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之外的地平线
——观《审美积累|Film|韩国摄影师 Jiwoo Park》
一
这些照片—— 中规中矩, 克制, 没有那种 日本人偶尔会有的—— 脑子突然跃出原地 去玩耍的冲动。
我想起 八九十年代 在中国风靡的日本动漫—— 日本人让他们的孩子 在没有围墙的空间里想象, 于是必然, 天才接连涌现。
进入二十一世纪, 这几乎成了习惯—— 几乎每一年, 都会有一枚诺贝尔科学奖 落入日本之手。 或许,这颗种子 是在战后那些年埋下的—— 当他们采纳 西方的教育模式, 把“想象” 写进课堂的课表里。
而韩国—— 思想解放的脚步 来得更晚, 几乎晚了半个世纪—— 1987 年, 宪法修订, 总统直选, 街道上吹起新的空气。 然后 1997 年, 亚洲金融危机—— 又一次推动政治改革, 推开思想天空的窗。
所以,不难理解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 从未降落在首尔; 为什么在这一方向上, 日本所走的那条路 如此漫长。
而中国—— 七十年的学校教育 训练的是服从, 修剪掉野生的棱角, 带来了几代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却少了那种 罕见而危险的东西—— 我们称它为 想象力。
二
Jiwoo Park 的画面—— 平衡, 谨慎测量, 从不踏入 那种危险、而又美丽的风险, 不会让一幅图像 变成一个提问。
日本—— 自六十年代末以来, 与 Provoke 的幽灵为伴, 与杉本博司的无尽地平线, 与川内伦子的日常之光同行。 他们的照片出现时, 带着论点, 带着历史, 带着一种能与美术馆、批评家 流畅对话的传承。
韩国的大师—— 李贞真, 具本昌—— 也会说这种语言, 但大部分可见的水流 仍在安全的描述之河中 缓缓流淌。
教育是种子。 日本在 1947 年重植学校制度, 让想象力进入课程表, 让“宽松教育”的岁月 自由呼吸。 韩国真正转向 创造性与开放学习, 几乎晚了五十年—— 2015 年, 2022 年—— 教室里吹起新风, 尽管学生如今 在可被测试的思维力上 已高分在手。
科学里, 日本的书架上 陈列着几十个 物理、化学、医学的诺贝尔奖—— 数十年静静累积的成果。 韩国的书架上 放着一个和平奖, 一个文学奖, 以及一条正在上升的曲线—— 《自然》杂志指数上的 发现之路。
文化里, 日本深厚的美术馆 与影集共和国 把声音传得很远; 韩国的音乐、电影、 流媒体的影像 更快地跃过大洋, 让美术的浪潮 仍在背后酝酿。
原因—— 时间, 制度的远景, 不同的创新路径, 以及在播种与获奖之间 那漫长的延迟。
然而地平线会移动。 如果韩国在 应用科学与大众文化中的 水银般的能量 能找到归宿—— 进入基础研究, 进入精英艺术的长线博弈—— 这半个世纪的差距 终将不再长久。
附:
吴砺 2025.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