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1852
- 积分
- 36073
- 威望
- 2174
- 桐币
- 7153
- 激情
- 2930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680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4-22

版主
  
- 积分
- 36073

 鲜花( 55)  鸡蛋( 2)
|
(转自偶的空间)
吃该吃的 做该做的
想必很多人都说过这样的话:我不喜欢,我没兴趣,我不爱好,我不想做等等。这些话听起来合情合理,说者自由,无可厚非,实属正常,但正常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仔细回味一下这些话,却折射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不大,最大的差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的思维就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最多的体现在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中来。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有较为成熟的思维方式和稳定的价值观,这是立世之本,成功人的价值观比一般人稳定的早。一个人的作为更多的应该是于自己承担的责任相联系,理性多一点,感性少一点,凡事多看看应该不应该,而不是喜欢不喜欢,这才是成熟的思维。
吃该吃的,既是常识,也是习惯。这种健康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不是有啥吃啥,也不是想吃啥就吃啥的年代,而是该吃啥就吃啥的年代。吃东西是为了摄取营养,满足人体所需,而不是只为饱眼福和口福。你喜欢吃的,不一定有你需要的营养,甚至对人体有害。如那些油炸、碳烤、膨化、果脯、碳酸饮料及各种精细加工的垃圾食品,这些都对人体有害,造成诸多健康问题。那些有毒有害的东西,难道因为好吃、喜欢吃,你就吃么?即便是无毒无害的食物,还要讲求养生之道,在吃上有诸多讲究,不可乱吃一气。如果出于无知,那是过错,如果明知故犯,那就糟践自己。说的重些,就是只为满足自己,而无视健康的责任。这种人是不太明智的,连不正当的生理欲望都无法控制的人,是很难作为和圆满的。健康是吃出来的,疾病也是吃出来的。现代人的很多疾病就是因为吃的太多而又不合理导致的。不少遭受疾病困扰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那张嘴,胡吃八吃,想吃啥就吃啥,只要喜欢,吃的过瘾,就全然不顾,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此,吃不出毛病才怪呢?等问题严重了,躺进医院了,人财两空了,再怨天尤人,哀叹老天对自己的不公,晚矣。所以,接受健康的忠告,管住自己的嘴巴,吃对健康有益的该吃的而不是有害健康喜欢吃的。当然,该吃的不一定就是很好吃的,养成习惯很重要。
做事如同吃饭,也应该做该做的,而不是喜欢做的。很多人思维僵滞,观念陈旧,把自己关进思想的牢笼,生活在条条框框之中,不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不与时俱进,看不见机会,却有苦于没有机会,甚至怨天怨地,可怜兮兮。其实,上帝永远是公平的,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生活中的机会很多,就看个人如何把握。很多人却乏眼光,又不单纯,自己没脑子,又不借用别人的脑子,很多时候用一个不喜欢没兴趣来拒绝机会,自然再多再好的机会也无缘。话说得很轻松,而损失却很惨重。尤其是那些被称之为改变人生命运的重大机会,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据研究,这样的机会在人的一生中只出现3-5次,而每次停留的时间只有7秒钟。可见机会之珍贵和来之不易,这也是绝大多数的人抓不住机会的原因了。人生最大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你娶了张三就不能娶李四了,但如果你娶错了张三,那么李四就是牺牲的代价。也许你会对现在的选择很满意,但其代价是你放弃有更好结果的机会。据调查,大部分人在抉择上是错误的,假如人生可以重来,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如果面对机会,养成思考的习惯,多一些理性的分析判断,多一些好奇和求证,而不是把喜欢喝爱好做挡箭牌,也许机会就会离我们很近。当然,前提你得是个有想法的人,需要机会的人。梦想就是生命,没有梦想就是没有生命,机会永远不属于没有生命的人。
其实,人只要活着,都是有想法的,除非是死人。人活着都有生活的目标,并都在为达到目标打造阶梯,很多时候不是一个喜欢和爱好了得。现实中可以说真正生活在兴趣爱好中的人极少,因为人生有很多无奈由不得自己,很多人还是选择了现实需要而不是喜欢的兴趣爱好。很多人在做着自己从不喜欢的事,并因此有了“干一行爱一行”的说法。爱一行干一行,固然很好,但这个世界往往阴差阳错的不尽人意,让你选择的机会往往少的可怜,让人无奈。以大学生就业为例,80%的找不到对口专业,就目前形势,能有个差使做就不错了,那还管兴趣爱好,不喜欢,也得干。事实上,很多学生选择专业时就已经不喜欢了,他们并没有选择正真的爱好,而是选择的“考大学——拿文凭——找工作”这条父辈遗传的渠道。如此,离所谓喜欢就更大相径庭,牛唇不对马嘴了。
很多人在做着自己感觉喜欢其实并不怎么喜欢的事,就像说裸体的皇帝身上的衣裳多么多么华丽一样。很多所谓喜欢的言辞是很容易原形毕露的。你说你对某事喜欢的不得了,甚至大有献了青春献终身之意。但如果停发你三个月工资,你会如何?还喜欢的无怨无悔么?没准你是第一个跳出来骂娘跳槽的。自私是人的本性,即便那些情操高尚的人也离不开利益,只是有眼前的,有长远的,有小的,有大的而已。严格来讲,只有儿童才有资格说喜欢不喜欢,凭喜好和情绪做事,因为儿童毕竟没有长大,没有价值观和责任可言。而大人则不同,如果也像孩子那样行事,只说明年龄是大人,而思维却是儿童。从另一角度来说,兴趣爱好也是建立在条件基础之上的,多数情况下,只有在成功之后才有资格谈兴趣爱好,成功之前,就得先做该做的事。事实上,很多的喜欢都因为缺乏优越的条件而只能停留在喜欢阶段。举个例子,中国人赛车为何提不起来,不只运动项目滞后,更重要的是缺乏条件支持,你想一辆好的赛车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你有条件玩爱好玩潇洒么?
应该是绝对的,喜欢是相对的。人生不论干什么,都是为了生活的目标,而实现目标的载体有多种,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譬如。你的目标是到北京城,是步行?骑车?大巴?火车?飞机?那种方式更容易更快的到达目的地呢?这就是载体的选择问题,而选择是自由的,是不需要条件的。现实中有一个很让人迷惑的现象,就是大部分人只注重眼前,求快,而不求保障,他们很现实的喜欢干一天活拿一天工钱,以消费的方式供养那些更高生活层次的人,这种人一生都在辛苦,干的时候有,不干的时候就没有,而早晚都有不干的那一天。感觉上的快,其实就是最慢的。少数人选择了十年磨一剑的方式,不论大成功小成功,结果都好的多,看着是慢了,但最终是快的。识机握机,做该做的事,努力拼搏三五年,实现人生目标,和一辈子舒舒服服永远达不到目标,熟快熟慢呢?很多人自以为找到了喜欢的满意的载体,被别人定价出卖时间,结果用一生的努力也没有到达,最后的结果是个零,空留诸多遗憾,等明白过来,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了,个人创业已成主流。有这样的现象,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太太,因为借助载体,几年的努力,其结果超过戴博士帽的才子一辈子。虽然社会分工有所不同,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来做一个事,但每个人对机会都不是唯一,而机会对每个却是唯一,人生也没有回程的船票,选择决定了一个人活法。
就是真喜欢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世事充满变数,变是唯一的不变。所以人活着就要适应变换,以变应变。20年前的大学生跟香饽饽似地,人见人爱,现在却成为每年600多万人的就业难题,考大学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唯一出路么?20年前炒股,炒啥啥赚,现在呢,高台跳水,一落千丈,炒股还是发财梦的唯一摇篮么?时过境迁,诸多变化你能装看不见,无动于衷么?你能仍然凭喜欢去做么?危机后面是转机,以变应变才是出路。说到底,还是要打破思维定势,抛弃过时观念,与时代同步;多掌握有价值的资讯和观念,多与积极的成功的人为伍;多为自己的成功找理由,少为失败找借口。很多成功的人都不是凭喜欢做事的。如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兹,其实盖兹做微软也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是把握了互联网的趋势和优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拿着望远镜看世界的。盖兹做事靠的是眼光,做的是该做的,而不是喜欢做的。盖兹成功之后,才做了喜欢的事,如捐助财产做慈善。
你说你很喜欢,但你喜欢的却带不来你需要的,而你不喜欢的却能带来你需要的,到底应该如何呢?做应该做的而不是喜欢做的。马来西亚有个叫李金诚的人,自幼孤儿,小学二年级文化,生活所迫,到26岁时就做了32个行业,可谓经历不凡,但最终却一贫如洗。后来因为一个机会的把握,勉强自己做了一件十分不喜欢做的事,彻底改变了人生命运,成为被需要被尊敬的人,曾多次应邀到哈佛大学做演讲,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提升自不必说。他有两点感悟:一、兴趣爱好不当饭吃,二、要做有积累的事。看似朴素,却发人深醒。再说有病吃药,想必没有人喜欢吃药,但为何还要吃呢,甚至冒着被戕害的危险也要吃,需要而已,应该而已。应该做的你不喜欢,那你是否喜欢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是否喜欢环游世界?是否喜欢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否喜欢老人晚年幸福的生活?是否喜欢成为被需要被尊敬的人?是否喜欢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的梦想?想必没有人不喜欢这些,而这些远不是凭喜欢就能获得的。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给勤奋努力的人准备的,唯一的途径就是从做该做的开始!
最后讲个不是故事的故事:有两个人,都很勤奋能干,他们兢兢业业,建造起了美丽的房子。最后,一个人拿着工钱走了,继续为生活奔波;而另一个人却成了房子的主人,世代享受。同样的努力,同样的付出,不同的结果。想想,你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呢?当然,至于应该不应该,没有清规戒律和强求,完全是一个人的价值趋向,取舍自由,仅此而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