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号杀手高血压
最近,在美国心脏协会第55届年会之高血压研究讨论会上公布,Y染色体上的标记能帮助解释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易患高血压。这项发现暗示了高血压症中性别差异产生可能的原因。我们常说工作紧张、情绪容易失控的男人易患高血压。但有很多性情温和,生活安逸的男人也患高血压。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人们总是疏忽对它的防范。全世界有50%的高血压患者未被诊断出来,高血压也就被人称为“无声的杀手”,患了高血压有无症状取决于血压水平、有无器官损伤和个人的耐受性。唯一可以正确掌握血压高低的方法就是“量血压”。
2号杀手前列腺疾病
男性在青壮年时期,约有35%-40%患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炎。80%以上的老年男性,长期受到前列腺增生疾病的困扰。50%以上的男性不育患者是因为前列腺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所致。专家介绍说,前列腺疾病的全新治疗“金标准”新介入导融术,于前年落户成都少城医院,据导融术专家郭主任称,它对前列腺尿道周围产生导融作用,使前列腺尿道周围增生物及管口的堵塞物被“液化性融解”,将小腺管内病菌消除,安全可靠,无创伤,为西南地区上万例男性前列腺患者解决了问题,为治疗男性前列腺顽疾注入了新鲜活力。据悉,有规律性生活的男人患前列腺疾病的几率要低些,性生活频繁且不规律,或者通过看黄色书籍、网站、碟片获得性刺激的男性,容易患前列腺疾病。
3号杀手ED
据介绍,多数常见的涉及男性健康的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疾病、前列腺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器质性疾病,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都会以男性性功能障碍ED(性功能障碍)的形式表现出来。ED在40岁以上的男性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我国不同程度的ED患者约有0.8亿人至1亿人左右。据了解,ED对男性心理的伤害较其他男性疾病更大。有资料显示,造成家庭破裂的一半原因来自于夫妻双方的性生活不和谐,ED严重地打击了男人的尊严和自信心。从部分医院的门诊情况来看,大约只有10%左右的ED患者选择了就医。
4号杀手不育
人们常常把不孕归罪于女人,其实不育症里男性所占因素很多。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共有6000-8000万对夫妇患有不育症,约50%的不孕夫妇由男方不育所致。近年有资料显示,男性精子的质量有下降趋势。其中单属女方因素约为50%,单属男方因素约为30%,男女共有约20%。临床上把男性不育分为性功能障碍和性功能正常两类,后者依据精液分析结果可进一步分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精子无力症和精子数正常性不育。
5号杀手胃病
男人们喜欢喝酒、抽烟、喝咖啡,男人们在餐桌上狼吞虎咽,男人们经常暴饮暴食,有的男人生活没规律,于是,他的肚子开始抗议:胃痛、呕吐、呕血、嗳酸……医学研究发现,男性胃病的发病率比女性平均高出6.2倍。患了胃病应注意:1、饮食规律,定时定量,每日三餐均应为营养均衡的膳食。2、避免各种刺激饮食,如烈性酒、浓咖啡、浓茶、生蒜等。同时避免食用过硬、过软、过辣、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3、戒烟。4、胃痛时,尽量把腰带松开,平时也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压。晚上经常出现胃酸逆流的患者,最好采用右侧在上,左侧在下的睡姿,同时把头部垫高。
6号杀手肝病
人体的各种代谢和解毒、免疫功能都靠肝脏承担,生活工作压力日甚的男人该如何护肝?1、限烟和忌酒。2、休息、营养要适度和科学。过分的休息和营养可导致营养过剩,引发脂肪肝和其他相关疾病,而无所事事可加重心理压力,导致神经衰弱。3、如果男人有了肝病且黄疸加深时,则要警惕。因为这说明肝脏有明显炎症,甚至有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坏死越明显,黄疸就越深。4、切忌多用药和滥用药。记住,大多数乙肝和丙肝病人是不需要用药的。
7号杀手“心病”
现代社会,男人负担社会和家庭双重压力,加上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感情与家庭的变故、对网络的依赖心理等也易导致心理疾患。另外,男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拼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8号杀手糖尿病
酒吧狂欢、吸烟饮酒无度的男人,如果发现自己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那就可能患上了糖尿病。据了解,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1亿多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而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超过4000万。预防糖尿病,首先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性。饮食要多样化,少吃甜食、咸食,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牛奶和豆制品。每餐应调配好食品的种类,不可偏食,不吃零食,避免饮食过量。另外,男性“白骨精”要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文娱活动和体力劳动,只要加强运动,合理饮食,体重正常,就可预防糖尿病。记者李文晴张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