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04
- 积分
- 4493
- 威望
- 78
- 桐币
- 730
- 激情
- 1680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64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9-15
桐网举人
- 积分
- 4493
鲜花( 0) 鸡蛋( 0)
|
五脏的生理作用与病态反应
中医认为:五脏平衡则身体健康,失衡则导致病变,所以在了解产品之前,了解一下五脏的生理功能是有必要的。
肾为先天之本,主管着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全部过程,所以我们先从肾脏讲起。
一、 肾 恐伤肾、恐则气下,可使肾气不固,可见二便失禁
1、 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髓有骨髓和脑髓之分。
肾精充足:则骨髓和脑髓生化有源,骨骼坚固有力,脑髓充盈,思维敏捷。
肾精不足:则骨骼软弱无力,发育不全,头晕、健忘、思维迟钝。
2.肾主藏精、主人体的发育与生殖
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即为肾气。肾精充足,肾气就旺盛。
人的生殖能力和生长发育过程,主要是由肾的精气所决定。(临床:发育迟缓和生殖能力低下等疾病采用补肾法)
3.肾主纳气
肺是气之源、肾是气之根。肺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
肾气充沛,纳气正常,才能使呼吸通畅,呼吸均匀。如果肾虚,根本不固,吸入之气不能下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的喘息症状,哮喘就不易治好,久治不愈。
4.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人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不足:耳鸣,听力减退等。
二阴:指前阴和后阴,肾阳不足:尿频、尿急、阳痿、大便秘结、大便塘泄。
5.其华在发
精与血是互生的,精足则血旺,而毛发的润养来源于血,故发为血之余,肾精充沛,则毛发光泽,黑亮。
6.络膀胱
肾与膀胱属经络关系,功能是接受和排泄尿液。尿生成于肾,经膀胱排出体外,如肾有火(病毒)容易使膀胱有火造成炎症、结石;如膀胱功能减弱,不能约束,会出现遗尿、小便困难、尿道疼痛或血尿等,膀胱有火,同样会通过经络使肾有火,造成肾炎或肾结石等。
7.肾的病态反应
主要是腰腿酸痛、小腿沉、下肢浮肿、小便不顺、头晕、耳鸣、性冷淡、高血压、不孕症、结石、关节痛、咳喘不止等。
二、 肝 怒则气上,怒伤肝
1、肝主疏泄:即舒展,通畅的意思。表现在两个方面:
(1)、情志方面:疏泄正常,人就心情舒畅,不正常,就会抑制或亢奋。
肝气郁结:郁郁不乐、多疑善虑、沉闷欲哭、月经不调等。
肝气亢奋: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目眩头晕、耳鸣耳聋等。
(2)、消化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一是条畅气机,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二是与胆汁分泌有关。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下降,消化就不良,可见暖气(胃气不降)腹泻(脾气不升)等症状。
2、肝主藏血解毒
肝是血液的储存器,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血不足,则两目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肝与心之间有一静脉相通,当心脏工作时,肝就会将血液通过静脉排到心脏,当休息时心脏的血液就会流回肝脏。如果肝功能在不能满足供血需要时,心脏也会出现供血不足,中医称心肝血虚症;同时肝的解毒功能,滤过毒的血液对心脏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的。
3、肝主筋,其华在爪
古语说: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之所以主筋,是因为全身的筋膜依赖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即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人们常说腿抽筋,西医讲缺钙,中医认为是肝功能有问题,凡是肝硬化,肝腹水的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抽筋现象,特别是受凉时。
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虚,筋弱无力,爪甲多薄而软。
4、肝开窍于目
肝胆经络上通于目,当肝胆有病变的时候,都会引起眼睛各种疾病,如眼睛干涩、遇风流泪、模糊不清、视物不明、夜盲和斜视等。
另外:糖尿病后期,肝功能损伤,导致白内障甚至失明。
5、络胆
肝胆相照,胆有储藏排泄胆汁和帮助消化的功能,胆寄于肝,肝不断的疏泄胆汁贮藏于胆。
肝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所以肝胆往往同病。临床:肋痛、眩晕等。
6、病态反应
主要是口干、苦、肝区疼痛、手脚抽筋、易怒、多疑、易感冒、经期不正常、耳鸣、耳聋、头晕、偏头痛、呕吐、行走不稳等。
三、 心 喜则气缓,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甚则失神狂乱。过喜伤心
1、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主要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心气旺盛,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搏细弱、节律不整、面色晃白甚至表紫。
2、 心主神志
即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心脏有很集中的神经,影响全身各脏器。
心血不足可导致心神的病变: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
3、 心主汗液
汗液是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为心所主,过多的流汗会导致心慌、心悸、心脏衰竭等症状。
4、 心开窍于舌
舌质淡白---表示心血不足
舌质红,体糜烂---表示心火旺盛
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表示心血瘀滞
5、 络小肠
食物中的营养水分,经过小肠吸收后一部分进入脾脏,输入肺等,另一部分进入膀胱。由于心与小肠属经络,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的水分进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尿涩甚至尿血等症状。
6、 病态反应
主要是胸闷气短、心律不齐、口唇青紫、失眠多梦、多汗、眩晕、心慌、口舌生疮等。
四、 脾络胃 忧思伤脾、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伤神损脾。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 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精微,即营养物质。食物进入体内,通过胃的腐熟,下至小肠,通过小肠吸收营养后,由脾的运化将营养输送给肺通过血液营养全身。
脾气健运:消化吸收功能旺盛;脾气不健运,则水化吸收功能减弱,运化失常,可出现腹胀、腹泻、消瘦、营养不良等症状。
另外: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运到全身各组织,代谢后的水液则下达于肾,有膀胱排除体外。如果脾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就会出现痰饮、全身水肿、腹泻等症状。
2、 脾主统血
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指脾有控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能力,如果脾功能不足时就会出现鼻子流血,牙龈出血,皮下淤血或出血、大便出血及妇女崩漏的出血症状。
3、 脾主肌肉、四肢
脾功能好,运化水谷精微供肌肉、四肢营养,营养充分,则肌肉发达有力;反之则肌肉无力,四肢萎缩。
4、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气健运,则食欲旺盛,口唇红润;脾失健运,则无食欲,口淡乏味或感觉口甜、口腻,口唇萎黄或色淡。
5、 络胃
脾与胃属经络,为后天之本,胃主容纳和腐熟食物,但水谷精微的传输又来于脾。胃气主降;能将腐熟消化的水谷传输给小肠。脾气主升,能将水谷精微传输给心肺。二者配合完成食物消化和吸收全部过程。不合作:胃脘胀闷、疼痛、吐酸和呕吐等。
6、 病态反应
脾脏功能病变一般出现口臭、食欲减退、头身沉重、胃有胃酸、隐痛、口 鼻 牙出血等症状。
五、 肺 悲则气消,过度悲伤则伤肺
1、 肺主气、主呼吸
肺是气之源,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即氧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清呼浊,吐故纳新,维持了人体清浊之气的新陈代谢。
2、肺主宣发和肃降
肺主宣发是指由于肺气的推动,才使气血津液得以散布全身,若肺气不能宣发,则可出现胸满、鼻塞、咳喘等症状。
肺主肃降是指清肃下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气不能肃降而上逆,则可出现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
3、肺主皮毛、通调水道
是指肺的输布功能把气血津液包括水谷精微的营养输送到皮毛,使皮肤有光泽,红润。皮毛感受到的气温、痛感首先反射到肺部。
通调水道:进胃的水经过脾化为津液输布给肺,肺推动津液在全身流动,为人体各组织补充水分,使水液最后顺利到达肾脏,过滤后变为尿液通过膀胱排除体外,还使水液到达皮肤,出汗散热,这样进的清水,出的是废水,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中医认为肺、脾、肾是组成人体水道的三大主要脏器,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水之中源,肾为水之下源,上源水道不通会出现上半身水肿,如面、头、上肢。脾脏造成的水肿遍布全身,肾脏导致的是下肢浮肿。
4、肺开窍于鼻
鼻是呼吸的通道,正因为鼻为肺窍,所以鼻常成为病邪侵犯肺脏的道路。肺气不畅会导致,鼻塞流涕,嗅觉不灵。
5、络大肠
肺与大肠为经络,大肠是传导输送残渣的器官,并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最后形成粪便排除体外,完成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过程。如肺有热(病毒)或寒(功能减退)时,大肠会常出现大便干燥和拉稀;反过来,大肠受寒或服用不良食物拉稀日久,就会出现咳嗽、喉咙痒、打喷嚏和感冒等肺功能差的现象。
6、病态反应
肺仅次于心脏的重要器官,病态反应为咳嗽、咽干、多痰、浮肿、口鼻和皮肤干燥、呼吸无力、大便干稀不定。
六、 三焦
1、 部位上分:上焦为心肺
中焦为脾胃
下焦为肝肾
2、 功能上分:上焦心肺敷布作用
中焦脾胃消化传输作用
下焦肾膀胱排泄作用
总来的说:上、中、下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之道路。通俗讲就是:三焦是输送水液,养料和排泄废料的通路。
自然界
五行
人体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变动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徵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哭
咳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入脾肺二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健体”等神奇功效。列为上品,久服可轻身延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