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回复: 0

[散文] 孤独的纪念碑:罗伯特·弗兰克与《美国人》

[复制链接]

9045

主题

197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622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孤独的纪念碑:罗伯特·弗兰克与《美国人》

                                                                   ——观《永远孤独的“美国人” | 罗伯特·弗兰克》后


            一


人们说
罗伯特·弗兰克——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
不仅改变了美国摄影,
也改变了世界的眼睛。

在那个时代,
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
和“客观摄影”一统天下。
而弗兰克转身离开。
他的《美国人》
来自主观,
来自那些“不决定”的瞬间,
比精确更能显露真相。

这是二十世纪中叶的美国——
不是好莱坞的光鲜脸庞,
而是另一种精神景象:
烟雾与迷雾刻下的面孔,
孤独的身影
在城市荒野里求生。

一个男人
从雾气中走来,
街道在他身后
分出浅浅的V字。
他带着永恒的力量——
仿佛我们每一个人,
都注定要孤独
走过人世。

高楼之间,
一位戴礼帽的男人
紧贴墙角,
神情焦灼,
沉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面,
一排背影
淡淡雾气中
缓慢消失。
每个人
都是城市里的孤岛。

五个车窗,
五个乘客,
回望摄影师。
神态各异,
却共同汇成
人类沉默的雕塑。

在雾霾弥漫的街道上,
一位女子奔跑,
她瘦小的身影
让我们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
是什么事如此迫切?
我们都曾有过
那样焦灼的瞬间,
仿佛世界只剩下奔跑。

矿工们列队而立,
脸上覆满黑尘,
唯有眼睛明亮,
像夜猫闪光。
其中一人
带笑凝视镜头——
一个时代的群像,
以煤尘与笑意
铸成纪念碑。

这些黑白影像,
仿佛时间忽然凝固。
不是照片,
而是石雕,
刻下那个时代的灵魂。

而当我们凝视,
感到一种永恒在场:
它们不仅是摄影,
它们就是经典,
不朽,
不灭。




                二


不是打磨的光泽,
不是壮观的景象,
而是赤裸的人性之美——
被剥去神话的面孔,
失去好莱坞光彩的街道。

一个男人走入雾中,
一个女人奔跑在烟霾里,
矿工的眼睛穿透煤尘燃烧,
五个车窗里的乘客回望。
每一个——
都是片段,
都是纪念碑,
时间刻在空气之中。

弗兰克让平凡
化为崇高。
他凝固瞬间,
将其变为雕像——
关于生存,
关于孤独,
关于静默的尊严。

布列松追求
几何与清晰,
弗兰克却走向不完美:
粗粝的质感,
模糊的边缘,
倾斜的地平线,
偏离中心的构图——
不是失误,
而是选择。

他让世界闯入画面:
雾气柔化线条,
街灯溺在迷雾,
身体被切断或消失。
个人的,
也是集体的,
他的镜头像日记,
也是时代的镜子。

这是他的语言:
动作高于清晰,
片段拒绝结局,
光线未经打磨,
真实不加理想化。

透过他的眼睛,
美国亲密又疏离,
温柔却冷峻——
诗意与批判交织,
孤独被书写
在黑与白之间。

于是他为后来者
开辟道路:
摄影师们明白了——
影像不必只是记录,
它可以质问,
可以诠释,
可以长存。


附:
【永远孤独的“美国人”| 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 作品赏-哔哩哔哩】 https://b23.tv/QRpzBcC




吴砺
2025.9.15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