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与影的交汇:天赋的低语
——观 Leo Berne《光影交错》后
一
第一幅画面—— 飞机窗口外,朝阳升起。 一道橙色晨光 落在少年的脸颊上, 映亮半只眼睛的惊奇, 仿佛第一次 见到这样的天空。 窗外,大地仍沉睡在蓝影里; 舱内,依旧黑暗。 飞行的记忆就是这样—— 夜与晨之间 藏着一段秘密的对比。
一个撑伞的男人 困在车流之中, 走过玻璃墙的街角, 雪花纷纷扬扬 闯进画面。 我想起古诗一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雨水拍不下, 雪花却能—— 雪的飘落 仿佛替雨代言, 把独行的心境 悄然传递。
天赋, 只属于极少数人, 那些在人群里 显得格格不入的异类。 我记得读过一段话: 英国的艺术学院 从不给第三次入学机会。 两次已足够说明—— 若你没有那种天赋, 再逼你进入, 也只是浪费生命。
然而如今, 摄影器材走向大众, 大门微微敞开。 那些自学的眼睛, 那些奇异的手, 终于可以说话, 用影像开口。 世界因此 更加丰盈。
于是,平凡的街道, 日常的碎片, 都进入摄影师的镜头, 以新的方式归来。 原本寻常无奇的事物 忽然成了美。 它们一点一点 扩展我们的观看, 扩展世界 观看自己的方式。
二
美,并不喧哗。 它悄然滑入—— 从飞机窗外的一道晨光, 或在雪中追随一把伞。 生命里消逝的瞬间 在画面里停驻, 一种脆弱的光辉—— 刹那的崇高。
技艺,是耐心的。 曝光调节到能听见光的低语, 构图总留有 让寂静呼吸的空间。 雪、雾、倒影, 都成了镜头的伴侣。 这不是记录, 而是抒情的观察—— 相机开口, 仿佛诗人。
然而,天赋稀罕。 艺术学院深知这一点, 两次失败之后 大门便会关闭。 他们说: 天赋不能强求, 也无法靠重复制造。 它必须被早早识别, 然后被考验, 在批评的烈火中淬炼。
在那狭窄的殿堂里, 学生被要求成为更多—— 要长出声音, 要与历史搏斗, 要忍受磨砺。 因为世界并不需要 无尽的手, 而只需要少数人 告诉我们: 原本寻常的事物 如何忽然间 化为惊奇。
附:
吴砺 2022.9.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