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之两面:世界上最高的草
——观看《竹子究竟是树还是草?》(哔哩哔哩)
第一部
一
竹子—— 不是树,而是草。 多么奇异,多么谦卑—— 这真是世界上 最高贵、最高大的草。
我们以为它是木头, 因为它挺立, 因为它高耸, 因为它不向季节低头。 然而在生命的谱系里, 它被轻轻写下—— 草。
二
我们这些旁观者啊, 总是更相信直觉, 而非科学。 能弯的,我们叫草; 能撑天的,我们叫树。 唯有竹子—— 打破了两者的逻辑。
它的绿骨轻语, 介于坚韧与柔软之间, 介于山与田之间, 介于书生的毛笔 与农夫的双手之间。
三
多么奇妙, 一段短短的视频 竟能唤醒古老的惊叹—— 语言与自然 原来常常不在同一条河流上。
这是一个名字与认知的故事, 一个关于“我们看到的” 与“我们知道的”的故事。 科学称它为草, 而我们的心 仍称它为树—— 两种真理, 都成立。
四
于是我们伫立, 在这高草之下, 聆听—— 理性的微笑, 知识的谦逊, 以及那柔和的真理: 伟大, 往往披着最平凡的名字。
第二部
一
他们说—— 竹子不是树。 这句话乍听不对, 仿佛有人说,山其实是浪。
但科学轻声低语: 在它的中空茎节里, 在节与节的呼吸中, 在那柔软的纤维深处, 潜伏着草的血脉。
它像绿色的钢柱般挺立, 然而,它的灵魂—— 属于草地。
二
多么奇异—— 我们的眼睛用感觉为世界命名, 而不是用结构。 高的,我们叫它树; 弯的,我们叫它草。 在这两种本能之间, 竹子伫立, 成为一种被美化的矛盾。
它的高度欺骗了手, 它的坚韧欺骗了心, 它的本性—— 是一种形态的静默反叛。
三
科学以骨骼与出身命名, 语言以视觉与触觉命名。 一个追求秩序, 一个追求相似。 而在两者之间—— 奇迹诞生。
四
对植物学家而言—— 竹,是一个耐心的方程, 由节、细胞与种子构成。 对诗人而言—— 它是一首绿色的赞美诗, 一棵忘记变硬的树。
二者皆对, 二者皆真—— 在各自的光里。
五
因此让我们学会倾听—— 不仅倾听风 在它的空心脊骨间歌唱, 也倾听知识 那轻轻的笑声, 一次又一次提醒我们:
当世界拒绝 被我们的名字框定, 它便显得更加智慧。
附:
吴砺 2025.1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