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2|回复: 1

[书法] 现代书法教育更改了中国书法最核心的价值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116

回帖

30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0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3-27 15: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书法教育更改了中国书法最核心的价值 [转帖]

作者:bszzg
1,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所谓现代书法教育更改了中国书法最核心的价值——使这一门艺 术变得浅薄无聊,徒有其名。在学院为人师者岂可不慎乎!
现代的书法教育弄得后生们不会看字了。比如,若有一张文雅亲切,法度谨严,与作者本人精神紧密相连的好 字他看不了,或者觉得不过瘾;一张哗众取宠,笔墨狼藉,人格萎缩或者与其人没有任何关系做出来的字 他反而说好。这真是怪事!
曾印泉认为:改变此现状的第一步:必须革除意识形态的干扰,首先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书法史。

2,书法这东西是不是可比附于西方美术的艺术?如果不,那它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可不可以像绘画一样离开作者本人谈好坏?如果离开了作者的笔迹性格,像王大教授说的向壁搞一种艺术书法(制造展览书法的效果)出来,到底有没有难度?有没有文化继承和构建上的意义?


3,惊醒我们的是拍卖行的锤声,那些卖家和买家他们不教书法,也不高书法创作,更不钻研理论,他们遵循得是与古代书法传统基本一样的原则,这个原则即离不开作者的精神世界。
如书法界,鄙人知道刘涛和白谦慎他们都写字,但是那些书法专业教出的学生会认为他们的字不好,就像某些人评论启先生的字一样。殊不知他们的字是自己问学之余自然酿造出来的,与他们学问密不可分。如果他们的形式超过了古人,他们就有了创造,人们可以追索这种创造。如果他们达不到古人的高度,他们就的认命。我以为这才是学书法的正途。现在一些学生什么都不干,字倒是你帮我、我帮你造得适应了展厅的气氛了,挺吓人,但是那不过行尸走肉耳。

4,有人说“如果是老邓的字,老江的字,老胡的字,你喊多少都有人要。”,我觉得我们应该服气。因为书法在历史上从没有因为技术就能站住了。不然就有违书法流行一千多年的铁律。
书法是个简单的东西,人们须认清楚了人才来看字。也许正因为这一点所以书法高贵呢。雍书者,或者牛皮大王包括技术上好的多了去了,但不会有任何收获。——如果您行为污秽却写一笔弘一的字,这叫我如何看?

5,然鄙人的话语是针对具体现象而发的。鄙人所批评的还不在乎他们是不是告诉学生,学习书法传统修养有多重要,须正面面对古代文化;而是他们甚至不能对书法最核心的价值保持一个企慕的心态——从学校老师这儿就缺省了这一项,这不能看作正常现象。他们所用的策略是:向搞流行艺术或现代艺术的人学来一套方法和语汇,作品则是将古典书法的手札感觉放大,经无数遍调试,达到古典作品展览的视觉强度。然后再“东方西方,哲人天才,毕加索马蒂斯“等等用无须任何证明地诠释他们写字的伟大意图,弄出的是经包装的一种浅薄的文化,结果学生们也就只会这个。他们完全忘记了书法必须一次完成,不能修改造作的特性,忽略了书法最有价值的笔迹学(为书法隐藏高尚人格最美妙的地方)审美特性。
当然不能否认,专业书法教育使得一些后生写子的基本功练得不错,如果仅仅如此,倒是有职业教育的意味——能不能找到工作还另说,但在文化学上没有任何意义。

“书法是从来不是一部书法家的历史。远得不说,咱举成书于北宋末,据说米芾曾参与其事的《宣和书谱》为例,上面除了列下本朝新党所认可我们也熟知的王安石、蔡襄、米芾等外。对于前代的收藏,如晋唐,仍有许多不知名的专以写字出名的作品,但唯独没有宋四家之首的两位“苏黄”(当然这有政治原因)。但是在我们今天人的眼中,却是苏黄站得最牢固。兄弟,并不是今天才有职业书法家的,在北宋的中书省,靠专业书法吃饭的达一百六十多位。庸俗的像今天一样的书家历朝都有。——曾印泉发另一网贴中语

6,老曾所谓的“核心价值”只有一点,也就是他母亲幼年教导的“字如人衣”,稍长看得刘熙载的那个“如”,或刚看到的欧阳修的话——“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迹前贤,未有三数人。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随与纸墨泯灭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必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忠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备要本《欧阳文忠全集》卷一百二十九)。

况且,今日所谓言技法者,乃一从日本人那儿学来的展览谋划,图几秒钟庸俗的评委快感耳。当面作书,一遍而过书可看者,只沙、启、林先生们会得(高不高另说)。至于取法,那就更是你钞我的,我抄你的,风格面目雷同。他们有几人是从古代大家中学习来来的?浙美的朱、王与沙、林之书、央美的王大教授与李可染风格(虽然他自己不说)之关系,皆等而下之者。至于书家所必需的气骨文采,更无渺无音迹。当然,如果这些人只是自家娱乐,别人不能更有言语,但是若以书家之名教后生知识,别人就有了闲谈的理由。

7,书法教育或者做书法学问欲与时弊有间,则非要从王国维、宗白华那儿开始检讨。他们那几代人因为国家没有了或者国力弱了,实在没有什么可自豪的,就按照西方的方式祭出自家的文艺,就像蛮荒时代被强盗欺负后就贡献女人一样啊。本人认为王静安的观点总有点想象的自虐。。。。。唉,光清理,这一件工作,我们这代人恐怕都难以完成——鄙人一老友,在美元执牛耳者,数年前一起喝酒,我举出此语叮咛之,彼公则曰:我乃下定义者。您说,这不赶上了那个“甚么功”吗,当然,鄙人也可理解,因为公等只会这个,天天有人*****,如此轻易吃饭,人也就庸俗罗。

8,1,欧阳修不但是合格的古文老师(唐宋八大家五个曾、王、三苏出他门下),也是合格的书法老师(北宋的大字《泷岗阡表》额是他写的,著有《金石录》为碑学的祖师爷),且在晋唐以后,那本谈书法的书能省略他的话?不听他的话,我们听谁的?2,书法是古老的艺术,能死记硬背就不错了,能理解和传承就是天才罗。我们有多大的肩膀?敢说创造。难道我们吃着老祖宗的饭,不要说虔敬,实事求是的精神,连那些唱京剧的“演员“都不如吗?

书法界最大的流弊就是一大批会文艺理论的进来了,结合一大批的搞展览的书法家在搞娱乐活动。当然娱乐活动没有什么不好——像那些画画,搞流行艺术的,但是应搞来钱,否则活动不能继续。然而他们办一个展览就他们自己看,别人罕有到者,因为他们所做的国人不认,国人认为他们在乱搞书法。为什么?因为,论学问他们与其他专业的没法比,论创作比画画的容易多了——不信您去上全国美展试试(当然里面也有猫腻,但那猫腻也比书法难)。故此,无论从哪方面说,书法是到了需要批评和检讨的时候了。

9,当代书法界的对传统的认知到了只给人提供笑料的地步。鄙人提供一小故事,可以说明老曾的疑问有几分道理。
十多年前,大概是95年吧,在故宫博物院召开世界书法研讨会。历博和故宫都拿出了他们的镇店之宝。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故宫北门内一小院落里看东西,我们见到了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一件行书卷子。可是东西一打开,就有数人离去——都是美院所谓创作和理论顶呱呱的人物,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可看。鄙人一友甚至还轻语:不服不服。当时,我人惊讶极了!陆游是什么人,我们吟着他诗句长大的。现在他越过800年就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一无感知?甚至连一点儿崇敬怜惜之意也没有?这也能也能号称书法家?——他们的眼睛大概只习惯了自己或者同代人为展览造作出来的东西。

10,既然书法不能像过去那样教了,那么叫什么呢?还是那话儿,回到古典。教古典哲学,古代文论,说文解字(光这一部书,就够学上几年的),工具材料,金石学,书法史。。。。。就是不能教“书法创作”,此最为无稽之谈,书法界许多无聊甚至丑陋的事,都是在这个幌子下干出来的。


其实,拙帖的一些话以及今日书法教育之乱象,沙孟海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说过了(见下面引文),言犹在耳,只不过今日比照当时,风气越烈。我想如果沙孟海、启功先生们还在。他们也许会后悔自己参与其事,开肤浅竞奔之门。。。今年夏天,我在北戴河有幸和启先生大弟子,清华的张教授同住了几天。他讲给我一个故事,很有意思。启先生当年有个年轻的研究生,写一笔启先生的字很像,常参与书法活动,并称自己的书法是向启先生学的。启先生知道后非常生气,特意将其生徒叫来,命道:我从来没有以书法为名招过研究生,你怎么可以说是向我学的书法呢?你说你自己会的不是更好吗?


付引沙孟海信札(大约在1978——79年)

刘江同志:
  各位想可回校,行万里路,收获一定很多。我因患膀胱癌来北京就首都医院诊治,估计暑假前不能回校,深为抱歉,鉴于此次全国书展于座谈会的倾向,书法篆刻应重视传统,这与我们平日主张是符合的,说明群众意见是正确的。现在我对五位同学(注:朱关田,王冬龄,祝遂之,邱振中,陈振濂)学习研究上想到几点小意见:
    1:全国书展评选上注重篆体的正伪,这是对的,古文籀篆变化繁多,我们学习,主要应抓小篆。对小篆的形体结构,必须加一番切实功夫,及早打好基础。我上次建议做《篆诀》注释,或可着手进行。五人同往或逐段分工,可商量一下,这工作可包括暑期在内。
    2:听说全国书展正楷极少,我们对正楷功夫应加以重视,是否各人就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典型作品中选取一﹑二种经常临习,这也是基础。所谓典型作品,应将刻手不佳的碑版除外。刻手不佳的碑版非无可以取法之处,但只供参考,不作为正式临习对象。这也许是我的偏见。
  3:一般书人,学好一种碑帖,也能站得住。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章传记,或是金石考古,……当前书法界主张不一,无所折中,但如启功先生有学问基础,一致推崇,颠扑不破。回顾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上海滩上轰动一时的人,技法上未始不好,后来声名寂然,仅是缺少学问基础之故。这点我们要注意。
  4:学问是终生之事。学校规定研究时间只短短两年,希望在两年中打好坚实基础。一方面多看多写,充分了解字体原委变迁,博取约守,丰富自己创作的源泉。另一方面还必须及早学会阅读古书能力,查考古书能力。这里所谓古书,不仅仅限于直接有关书法的书。阅读能力,请听听章祖安先生的意见。查考能力,我感到最好注意“目录学”。康南海勉励后生做学问,先看看张之洞《书目答问》(此书标名张之洞,实是缪荃孙代笔)。各位如有兴趣,也不妨看看《书目问答》,全面了解古书类目,对今后做学问有不少帮助。
    5:凡为学问,贵在“转益多师”。各位研究学习,第一要虚心。我们几个人多少有一日之长,趁现在集处一堂,可以共同研讨,同学之间也各有短长,可以互相切磋。第二要有大志。常言道“抗志希古”(古是指古人的长处),各位不但要赶上老一辈,胜过老一辈,还要与古代名家争先后。潘,陆二先生创办这个专业,有远大的理想,可惜他们已不在人间。现在书法专业只我们一校,国家赋予的任务甚重,我们要特别珍重.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56

主题

6569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887
QQ
鲜花(31) 鸡蛋(0)
发表于 2011-3-27 15: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了!!!:victory: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