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8|回复: 0

[民俗文论] 一部誉为卓越标杆的《安庆民间文艺大典》

[复制链接]

1226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955
QQ
鲜花(130) 鸡蛋(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民间文艺如同璀璨的星辰,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2024年底,一部凝聚十年心血、汇聚五百余人智慧的鸿篇巨制——《安庆民间文艺大典》,以“世界上字数最多的民间文艺和民俗文化全书”荣登扛旗世界纪录,成为全球民间文艺领域的卓越标杆。这部由叶濒、朱林寿、毕成寿主编的四卷本典籍,不仅是对安庆传统文化的全面总结,更是中国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一座里程碑。

安庆民间文艺大典.jpg

  一、筚路蓝缕,十年磨一剑的文化壮举

  《安庆民间文艺大典》(以下简称《大典》)的编纂,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文化抢救工程。主编叶濒以古稀之年率团队深入田野,五百余位民间文艺爱好者足迹遍布安庆各地的山水与村镇,通过口述记录、典籍梳理、音像采集,累计整理了超千万字原始资料、上万幅图片及大量音视频。十年间,团队以“梳爬剔抉”的严谨态度,从神话传说、歌谣谚语到戏曲舞蹈、手工技艺,乃至民俗风情、古村落文化等,将37大类、数百小类的民间文艺“典于一裘”,最终呈现440万文字2200幅图片的煌煌巨著。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赡,堪称“安庆史上绝无仅有”。

  二、学术与文化的双重价值

  填补历史空白:《大典》首次系统收录了濒临失传的历史故事、历代歌谣如《桐城歌》等一系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弥补了历代文人和方志漏下的缺憾,为研究中国民间文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考据。如对怀宁小市镇《孔雀东南飞》发源地的发掘,就为叙事诗史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创新编纂体例:《大典》突破传统志书局限,将民间文艺与民俗文化有机融合,首次纳入名镇名村、非遗项目,揭示文化生成的土壤。如桐城“耕读传家”传统的佐证,生动体现了民间文艺与社会生活的互动。世界级认可:扛旗世界纪录的认证,不仅是对“字数之最”的肯定,更是对其“历史性、文献性、时代性”的全球性认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统计显示,全国60%的民俗文化濒临消亡,而大典为同类抢救工程树立了范本。

安庆民间文艺大典(扛旗世界纪录).jpg

  三、薪火相传,从地方到世界的文化桥梁

  《大典》的意义远超文本本身,它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文化自信的载体:通过黄梅戏、剪纸、楹联等艺术形式,《大典》让安庆的“文化名片”走向世界。据安庆市文化部门数据,地方民俗旅游因《大典》推广逐年升温。现代化传承的启示:在数字化时代,《大典》以多媒体资料(音频、视频)保存活态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实践路径。惠泽后世的精神财富:正如学者所言,其功“利在千秋嘉惠子孙”,激励更多人为文化守护与创新砥砺前行。

  四 标杆何以卓越

  《大典》的卓越,在于它既是“取用不竭的地情知识宝库”,也是民间智慧与时代精神的结晶。从田野调查到世界纪录,从地方志到百科全书,它诠释了文化的力量——根植于泥土,绽放于世界。这部《大典》不仅属于安庆,更属于所有珍视传统、向往未来的人们。正如《大典》前言所说:“唯有传承与创新,方能薪火相传,永惠子孙。”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