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回复: 0

[散文] 雪的三重奏:江、溪、山的冬日心境

[复制链接]

9389

主题

202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265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雪的三重奏:江、溪、山的冬日心境


             第一部 雪霁之后,江水重新呼吸
                                   ——观看王维《江干雪霁图》



           一


最初看到这幅画,
只是视频里的一瞬。
它淡得像一口轻息,
静得仿佛世界从未喧嚣过。
要写下它,
我必须先让自己的心
慢慢沉静,
直到能听见雪
在无声处落下。

江面摊开——
宽阔,柔和,
左侧的水
几乎与天空融成一体。
水、天、地
被淡墨抹成一条
温柔的横线。

小山光洁,
树只在岸边栖息。
对岸的雾与枝影
勾成被时间抹淡的回声。

一座小桥
安静地连接两岸,
像闭着的眼帘。
渔船上
吊网轻垂;
四群鸟
划过柔软的弧线,
另有几只
静静停在岸边。

支流向内,
雾气在山凹
聚成微暖的白。
雪的颜色、
水的颜色、
霁后的清色——
像三种呼吸
柔软了整个天地。

几株树
还留着未落的红叶;
江边房屋
屋顶积着轻雪。
两个人在雪地里交谈,
仿佛声音
从大地深处升起。

唯一的浓墨
是那一小片竹林;
其余的一切——
房、树、山、鸟——
都在同一节奏里
缓缓舒展,
像世界终于记起
如何温柔地存在。


              二


这不是暴雪后的雄景,
而是长久静默后的雪——
轻,却能洗亮世界。

山坡以雪勾成缓线;
江水在冬天
变得更宽,
像胸口悄悄打开。
远岸平和柔软,
所有的崎岖与颜色
一夜之间
被雪温柔抚平。

这一幅画
可望、可居、可游、可行——
是一处可以住进去的宁静,
让心
慢慢沉入其中。

我想起王维: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只有雪,
最适合表达
这空灵的心境。

简朴的小桥横江;
山后,一艘小船
只露半只船头——
像未说完的话,
像未走完的旅程。

这是清澄、悠然的冬天:
不是孤独,
而是留给呼吸
最温柔的空处。


            三


鸟群画出
轻柔的弧线,
像风把墨迹
轻轻提起。
它们的飞动
让寂静更深,
却不惊扰任何事物。
水面在它们身下
淡得像一念。

画卷尽头,
一间小屋隐在树石之间,
与开卷处
遥遥呼应——
完整而自足。

雪洗尽尘世的硬度;
在这里,
连忧伤
都变得轻软。
心在此地
学会了无边界地安坐。

这就是王维的世界:
空、静、简、澄,
以空度物的慈意。
山在呼气,
江在倾听,
带我们重新看见
万物的真形。




                 第二部 当雪成为一种自己的语言
                                     ——观看王维《江干雪霁图》

          一


这幅画——
无论是真迹或传说——
像一口憋久的气
在雪霁之时
缓缓吐出。

江面如纸,
天空用淡墨写字;
小山是轻轻的字音,
被雪读出轮廓。
窄桥横卧
不是为了隔开,
而是让寂静
从一岸走向另一岸。

两个人
在雪光里低声交谈,
声音轻得像体温。
四群鸟
在空中写下
冬天的句点。

万事已被简化,
而简单之中
几乎溢满丰盈。


          二


画风从不自夸。
几笔成树,
一抹成山,
江水用留白替代。
那支手轻得
像思想的纹路,
软得
像记忆的边缘,
清得
连空处都获得了形状。


           三


它的光
偏向唐宋诗的气息——
那种
在呼吸之间停顿的诗意,
那种把雪
当作觉悟的
古老静默。

雪敲深巷成静;
白光让庭院
化为虚空。

山水成了经卷:
江是慈悲,
山是耐心,
雪是澄明的归返。
这样的冬天不苦,
甚至有一点甜——
仿佛大地得到温柔的赐予。


          四


为何千年之后
它仍能打动人?

因为这幅江岸
不仅是旧日世界,
更是我们心底
渴望的世界。

雪让负担变轻,
让杂音消失,
却保留生命的温度。

半隐的小屋、
小船的船头、
一片倔强的红叶——
让心
忽然宽阔。


             五


西方的冬天
常常是力量:
峡湾在格里格的和弦中矗立,
维瓦尔第的冬
像碎裂的冰,
亮而锐利。

他们的冬天咆哮、燃烧、
宣布自身的存在。

而这里——
冬天赤足行走。
它倾听,
不索求,
只希望你
再看一眼。

一个冬天
生于风暴;
一个冬天
生于呼吸。


             六


想想《雪景寒林图》:
雪写成交响;
想想格里格的协奏曲:
雪山在海上升起;
再想想维瓦尔第的冬:
冰裂、风紧、弦音如光。

把它们放在这幅画旁边:
这静静的江,
这在雪地里交谈的两个人。

三个世界的冬:
一个是风暴,
一个是冰霜,
一个是长长的吐息。

全是冬,
却各自不同。


            七


最后我们回到江边——
回到苍白的光,
回到缓慢舒展的水。

因为当雪
用这种语言说话时,
它告诉我们:

美无需喧哗,
冬天可以慈悲,
千年也无法抹去
一次清明的显现。

于是我们站在画前,
静静聆听——
直到江水重新呼吸,
而我们
随之一起呼吸。




              第三部 三幅雪图:江、溪、山的三声呼吸
                    ——观《江干雪霁图》《溪山雪意图》《雪景寒林图》


            一 江:霁色初分,水声极轻


雪后江面如被抚平的纸,
左侧水与天
彼此映照而不争。
树、红叶、鸟阵
以最少的存在
构成完整世界。

两个人在雪中交谈,
像从画外走进画里。
桥静卧光里,
小船露半只船头。
一切从容到极致——
连雪
都是温柔语言。

这是“可住之雪”:
不迫人、
不逼人——
只替你关掉杂音,
把心
放回江水的深呼吸里。


           二 溪:行旅在路上的雪意



溪山如旅途展开——
画卷从左到右,
像脚步在青石上回响。

风吹竹林,
挑夫的红与绿
成为雪中的火焰。
有人过桥,
有人奉茶;
冬未封山,
只是让生活
慢下来。

雪未真正落下,
却已无处不在。
“雪意”——
正是如此:
雪的前兆
轻轻改变人间。

这是行旅者的冬:
在路上,
不急着抵达。


             三 山:寒林深处的雪之交响



《雪景寒林图》
由山脉亲自谱写。
巨石拔地,
山脊被雪刻成锋芒。

寒林如万枝笔刷
齐举向天;
山谷深处的寺院
若隐若现。

雪以庄严
占据大地——
用重量、
用高度、
用让人仰望的气势。

人在其间
只是瞬息音符:
桥、屋、鸟鸣
皆被大山
收为背景。

若《江干雪霁图》是耳语,
《溪山雪意图》是脚步,
那么《雪景寒林图》——
便是冬
在天地间
奏响的第一声铜管。




尾声 三种冬天,三种心境


江,
让冬变得可居可止——
是心的安处。

溪,
让冬成为旅途伴声——
是身在路上的节奏。

山,
让冬升为天地主乐章——
是文明仰望自然的高度。

三者皆为雪,
却是三种不同的冬:
温柔的,
在路上的,
壮阔的。

它们共同构成
中国山水对冬天的三重诠释:

心的静处,
行的路径,
与天地的高处。


附:
【唐 王维 江干雪霁图 - 飘渺空灵,意境悠长,赋有神韵-哔哩哔哩】 https://b23.tv/FmUK7gZ
【盛世修典 | 刘松年(传)《溪山雪意图》-哔哩哔哩】 https://b23.tv/nFjzVdj
【盛世修典 | 宋代《雪景寒林图》-哔哩哔哩】 https://b23.tv/Ha8QomG




吴砺
2025.11.13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