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土与记忆的回声:吴家林沉思录
——观《认识100位摄影师 9/100》
一
他们说—— 吴家林,1942年生于云南。 唯一入选《布列松的选择》 与世界摄影大师《黑皮书》的华人。
他的影像, 诉说泥土, 诉说芸芸众生, 南方的日记, 朴素、原生, 带着呼吸, 充满灵性。
初看时, 我以为—— 太平凡,太简单。 然而—— 画面渐渐展开, 逝去的年代 回到眼前。
光头,手持相机, 走在集镇街头。 半是忧伤,半是精明—— 一副生意人的面孔, 又像古老马帮的头人。 他曾是乡村教师, 却始终是泥土的孩子。
雨街上, 水泥房屋向山体收拢。 一个男人驾着马车, 雨披遮住了马的双眼。 他弯腰,紧握缰索, 强壮的腿步步踏实。 店铺里,有人探身微笑—— 一场雨, 定格了力量与忍耐。
一个人背着沉重的柴木, 另一个人 扛着巨大的背篓, 在碎石路上相遇。 一边是砖墙, 一边是白色粉墙—— 这是旧日的时代印记。
山坡的人群密密麻麻, 数百张朴实的面孔。 一个男子,白衣披肩, 肩上扛着巨大的喇叭, 伫立在喧闹中—— 仿佛是逝去集会的使者。
三位老人, 门前的一只猫。 街角的手艺人, 举起鸟笼, 为自己画下相框。 黑墙之下, 鸟笼的线条闪亮悬挂。
台阶上,两个女孩, 一条狗, 一群孩子在阳台笑语。 这都是云南的旧日记忆。
起初觉得平淡, 再看却生出光辉。 贫穷里的尊严, 岁月的记载。 黑白,却不单调—— 干净,简练, 强大到足以承载 一个时代的呼吸。
二
他的镜头指向云南—— 不是宏伟, 而是雨水打湿的街道, 疲惫的村民, 斑驳的墙壁, 人声鼎沸的集会。
美,藏在平凡里, 藏在毫无装饰的动作中: 一个男人牵着被遮眼的马, 台阶上的孩子们, 一个匠人举起鸟笼, 像为自己画下相框。 那些看似简单的瞬间, 渐渐闪现出光亮。
技巧—— 干净的线条, 斜斜的构图引人入境, 黑与白 被简化成最纯粹的本质。 没有摆拍, 没有修饰, 只有石头、泥土、木材, 以及人的身体 说出自己的真相。
起初,影像低语, 太安静, 太寻常。 但随后,它们直击心口。 泥土的气息, 岁月的痛感, 贫穷曾是我们呼吸的空气。 这些照片是文献, 也是挽歌—— 生存的记录, 逝去的歌声。
那些经历过的人 或许会流泪。 那些未曾经历的人 透过窗口 看见艰难中的尊严。 吴家林从不给贫穷 涂抹光环, 也不施怜悯—— 只是给予尊重。
他与西方的见证者并肩: 埃文斯,庄严的外墙; 兰格,劳作的身影。 血脉相连, 却又不同。 吴的目光 更深地扎根中国大地—— 云南的雾气, 村落的节庆, 一种生活的节奏, 不诉改革, 只求记忆。
他的照片不控诉。 它们凝视。 它们保存。 它们在东西之间 搭起桥梁, 在普遍与地方之间 留下痕迹。 人性共享, 却弥漫着 只属于一片土地的泥土芬芳。
附:
吴砺 2025.1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