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罗巴:冰与想象之间的眼睛
——观《朱诺号9月29日飞掠木卫二欧罗巴》
第一部
三年前, 镜头掠过欧罗巴的肌肤—— 纹路与脉管, 像极了人类眼底的细密血丝。
冰壳之下, 液态的水在黑暗中流动。 科学家说, 它是地球之外 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地方。
1610 年—— 伽利略首先看见它。 他们说,“朱诺号” 取自古神话: 天神朱庇特 在身周制造薄雾, 将自己藏起, 唯有妻子朱诺 能穿透雾霭, 看见真相。
地球上的天文学家 也想这样—— 透过云海, 看见木星的核心。 升空五年, 在一个完美的缝隙中, 朱诺到达了它的面前。
我握着这些数字—— 地球、月球、欧罗巴: 直径、重力、 温度的灼热与冰冷。 欧罗巴的表面 是十五到二十五公里的冰, 在那之下—— 一片百公里深的海, 是地球最深海沟的十倍。
2013 年,NASA 宣称 这片海洋可能被内部加热。 它的心脏—— 虽小,却炽热, 由铁铸成。 喷泉穿透冰壳, 将水蒸气抛向 两百公里的高空。 哈勃望远镜 在 1999 年与 2012 年看见它们。 或许海底有热泉口, 如同地球的深海—— 那些曾庇护 生命初声的地方。
马斯克曾半开玩笑地说: 也许欧罗巴 藏着一个乌贼文明。
当他幻想 人类前往火星, 我开始幻想 人类踏上欧罗巴。
火箭的速度 快上一百倍, 甚至一千倍。 欧罗巴成为一处港口, 一座中转站, 在那里取水, 汲取热能, 飞向更远的太空。
在十公里的冰层中 开凿隧道, 钻透冰壳, 让潜艇在冰下滑行。 在地热的泉口 建起发电的基地。
人工智能 已在以必然的速度成长。 火箭提速两个数量级—— 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时, 如今在卫星画面中 像一只布满血管的巨大眼球的欧罗巴, 将真正成为 人类在太空中的眼睛—— 为我们张开, 看向比以往更遥远的宇宙深处。
第二部
一 · 透过朱诺之眼
从一条掠过的弧线, 一千五百公里的高空, 朱诺望见欧罗巴—— 它的肌肤断裂、缝合, 布满脊状带与混乱平原, 线条蜿蜒, 像人类眼底的细密血管。
这不仅是冰的伤痕, 更是这颗卫星 亿万年书写下来的缓慢手迹。 公民的双手调整色彩, 勾勒它的戏剧感, 将数据化为 既属于科学 又属于艺术的光芒。
二 · 来自木星的信使
它本是为聆听木星的风暴而生, 却在沉默中改变了航道。 2011 年发射, 它穿越深空, 奔向巨行星的心脏。
2022 年 9 月, 它掠过欧罗巴—— 捕捉到自伽利略以来 无人见过的细节。 它测量着带电的呼吸, 描绘看不见的潮汐, 带回来自冰下世界的 低语与回声。
三 · 快船的漫长航行
如今,另一艘船在记忆的港口整装—— “欧罗巴快船”, NASA 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探测器。 2024 年 10 月 14 日, 它乘猎鹰重型火箭升空, 驶入一段跨越十八亿英里的旅程。
它不会在欧罗巴的阴影中久留, 而是绕着木星飞行, 一次又一次回到它的身边—— 四十九次近距离的拥抱, 每一次 都是在冰层上 按下的一个问题。
在它的面板下, 有能看见热的眼睛, 能听见磁潮的耳朵, 能触到水回声的手指。 它不仅携带仪器, 还带着二百六十万个名字, 一首献给未知的诗, 以及“水” 在一百种语言里的声波形。
也许在某一次飞掠中, 欧罗巴会回答—— 冰下的黑暗 是否早已充满生命的气息。
附:
吴砺 2025.9.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