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回复: 0

[散文] 沙漠之乐,永恒之息:波斯新年的音乐

[复制链接]

9375

主题

202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236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沙漠之乐,永恒之息:波斯新年的音乐

                                                     ——观看【波斯古典乐器演奏迎新年 · 哔哩哔哩】




           一


一开始——
是细密的鼓声,
不响,
却敲在人心上。

乐手们席地而坐,
仿佛在冥想。
他们的身后,
是闪着光的沙丘,
稀疏的树丛,
微微起伏的风。
这一切,
仿佛在告诉我们——
这首歌来自何处。

接着,
一个年轻的女子开唱。
她的声音,
悠远而流动,
如一条细小的河,
在静止的空气里延展。
当旋律第二次回旋,
她的面容已完全沉醉——
只有歌声还在呼吸。
那声音像来自远古的召唤,
触及灵魂深处
最柔软的一隅。

忽然,
节奏明亮起来。
她笑了——
一个娃娃般的笑容,
甜美,闪光。
在她周围,
乐器一一苏醒:

达夫鼓、都塔尔、桑图尔、
通巴鼓、塔尔琴——
每一种音色
都在恰好的时刻出现,
让欢喜层层叠起。
那声音盛放——
如百鸟朝阳,
迎接黎明的到来。

众人轻声和唱,
面上泛着蜜的光。
旋律闪烁,
像沙漠深处的甘泉——
清澈、晶莹、鲜活。

这旋律——
似曾相识,
却无从想起。
它属于这片土地,
没有诗人式的忧伤,
却有一种天生的平和与热情,
对生命的爱,
静静而深沉。

而那席地而坐的姿态——
让我思索:
它是来自古印度的禅坐?
还是波斯早于佛教
便已拥有的
身体的语言?




            二


一切从静默开始——
一圈乐手
席地而坐,
他们的乐器安放在膝前,
像沉睡的鸟。

第一个心跳
来自达夫——
轻柔的雷声
滚过沙丘。
并不响,
却在心底震颤,
唤醒灵魂深处的呼吸。

旋律升起,
如沙丘上方的空气闪烁——
那不是悲伤,
也不是欢愉,
而是记忆的回声。
它旋转着前行,
不是向远方,
而是向内心的静。

年轻的女歌手微笑,
她的声线在音与音之间微微弯曲,
每一个细微的半音,
都在悲与光之间呼吸。
音乐在倾听自己——
这就是虔诚的声音,
当它已忘却
“虔诚”这个名字。

在她周围,
塔尔、桑图尔、都塔尔、通巴鼓
依次响起,
像祈祷的回应。
没有领唱,
没有起点,
也没有终点——
只有聆听的统一。

沙漠静静注视,
光倾泻在每一张面孔上。
在他们的静止之中,
大地也在低吟。
这首歌
不是在土地之上唱出,
而是由土地自己唱出。

这并非设拉子诗人的哀歌,
不是流放与神秘的吟诵。
它更朴素——
一种人间的欢愉,
无需比喻,
在节奏与平和之间呼吸。

他们盘腿而坐——
那姿态
早于寺庙,
早于信仰。
不是从印度借来,
也非佛陀赐予,
而是从大地本身诞生——
身体记得
如何不动地祈祷。

通过这样的姿势,
通过节奏与呼吸,
古老的文化
在东西之间再度相遇。
波斯的鼓,
中国的琴,
日本的笛——
都在同一阵缓慢的风中
呼吸。

因为艺术长存,
并非因为它不断前行,
而是因为它能回旋、能聆听——
在每一次
音与音之间的沉默中
重新发现自己。

在这旋转之中,
时间变得温柔。
世界重新开始,
不是以喧嚣与盛典,
而是一记掌心的鼓声,
一抹笑容
在沙漠的光中闪烁。




            三


这首波斯歌曲体现了古典民间抒情的本质——
一种简约与精致的融合。
它的旋律语言根植于波斯的 Dastgāh 调式体系,
却展现出超越形式的自然流动。
旋律如风中缓缓的线:
清澈、婉转,
而从不繁复。
由 达夫 与 通巴鼓 构成的节奏,
像一颗微弱的心跳,
让歌声回落于大地的脉动。

整首曲子营造出一种神秘而亲近的氛围。
它存在于时间之外——
既非单纯的欢庆,
也非纯粹的忧伤,
而是一种沉思的问候,
以呼吸与静默迎接新年的来临。

演出融合了自律与即兴——
这是波斯艺术的典型特质。
女歌手以极细微的颤音与音阶变化
展现了悠久的口传传统。
她的歌声不费力却充满情感;
一个微笑,
便让忧伤化为光亮。

乐队回应细腻而克制:
桑图尔、塔尔、都塔尔、达夫、通巴鼓
如对话的声音——
出现、退去,
相互聆听。
整场演奏无指挥、无等级,
是一场有机的对话。
这正是苏菲美学中的“合一”(tawhid):
每一个声音虽各自独立,
却共同参与赞颂与更新的仪式。

视觉上,
沙丘、光影与姿势
与音乐的精神融为一体。
极简的风景放大了旋律的纯净。
镜头的轻缓移动,
与节奏的呼吸一致。
大地成为琴身,
地平线成为无形的五线谱。
音乐不是演奏在沙上,
而是生长于沙中。
这种声与景的合一,
正是波斯艺术永恒的追求——
艺术、自然与灵性动作的统一。

它不同于文人音乐的忧伤——
那种关于流放、爱情与神秘的诗意。
这首歌来自民间的平衡,
它赞颂平凡,
以温柔之心述说生命。
若设拉子的诗人歌唱神圣的距离,
此歌则歌唱当下的在场——
一起坐着、微笑、呼吸的幸福。

视频中席地而坐的姿态,
源远流长。
在佛教传入前,
古伊朗与印度雅利安族群
已以此冥想、祈祷。
从阿契美尼德到萨珊浮雕,
人们以坐姿象征安定与灵魂的集中。
后经丝路交流,
与印度禅坐传统互相影响。
今日的波斯坐姿,
不是借来的形式,
而是欧亚沉思文化的遗产——
一种谦逊、
亲近大地的聆听之姿。




             四


波斯古典音乐的意义,
不仅在于它保存了古老的声音体系,
更在于它呈现了一种与现代速度相对立的时间观。
它的核心,不在进展,
而在回旋。
旋律如风中的线,
随呼吸而生,
随静默而止。
那是时间的雕塑,
以循环与顿挫
表达灵魂的层次。

在加速的时代中,
这种“回旋的时间”弥足珍贵。
它提醒我们:
创造不在前行,
而在停留与倾听。
这便是波斯音乐的哲学——
艺术是灵魂的节律,
不是技巧的展示。

这种精神与东亚美学
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中国古琴的“散音入空”,
日本雅乐与能乐的“间(Ma)”,
皆重声与静、存与无之间的呼吸。
波斯音乐中的微分音与延迟节奏,
正与“留白”的理念相映成趣。
两者以不言之美,
追求超越语言的共感与宁静。

当波斯乐手席地而坐,
以手鼓唤起天地的回声,
我们似乎同时看见——
古琴在竹林回荡,
能乐演员微微颔首。
他们来自不同文明,
却共同揭示一个永恒真理:
音乐是灵魂与世界的对话,
而美,是静谧中流动的时间。




           五


观看《波斯古典乐器演奏迎新年》之后,
我感到那音乐中的节奏、平和与光,
诉说着一种不以盛典为名的更新——
那是一种倾听,
一种呼吸,
一种与大地同在的庆典。

这首诗汇聚学者的洞见
与聆听者的静默,
赞颂波斯古典音乐
作为桥梁——
连接大地与呼吸,
连接声音与静默,
连接东方的记忆与西方的耐心。

在每一次停顿里,
我们都能听见古老的真理:
音乐不是表演,
而是聆听——
聆听那永恒的节奏,
在我们心中回荡。

附:
【波斯古典乐器演奏迎新年-哔哩哔哩】 https://b23.tv/R2hyFsa




吴砺
2025.11.10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