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段带有真实性的历史故事。+ A9 m& P0 h8 n- e% l
: b" q$ m1 { @& v+ c境主,是指当时任桐城地方的县令,为一境之主。庙,是当地百姓为纪念境主,为其修建的庙宇。亲夫潭,是境主夫妻遇难相会的地方。
# O& H2 V- [" H0 a( B" l v0 W3 |
相传在唐朝贞观年间,桐城遭遇了一次特大干旱,塘塥见底、河水断流,田地龟裂,草木皆枯,民不聊生。作为当时一境之主的张姓县令,心急如焚,每日都顶着烈日在郊外为民求雨。连求七七四十九天仍无效果。一日,有山民告知:龙眠深山一处有两口龙井,一口为风井,一口为火井,下火井求之则天晴,下风井求之则降雨。张县令听说,不及多想,当即骑上一匹白马,携带供品来到风井求雨。张县令虔诚终于感动天神,天神问道:“张县令,念你爱民心诚,求雨心切,决定赐雨,你是要上马雨,还是要下马雨?要多大雨点?”张县令不解其意。天神再言:“上马雨即你上马就行雨,下马雨是等你回县衙再行雨。” 张县令因求雨心切,便不加思索地说:“我要上马雨,雨点要梨子般大。”言毕,张县令翻身上马,暴雨即至。梨子大的雨点来之迅猛,转眼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白浪滔天。张县令行至无常庙(地名)处,马失前蹄,张县令与白马分离,被水冲走。3 n P q# e+ i$ g
7 l' Q9 v- S, _5 C1 r0 J白马失蹄处留下一个深水潭,有巨石留于水中,石似马形,人们认为这巨石是白马变的,故将此处称为“石马潭”,现被水库的水所淹没。另外也有传说,白马是被洪水冲走了,顺龙眠河而下,流过桐城城区,南下至某地,后该地名称之为“白马”。
8 _# I2 i. v0 w6 M' ]5 ]- b% f. O& x: z1 c
境主张县令落水后,顺着龙眠河,也向桐城城区方向漂去。此时,他的夫人抱着孩子站在钓鱼台(原桐城西北老城墙)处,正向龙眠方向眺望,听人说,境主老爷落水了,便纵身跳入水中。说来也奇怪,境主夫人和孩子落水后,竟然逆向漂行,与顺河而下的境主老爷在孙家岭(地名)山脚下会合。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便将他们的会合处起名为“亲夫潭”,并在附近为其修建了的一座庙宇,起名为“境主庙”。1958年国家在此处修建了水库,水库也因庙而得名为“境主庙水库”。而境主庙也因此淹没在水库中。
' d# G$ y) y3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