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回复: 0

[散文] 千年江上初雪:一幅画卷的三重呼吸

[复制链接]

9401

主题

2031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294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前天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年江上初雪:一幅画卷的三重呼吸

                                                                    ——读赵干《江行初雪图》





           第一部 初雪与江同行



          一


我展开画卷——
千年的风贴上额头,
像一口薄薄的寒气
从远古吹来。

江水淡白,
天空未明,
雪刚刚落下第一点呼吸。
而船夫——
赤脚、
陷在湿泥与冷沙里,
依旧拉、依旧推、依旧弯着腰
顺从着江水的力量。

岸上的旅人
裹着厚厚的冬衣,
却仍冷得发抖。
这一幕
像一道锋利的冬风割进我心里:
有人握缰颤抖,
有人光脚劳作。
同一条江,
两种寒冷。


          二


画卷继续铺展——
像是电影诞生前
中国人独自发明的“长镜头”。

西方在教堂墙上
铺陈宗教故事;
我们在绢上
铺陈整条河的呼吸。

水上的小棚,
四根木桩,
一张升起又落下的方网——
渔夫的睡处、等潮的地方、
也是从河里托起生活的手。

两名纤夫在岸边拉船,
绳子勒进手掌,
泥泞没过脚踝。
雪没有怜悯,
没有胶靴,
没有遮蔽——
只有赤裸而真实的冬天。


        三


桥如一抹旧笑,
竹林弯在雪下。
有人取水,有人骑驴,
身影小得像落入空白的墨点。

柳下两只小舟前行;
浅水中,
两个赤腿的男子抬着船形大抄网——
像我们儿时河里的景象。

江心的高脚凳上,
老翁被竹棚围着,
一张大网在他身旁滴着冷水。
不远处,另一人收起空网,
单桨的小船
慢慢划开冬天的声音。


         四


竹栅栏的缺口处设着鱼网——
必经之路的陷阱。

三个人一同抬起巨网,
其中一人蹲在网中捞起银光。
伞上积着薄雪。

更前方,另一张网、另一艘船,
用石头抵住水中升网的阻力——
沉默的智慧,无需言说。

卷尾处,
孩子们缩成一团,
小火堆升起淡淡的烟。
老人推着独轮车,
孩子在前方拉绳——
与画卷开头的纤夫
构成一条无声的对角线。


         五


这不是一幅画,
是一段被照亮的生活。

芦苇、木桥、泥岸、雪枝、
风与河的合声——
都在同一口气里呼吸。

孩子的颤抖、纤夫的肩膀、
冻僵的指尖……
我不是在“看”他们,
而是在“认出”
自己曾经的冬天。


         六


三百七十余厘米的绢,
轻轻容下了一千年的时光。

墨线鱼鳞般闪动,
枯树与桥拱的简笔
仍像刚刚落下。

赵干不画帝王、仪仗,
他画无名者:
渔夫、行人、纤夫、孩子。
这幅画的伟大不在技巧,
在真实——
真实的生活
本身就是光。

我读完整卷,
仿佛看了几个小时的纪录片;
而整个画面
清新得像咬下一口脆生生的黄瓜——
透明、直接、毫无距离。

古人活着的样子
从千年前
亮堂堂地走向我。




           第二部 江河记得



         一


长卷再次展开——
江河重新呼吸,
一千年的寒意
在眼前重新点亮。

初雪像轻灰般
落在长江缓慢的脉搏上。

赤脚的纤夫拉着绳索,
呼吸像细烟
从冬季深处升起。

旅人颤抖,
而船夫不停步——
两种冬天
写在同一幅绢上。


         二


一幕又一幕,
像不愿结束的梦。

芦苇棚里抬网升起,
像河流递出的奇迹。
三个孩子围着火,
瘦得像三句被风吹断的小诗。

老人推车,孩子在前方牵绳——
卷首与卷末
悄悄对话。


          三


鱼鳞的光,
退到后方的色彩,
显露出呼吸本身。

这是劳作、寒冷、忍耐的世界。
手在水里、风里、线上
一下一下重复日子的节奏。

普通的人,
被温柔且克制的笔墨
轻轻托起。


         四


空气里有唐宋诗句
隐隐作响:
冬旅的孤独、
雪落的无声、
路途的疲倦。

赵干不画隐士,
他画渔夫。
诗意从象征
变成生活。


        五


画卷像河流推进你,
一段段带你穿行。

你走着、看着、读着,
慢慢忘记自己
来自千年之后。


         六


另一幅卷子浮现——
《清明上河图》。
那里是阳光与人间喧闹,
这里是寒冬的忍耐。

但两者共有的——
是一个时代
最真实的呼吸。


        七


留下的不是宏大,
而是怜惜。

画家的温柔清醒
让一个世纪
继续在薄冰下
发出低声的回响。




            第三部 图像在深处发光


        I


长卷再次被卸下封印,
风从千年前
缓缓升起。

雪薄如尘,
江水深而缓;
纤夫的步子沉入
冬天的脊骨。

有人颤抖,有人沉默,
同一条长江,
承受两种冬天。


        II


画面向前——
淡墨推动的时间。

抬网升起如水底之月,
竹林伏雪,
孩子缩在火边,
像三句被寒风切断的小诗。

首尾的斜线
贯穿整部生活,
正如河流的暗脉
贯穿大地。

水纹闪着光,
桥、岸、竹、芦苇反复出现,
生活本身
以呼吸的方式
重新被看见。


        III


赵干的笔
将生活写成语言。

无名者的世界沉静、克制,
动作干净,
每一笔都像一条
刻在水里的诗句。

色退至身后,
墨与留白
承担了整个冬天。

真实成了美,
沉默成了温柔。


          IV


这画的寒意
让诗句浮现:

柳宗元的孤舟,
冬旅的荒凉,
林逋的清影。

但赵干让诗意落在
真正的人的肩上——
赤脚、竹篱、饥寒、抬网。

一首无字长诗
从雪中站起。


       V


你走进画卷,
如走进时间。

没有断点,
没有旁白,
只有生活本身
在静静发光。


       VI


你想起《清明上河图》。
热闹与萧瑟
遥遥对望;
两个时代
都把百姓的呼吸
完整留下。

这是中国绘画
留给世界最温柔的遗产。


       VII


最终发亮的——
不是雪,也不是江,
而是画家眼中
那一份沉默的怜惜。

他以墨为舟,
将自己的时代
从薄冰下托起,
让它的呼吸
穿越千年仍然温热。



附:
【五代南唐 赵干 江行初雪图(全卷)-哔哩哔哩】 https://b23.tv/im4j4mN
【20130628《殷瑗小聚》中國美術史_趙幹_江行初雪圖(蔣勳)-哔哩哔哩】 https://b23.tv/EZfsIqd




吴砺
2025.11.17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 桐币 +15 收起 理由
墨研 + 5 2025年第一场雪桐城20251117
浮生一梦 + 1 + 10 在时光的洪流中驻足流盼,静待花开。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