影不是跟随, 而是引领。
几乎没有道具, 有时全无。 语言在身体里, 在一缕飞起的发丝里, 在转离世界的裸露上身里, 在既是锚 又是释放的水意里。
这里没有乞求戏剧。 意义活在克制中, 活在相信暗示足够的信念里。 声音是成熟的, 自信的—— 它的力量 在于让你 完成最后一句。
附:
吴砺 2025.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