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4|回复: 2

[生活提示] 疲劳前休息最科学

[复制链接]

3072

主题

5933

回帖

1万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13026
QQ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1-5-6 06: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个人都品尝或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减少疲劳的前提下增加工作效率呢?

  人体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代谢物质所产生的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致在体内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0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作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如美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泰勒博士发现,一个身强力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搬动的生铁量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在每一小时中只干活26分钟,然后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中搬运了生铁47吨,而且不感到疲劳。实验的确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之前休息,有利于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因此,当今美国众多制造企业在安排作息时间时,就是根据这一科学原理考虑的,即工作一时段,休息一时段,以保持精力的充沛。
  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睛,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隙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或尽量利用工间休息时做做操;或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在家做家务时不妨逗逗孩子,或听一曲乐曲……美国企业管理学家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看来是有科学根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4 收起 理由
吴敏营养师 + 4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7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26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5-6 14: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111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687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073
QQ
鲜花(55) 鸡蛋(2)
发表于 2011-5-6 14: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之,过劳死现在正在上升,可怕!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