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485
- 积分
- 1910
- 威望
- 207019
- 桐币
- 0
- 激情
- -2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3-1
桐网贡生
- 积分
- 1910
鲜花( 0) 鸡蛋( 0)
|
振兴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
2004-5-14
县域经济发展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近期将要召开县域经济工作座谈会。近几年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我省县域人均生产总值322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526元;人均财政收入15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71.8元。究其原因,主要的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够。振兴县域经济重要任务是稳定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加快县域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县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而这些都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发展中小企业是加快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选择 我省县域经济不发达,关键是工业化程度不够,城镇化水平不高,核心是中小企业发展滞后。东部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实力较强,主要是有发达的县域工业和中小企业作支撑。2003年,我省中小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仅相当于浙江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的27.7%、江苏的22.3%、山东的27.2%。就我省而言,一些县域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也主要是县域中小企业发展起来了,县域工业壮大了。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第一位的宁国市2003年实现GDP46.5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占65%。桐城、天长、当涂等县(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也充分表明,不发展中小企业,不振兴县域工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看,没有县域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县域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也就不可能实现县域社会结构的转型,只能停留在相对落后的农业文明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提升工业化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支撑力量。据我们对48个建制镇的抽样调查,中小企业的发展,既增强了小城镇的经济功能,也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规模的扩张和人口增加。通过发展工业园区,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48个建制镇面积扩大了2-3平方公里,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2003年48个镇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近75亿元,占当地GDP75%,上交税金近5亿元,占当地财政收入70%。当涂县博望镇从事第三产业人员,已由1995年的1000多人发展到8000人,镇区人口增加了1.5万人。中小企业发展展示了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美好前景。 二、发展中小企业是县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支撑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论是自然资源的开发,还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客观上都需要发展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从我省实际情况看,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这篇文章,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目前,我省约有800万人在外打工,年打工量在三个月以上的约有500万人。这表明我省可容纳劳动力的空间十分有限,根本问题是二、三产业不发达,中小企业“短腿”。据了解,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农业的很少,主要是从事二、三产业,大多数在中小企业打工。外出打工可以增加个人收入,但是,不可能振兴家乡经济和县域经济。加快县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为县域经济发展所服务,核心是要扩大县域二、三产业容纳劳动力的空间,做到有效资源为我所用。当前,重要的是要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兴办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 三、发展中小企业是提高县域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关键环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提高县域经济市场化程度上下功夫,保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和时间、空间上的充分流动。从人流上看,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一批农民变成了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他们不仅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更具有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企业的本领。一批农民变成了闯市场“买千家,卖千家”的推销员,他们既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中坚力量。从物流上看,中小企业发展,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充分流动,改变了自给自足的传统格局。桐城市创造了“两头在外”(原料在外购买,产品到外销售)的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巢湖市槐林镇渔网市场、繁昌县峨桥镇茶叶市场、亳州市谯城区药材市场、无为县高沟电缆工业园全国闻名,产业的集聚有效地提高了当地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产业集聚的形成也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从信息流上看,中小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市场经济信息的流动,而且提高了信息整理、加工和使用能力。运用互联网进行生产经营销售已经成为企业常用的手段,进行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已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基础性工作。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发展有力地带动和提升了县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四、发展中小企业是稳定农业基础地位的核心力量 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在县域经济中至关重要。不论从经济发展规律看,还是从实践看,“就农业抓农业”的出路是有限的。目前,我省农业比较效益低,关键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农业的后续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我省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是1:0.39,全国平均水平是1:0.6,发达国家是1:2.0-3.,,差距很大。这充分表明了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没有发展起来,中小企业发展不够。东部发达省份已经率先进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阶段,重要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已经相当发达。2003年,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仅相当于浙江32%,江苏21%,山东15%。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出路问题,必须要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的理念促进农业发展,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县域中小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五、发展中小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我省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140元,增长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82元。农民收入增长部分主要来自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从省内外的实际情况看,靠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有限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比重。东部发达省份农民收入较高,主要是来自中小企业工资性收入较高,2003年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4239元,其中48%来自中小企业;浙江5431元,其中56%来自中小企业;山东3151元,其中38%来自中小企业。据我们对宁国、桐城、天长、无为等10个县抽样调查,去年,10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0元,高出部分的80%是中小企业贡献的。不论省内还是省外,哪个县中小企业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农民收入增长就相对较快,反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甚至还是负增长。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六、发展中小企业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保障 不论从全国百强县看,还是从我省的十强县看,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主要是依靠发展二、三产业,核心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2003年,全国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5%,比我省县域平均水平高23.2个百分点。我省十强县之一桐城市去年实现GDP47.1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占59.6%,财政收入2.76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上交税金占61%。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主要支撑和增加财政收入的主渠道。目前,我省不少县财政困难供给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税源不足,中小企业发展不够。安徽县域经济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县域经济人均生产总值的二分之一强,但人均财政收入却是全国县域人均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这固然有经济结构和资源结构差异的因素,更有没有涵养税源、藏富于民的深层原因。这一方面制约了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政府与群众的矛盾,影响了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稳定。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靠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哪个县中小企业发展起来了,财政收入就上去了,县域综合实力就增强了,基层政权的威信就提高了,干群关系就融洽了。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坚持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战略重点,真正使中小企业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动力、财政收入的支柱、吸纳就业的主阵地、社会稳定的减压器,就一定能够开创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局长、党组书记刘战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