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回复: 0

[散文] 里加的摇篮曲:当世界随男孩之歌呼吸

[复制链接]

9372

主题

2021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215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里加的摇篮曲:当世界随男孩之歌呼吸

                                              ——聆听《拉脱维亚摇篮曲 · 里加男孩合唱团》


         一


男孩们开始歌唱——
声音清澈,透明,
仿佛空气本身
学会了做梦。

这感觉有些奇异,
摇篮曲不是由母亲唱,
也不是由女人温柔的气息吟出,
而是由男孩们——
在柔光下静静伫立,
小小的脸庞仰望着
某个不可见的方向。

人类的音乐,真是奇迹——
那尚未被岁月遮蔽的嗓音,
既非童稚,亦非成熟,
穿过西方的和声之门,
竟化为超凡的回响。

每一个声音
都融入另一个声音;
自我在其中消失,
如薄雾被黎明吸纳。
在他们脚下,
演奏者的呼吸也交织成一体,
乐器的音波
汇成无尽的脉动。

就在那一刻,
听者也消失了——
不再分彼此,
不再是旁观者,
而是那浩瀚音乐
呼吸的一部分。

也许,
梦境就是这样诞生的:
当世界以一颗
纯净而无名的声音
轻轻歌唱。




         二


一条声音的河,
缓慢,来自北方,
在空气中流淌——
它的水由呼吸组成,
它的岸,是寂静。

没有宏大,
没有装饰——
只有安静的光辉,
如雪花在光中
轻轻坠落、融化。

他们唱着摇篮曲,
却不是唱给婴儿的,
而是唱给每一个
在心中不安的灵魂。
每一个乐句
都承载着宁静的重量,
如语言诞生前的
那一口深呼吸。

男孩们伫立,
在微光中,
脸庞仰向
看不见的天空。
他们的嗓音——
清澈,不为时间所属——
不属于尘世,
也不属于天堂,
只属于那短暂的
中间之地。

音乐不求任何回应,
它只是呼吸。
而在它的呼吸中,
自我渐渐消散。
在他们脚下,
乐团也随之倾听——
弦与木管
与人类的喉咙
交织成一个存在。

在那闪烁的统一中,
“我”被抹去;
听者也随之漂浮——
不再分离,
不再命名。

也许,美的意义就在于此:
被温柔地抹去,
而不感到恐惧;
在界限模糊的时刻,
仍保持清醒。

当歌声停止,
寂静继续着——
那寂静辽阔到足以容纳梦,
那寂静仍在歌唱,
以整个世界的声音。




           三


这首拉脱维亚摇篮曲,
在简洁与崇高之间
达成了自然的平衡。
旋律如一条缓缓流淌的北方之河——
从容、明澈,
带着一层微凉的忧郁光晕。
和声轻盈而透明,
几近脆弱,
却因此生出一种纯净与距离感。
它不追求宏大,
也不渴求戏剧化的张力,
而是携带着漫长冬季
与静默森林的宁静,
一种深藏于心灵的安详。

这首歌的美,
不在装饰,而在克制。
每个乐句都带着自然的呼吸节奏,
唤起一种境界:
人在其中与自然的静默融为一体。
它虽名为“摇篮曲”,
却并非只为婴儿而作——
它抚慰的不只是孩子的梦,
也抚慰听者的心灵,
让人回忆起语言尚未诞生之前的宁静,
回忆起所有歌声的母体——沉默。

里加男孩合唱团
以晶莹剔透的精确度
演绎了这首作品,
展现北欧合唱传统的极致之美。
他们的声音纯净而温暖,
克制而不紧绷。
指挥的节奏极其细微,
让每一个词语都如露珠闪光,
让每一次停顿都有雪的重量。

男孩们站在柔光中——
神情安静,目光微微上扬。
没有夸张的表情,
没有炫技的姿态;
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集体的宁静。
音乐才是真正的主角,
而他们,只是它的容器。
舞台下的乐手亦然——
他们的乐声与人声交织成一体,
几乎无法分辨
哪是弦乐,哪是呼吸。

这不仅是一场演出,
更是一种仪式——
一种“纯粹之声”的显现。

男孩合唱的艺术,
存在于人声与天音之间的临界点。
那尚未变声的嗓音,
既未完全属于童年,
也未步入成人世界,
拥有一种仿佛否定时间的音色。
正是这种“介乎之间”的存在——
既不天真,也不世俗——
带来了超凡的听觉体验。
它悬浮、停顿,
不肯归属于任何一种身份。

这正是它的非尘世之美所在。
个体的声音在合唱中消融,
个人的意志与特征不复存在。
听众被这种和声所吸引,
也随之进入一种精神的匿名之境。
歌者、乐手与听众的界限被抹去,
整个空间似乎在同一次呼吸中共振。

这便是男孩合唱的形而上学秘密:
它将个体融入和谐,
将孤独化为共鸣。
让人们在短暂的时刻里,
感受到“众声合一”的可能——
那是一种超越自我与时间的统一之象。

里加男孩合唱团的这首歌
实现了一种罕见的奇迹:
它让音乐成为一次“集体纯真”的体验。
那不是怀旧,
而是一种启示——
在人声的流动中,
世界仿佛以自身的声音
温柔地开口歌唱。

在男孩合唱那晶莹的声音里,
个体的界限被温柔地消解;
声音化为集体的呼吸,
而“我”在其中暂时消失。

那是音乐最深的奇迹:
它让人以声音的方式进入存在,
又以存在的方式被声音吞没。
合唱成为隐喻——
个体与整体的融合,
自我与世界的统一,
也是短暂的、超凡的宁静之境。

在那一刻,
人类的声音仿佛不再属于人,
而是属于光、属于空气、
属于宇宙那缓缓呼吸的无名之心。



附:
【一首拉脱维亚摇篮曲伴你进入甜蜜梦乡(里加男孩合唱团)-哔哩哔哩】 https://b23.tv/a1vOwZA

吴砺
2025.11.1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