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0962
- 积分
- 16
- 威望
- 3
- 桐币
- 0
- 激情
- 4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4-5
文都童生
- 积分
- 16
鲜花( 0) 鸡蛋( 0)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才女”,她与林徽因属于“新月派”仅有的两位女诗人;虽然其著述不多,留下来的作品相当有限,但她的文字却有鲜明的特色,品格独立。她,就是桐城派鼻祖方苞的后代———方令孺。1930年夏,经邓叔存先生介绍,她来到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并最终与杨振声、赵太侔、闻一多等人凑成了“酒中八仙”…… 方令孺 (1897年~ 1976年),安徽桐城人,散文作家和女诗人,方苞的后代。1923年留学美国,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读书。1929年回国,之后出任国立青岛大学讲师和重庆国立剧专教授。1939年至 1942年任重庆北碚国立编译馆编审。1943年后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49年后被选为上海市妇联副主席。 1958年后,曾出任浙江省文联主席。 1976年 9月 30日,方令孺病逝。 方令孺留下的诗文并不多。1945年 12月,其散文集《信》出版,这是方令孺 1949年前出版的唯一一部作品,内收作品:《信》、《你们都是傻子啊》、《琅琊山游记》、《游日杂记》、《南京古董迷》、《家》、《悼维德》等。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方令孺散文选集》,卷首有巴金写的《怀念方令孺大姐》(代序 )和罗荪写的《序》。其中,收录了 22篇散文,还附录了 18首诗歌。 1923年,方令孺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随丈夫陈平甫,带着长女陈庆纹前往美国留学,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学习,后转入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文学。1929年,她随丈夫一起回国,但由于夫妻间矛盾激化,他们之间的婚姻生活终告结束。1930年 5月,方令孺在南京玄武湖与徐志摩、陈梦家邂逅,又结识了在中央大学任教的胡怀琛、宗白华、吴宓等人。后来,这些学界名流组成了南京的文化沙龙,方令孺参加其中,并受他们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徐志摩帮忙《诗刊》创刊 , 1930年夏,经清华大学教授邓叔存介绍,方令孺来到了青岛,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讲授《昭明文选》和《大学国文》。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教师之一,方令孺有着教育家的本色,是典型的学者型作家。而刚刚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则聚集着一批文艺界精英,校长杨振声是五四时期就很著名的文学家;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闻一多是著名诗人;外文系主任梁实秋是散文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此外,还有小说家沈从文、诗人学者陈梦家、散文家吴伯箫等。 正是受到他们的影响,方令孺开始了诗歌创作。1930年秋天,方令孺同陈梦家商议,打算在《新月》之外再创办一个专门发表诗歌的刊物。后来,陈梦家去了上海,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徐志摩。对此,徐志摩很高兴,马上发信四处收稿。 1931年 1月,《诗刊》创刊。这个名字就是根据方令孺的建议起的。闻一多还在上面发表了他的压卷之作《奇迹》,方令孺则发表了她在青岛创作的《诗一首》: 爱,只把我当一块石头,不要再献给我,百合花的温柔,香火的热,长河一道的泪流。 看,那山冈上一匹小犊,临着白的世界,不要说它愚碌,它只默然,严守着它的静穆。 在陈梦家所编的《新月派诗选》里,收入了方令孺的《灵奇》和《诗一首》两首诗歌。《灵奇》一诗,和她的其他诗歌一样,诗歌意境新奇而优美,令人如入画境。陈梦家热情地赞扬她的《诗一首》:“是一个清幽的生命河中的流响,她是有着如此严肃的神采,这单纯印象的素描,是一首不经见的佳作。” 带着一个女儿生活相当孤独 据说,方令孺貌似影星白杨,但还要高雅一些,是一位极具才、情、趣的女性。她温文尔雅,举止娴静,仪态万方。但通过这个时期的诗歌,我们可以窥视方令孺的内心世界:来青岛时,方令孺已经33岁,不仅独居,而且还带着一个女儿。因此,在她的诗歌中,打上了生活的印记。对此,梁实秋曾回忆说:“她相当孤独,除了极少数谈得来的朋友之外,不喜与人来往。她经常一袭黑色的旗袍,不施脂粉。她斗室独居,或是一个人在外面彳亍而行的时候,永远带着一缕淡淡的哀愁。” 为了排解孤独凑成“酒中八仙”在 青岛的两年时间里,方令孺结识了不少文学界的朋友。根据梁实秋在《方令孺其人》一文中的回忆,在闻一多与方令孺成为好朋友后,梁实秋也得以结识了方令孺,当时的状况下 ,“消愁解闷唯有杜康了”。后来,在杨振声的提倡下,每个周末,他们一行人至少有一次要“聚饮于顺兴楼或厚德福”。其中,杨振声、赵太侔、闻一多、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和梁实秋属于“好饮者”。 但是 ,因为只有七个人 ,再加一位就成“八仙”了,后来,经闻一多提议,他们也把孤独的方令孺邀请进了这个“小圈子”,由此终于凑成了“酒中八仙”。随后的日子里,他们猜拳行令,共同度过了两年快乐的时光。但是,由于“何仙姑”方令孺不太能喝酒,稍微喝一点便会面红耳赤,大家也就不再勉强她了。现在想想,在那个年代,能与一帮喝酒的男人聚在一起,也够特立独行了。 1932年,国家正在危难之中,上海发生了“一二·八”事变。方令孺与许多富有爱国心的教授一样,为国事忧愤,又因为长期独居积郁成疾,患上了甲状腺亢进的疾病,身心十分痛苦,于是辞去了在青岛的教职,寓居北京姐姐家养病,不久又转南京养病…… 就这样,八仙虽未过海,但各奔东西,杨振声免职,闻一多等人离校,只留下赵太侔和梁实秋二位先生。 方令孺虽然有些特立独行,但她并不缺少朋友。或许,对她来说,这也是一种慰藉。 ■悼念徐志摩 “他是人人的朋友” 自从 1930年 5月方令孺在南京遇到徐志摩后,两人就成了很好的朋友。1931年 11月 19日,新月派“主帅”、著名诗人徐志摩乘飞机时,在济南失事身亡,国立青岛大学的新月派同仁十分悲痛。这对方令孺的打击颇重。 得知噩耗的三天后,方令孺就写下了著名的悼文《志摩是人人的朋友》。在文中,方令孺赞叹徐志摩:“志摩有温存的性质,肯为朋友间的事尽心,并且他又是那样有兴致有毅力,能同世界文艺活动衔接……我常想,他那样有无限无边的写作力,是因为他有一个不衰老的心,轻和的性格,同火热的情感。”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