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的呼吸:萨戎与多重世界的回声
——观看【世界民族乐器之(三)——萨戎 | 东南亚甘美兰乐器 | 铜排琴】
一
他们说—— 萨戎,是另一种青铜排琴, 生于东南亚的甘美兰乐声。 不同于斯连腾, 它的青铜琴键卧在木箱之上, 没有共鸣管。 木槌敲击, 声音因此异样。
我一次又一次, 被甘美兰的作品吸引。 这是人类音乐枝丫上 一枚奇异而明亮的果实。 它的魅力超越言语, 仿佛天然而生, 像风的呼吸, 像雨点坠落, 像人群里的低声交谈。
视频里的女声合唱 唱出了独特的滋味。 中国的山谷间, 少数民族曾击竹而舞。 而在印尼散落的岛屿上, 人们创造了与世间所有文明 都不同的乐器。
当人声, 当自然的声音 都不足以承载情感, 金属开始歌唱。 青铜撞击青铜, 传递出心灵无法承受的重量。 一种宣泄, 一种闪亮的呐喊, 在声波里腾空而起。
二
青铜的琴键敲击, 一声清澈的钟响 穿透甘美兰闪烁的海。
这里没有和声的高塔, 只有交错的线条, 每个声部彼此折叠—— 一个圆环般的声音, 一口会呼吸的节奏。
魅力不在繁复, 而在闪光的重复, 低声的变化, 一种冥想 在金属与空气之间。
歌声进入—— 柔和,带鼻音,克制。 它们不像歌剧那样高飞, 而是编织, 一缕人类的呼吸 把青铜与血肉缠合。
这是爪哇的歌唱: 群体的, 宇宙的, 温柔的回声, 在宫廷与仪式中回荡。
萨戎的风格—— 敲击,制音,消逝。 每一个音都自律, 每一次消散都经过刻意。 不是无尽的共鸣, 而是精准, 晶莹的掌控。
在别处—— 中国的竹子在歌唱, 轻盈,通透, 像风,像舞。 而爪哇的青铜更厚重, 如庙宇的嗓音, 如宇宙的支点。
在别处—— 西方的合唱 建造和声的教堂, 独立的声部 一层层堆叠向天空。 而这里 歌声溶入乐器, 编织,而非分离。
于是萨戎伫立—— 在打击与旋律之间, 在仪式与感官的愉悦之间, 在人与自然之间。
提醒我们: 音乐是多重的世界—— 木与风, 金属与咏唱, 每一种文化 都雕刻出 自己的沉默, 自己的歌声。
附:
吴砺 2025.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