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3|回复: 8

[转贴]桐城派散文创作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4-6-6 02: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派散文作品浩繁,以文从字顺,清通驯整,精严雅洁为特色。清代以来,编辑出版的桐城派桐城籍主要作家文集有戴名世的《戴南山先生全集》14卷,方苞的《方望溪先生全集》32卷,刘大櫆的《刘海峰诗文集》22卷,姚鼐的《惜抱轩全集》85卷,方东树的《仪卫轩文集》12卷,方宗诚的《方柏堂文集》92卷,刘开的《刘孟涂文集》44卷,姚莹的《中复堂全集》98卷,戴钧衡的《味经山馆诗文钞》10卷,吴汝纶的《桐城吴先生全书》19卷,马其昶的《抱润轩文集》22卷等。1984年由北京师范学院王凯符、漆绪邦选编的《桐城派文选》一书,收入上列作家散文作品93篇,集中代表了桐城派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文选表明,桐城派得以绵延久远,成为一代文章正宗,其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不容忽视。其论说之文,虽乏宏博,但辞句精炼,逻辑性强,间有卓识;游记之文,写景状物,多有传神之笔,能抓住特征加以渲染,使一山一水一木一石生机盎然,且能寄寓对世情之感叹;传状之文,刻画生动,情见于辞;记事之文,叙述扼要,流畅明晰。总之,桐城派散文大都平易近人,清新可读,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流派特色,并在艺术风格方面又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戴名世主张道、法、辞并重,精、气、神合一,寓雄奇犀利于简洁朴实之中,长于史传,杂文、游记亦颇具特色。方苞“以义法为宗”,为文静重博厚,出语朴重,其代表作《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等,剪裁精当,笔墨简洁,绘形传神,真切生动,被后世一直列为古典文学教材。刘大抛“以晶藻音节为宗,虽尝受法于望溪,而能变化以自成一体”。其文气肆才雄,恢宏壮阔,所作《答吴殿麟书》,气充势足,挥洒自如,辞采华富,表现了刘文“洋洋乎才力之纵恣,无所不及”的特点。姚鼐的散文艺术成就较高的是写景文,他“以神韵为宗”,为文“纾徐卓荦,撙节粱括,托于笔墨者,净洁而精微。”(以上均引自戴钧衡与方宗诚合编的《桐城文录》)。所作《登泰山记》等游记,观察敏锐,描摹维肖,色彩鲜明。姚鼐以后一些作家的散文,诸如姚莹“雄奇真切”,刘开“纵横晓畅”,方东树“沉雄坚实”,吴汝纶“恣肆老练”,马其昶“思深辞婉”,均具有各自艺术风格。
此外,桐城派非桐城籍作家的散文创作同样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文章风格在大体上继承了桐城派的庄重典雅的同时,又各具特色。如薛福成的从容而稍带刚气,林纾的婉曲而偏于柔弱等。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10 13: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尚古桐城[/B] 发表:
何谓义理、考据、辞章?
[/quote]--------------------------
粗粗理解即吾的个人理解,文章三要素
义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论点
考据:文章的论据
辞章:文章的修辞,文笔,写作技巧等
换种说法:
义理:文章写得深一点
考据:文章写得实一点
辞章:文章写得美一点.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5

主题

175

回帖

71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715

活动大师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7-10 18: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教。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5

主题

175

回帖

71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715

活动大师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7-9 06: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义理、考据、辞章?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5

主题

175

回帖

71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715

活动大师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7-8 13: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能将“义理、辞章、考据”三点说的清楚些?到底是什么内容?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8 20: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义理考据辞章是作文的基本.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2

主题

2867

回帖

313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13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8-14 1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桐城派必读~~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4 00: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images/upfile/200461405110.jpg[/img]

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均系桐城籍,故世人将他们及其追随者称作“桐城派”。桐城派兴于清康、雍,盛于乾、嘉,衰于民初,是清代散文流派中势力最大的一个流派。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所仅见。
桐城派文论的核心是义法。明确提出义法说和对义法的内涵进行反复阐述的是方苞。他在《又书货殖传后》中说:“春秋之制义法,自太史公发之,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义,及《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及《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基本上是宋儒的义理,但又力戒空疏,强调济于实用;“言有序”,是说文章讲究表现形式,要有章法结构。义法的完整概念,是指有内容、有条理、结构谨严、合乎体制的文章。义与法的关系,有主有次,相辅相成,内容和形式要成为完整的统一体。方苞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着形式。一篇文章写作时,“或顺或逆,或前或后,皆义之所不得不然”(《左传义法举要》)。义法说还包括对谋篇布局“尚简去繁”的要求和对语言文字“雅洁”的提倡。方苞认为,“古文气体,所贵澄清无滓。澄清之极,自然而发其光精,则《左传》、《史记》之瑰丽浓郁是也”(《古文约选序》)。也就是说,只有剪裁得体、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才是好文章。
方苞揭橥义法,标举雅洁,力图以清通质实的文字,倡明程、朱理学,实际上并未真正窥到散文文学的深堂奥室。其后的刘大在义法说方面,又加以丰富和补充,强调了散文应具备的情感和气势。他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居首要地位,但艺术本身却有相对的独立性,提出了神气音节说。其主旨见于《论文偶记》:“文人者,大匠也;神气音节者,匠人之所能事也;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气随神转”;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然论文者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所谓“神”,大体是指作者的性格特征、思想修养在艺术上完满而成熟的表现;所谓“气”,大体是指流注在作品中的气势及其所呈现出的面貌;所谓“音节”,则是指长短相间、错综配合的句式结构和抑扬顿挫、琅琅可诵的语言因素。后来桐城派文人都把因声求气奉为不易之旨。
方苞兼论义法,刘大以法为主,姚鼐则扩充和发展了方、刘之说,使桐城派文论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姚鼐论文的主要创见有以下3点:
提出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他说:“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述庵文钞序》)。姚鼐生当乾、嘉考据风盛之时,他将宋、汉学和辞章结合起来论述文章和学问的息息相通,正是他论文解识宏通之处。这对扩张桐城派的壁垒起了很大的作用。
提出选文和作文的标准,即“文章八要”的主张。他在所编选的《古文辞类纂》的序目中说:“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者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他所说的神、理、气、味,是指文章的思想、精神;格、律、声、色,是指文章的形式及语言的音韵文采。精寓于粗,即内容寓于形式。从而概括出散文创作艺术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艺术论。
提出文章风格的阴阳刚柔说。他说:“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观其文,讽其音,则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已。柔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他将不同的艺术风格概括为阳刚阴柔两大类,认为这两种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又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风格来。他还认识到文章风格主要是作者才性和气质的表现,可以通过艺术形象来分析和显示作者的风格。这是对古文家在文学风格理论方面的概括和总结,是桐城派文论的精彩之处。
姚鼐之后,桐城派支流日繁,歧见时出,在艺术理论方面很少有重要的新建树。



[此帖子已被 tczy 在 2004-8-14 10:49:04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4-6-6 02: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images/upfile/2004662210.jpg[/img]

桐城派文论

  桐城派散文理论,早期受影响于方以智、钱澄之,滥觞于戴名世,正式提出的则是方苞,后经刘大櫆补充,至姚鼐发展而形成。

“义法”说:方苞专治古文,首倡“义法”说,主张“言有物”、“言有序”。其关于“义法”的完整议论见于《又书货殖传后》:“《春秋》之制义法,启太史公发之,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义’即 《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经而法纬之,然 后为成体之 文。”方苞借谈《史记》论“义法”,涵义明确。“义”即思想内容,指宋儒义理,也就是纲常之理。 “言有物,即要求文章有充实的、可以致用的理学内容;“法”指文章的艺术形式,即文章的作法。“言 有序”即要求文章剪裁得体,结构严谨,语言雅洁,趋于规范化。方苞根据“义法”剖析具体散文作品时 多次指出:“义法”最精者莫如《左传》、《史记》,而学“左”、“史”的“义法”,必须研读唐宋 八家之文,从中揣摩体会。这使习古文者有轨迹可循,易于成就。
“义法”说,仅限于经传义理,篇章法度、详略、虚实、措注、排纂等,但对于文采、形象、风格、 境界等有关散文艺术美方面均未涉及。
 
“神气”说:刘大櫆在接受“义法”说的基础上,突破了“因文以见道”的框框,而在并不完全依 附于道的散文艺术方面,发挥了自己的见解。他在《论文偶记》中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 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传,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 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神即精神,是作者心胸气质在文章中的表现。“义”偏于思想,"神" 偏于感情,更富于个性;“气”指洋溢于文章中的气势,“气”决定于“神”,“神”“气”统一,形成 文章的艺术境界,或雄伟、或飘逸、或静穆、或深沉。并提出了神气见于音节,音节见于字句,或字句见 于音节,进而求神气的途径。他在《论文偶记》中还说:“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 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然论文者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 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刘大櫆关于神气与语言关系论述,具体切实,提供了一个散文创作、学习、欣赏的门径,有其独到之 处。但把字句、音节、神气的关系归结为一个凝固不变的公式,不免拘泥和片面。
 
“义理、考据、辞章”说:乾、嘉时期,汉学大盛,宋、汉两派门户对立日益尖锐。而清政府在继续 张扬理学的同时,看到汉学可以吸引大量知识分子“皓首穷经”,有利于政治上的的安定,同时,宋学的 明理和汉学的通经,就其内容实质也并不矛盾,因而采取了调和宋、汉两派的策略。姚鼐正是在此情况下 坚持“义法”说基本观点,提出了“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和“以能兼长者为贵”的主张。他 在《述庵文钞序》中说;“余尝谓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 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 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 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夫天之生 才,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
姚鼐认为:“夫古人之文,岂第文焉而已。明道义、维风俗以昭世者,君子之志;而辞足以尽其志 者,君子之文也。”(《复汪进士辉祖书》)其意与方苞“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相同。但 在“义法”之外加上考证,则可以更好地防止空言义理,使理有所凭,文章内容更加坚实,可收“既物以 义理”之功。故姚氏认为:“以考证助文章之境,正在佳处。”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主张,对当 时宋儒、汉学两派的对立有所缓和,有利于扩大古文家的门户,对桐城派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作家集 团起了很大的作用。
 
“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与“阳刚、阴柔”说:姚鼐对“义法”与“神气”说的重要 发展,表现在他注意并阐发了古文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一方面,他融合方苞“义法”说与刘大櫆的 “神气”说,提出了“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相统一的观点。他在《古文辞类纂序》中 说:“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 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 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而遗其粗者。”
上述“理”,与方苞所谓“义”同;“神”、“气”与刘大櫆的“神”、“气”相近;“味”为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格”、“律”为作品的格式与法度,近于方苞的“法”;“声”即刘大櫆所谓“音节 ”;“色”为辞采。神、理、气、味作为“文之精”,包括了散文的思想、形象、境界;格、律、声、色 作为“文之粗”包括了散文的格式、法度和语言音韵词采的艺术美。精寓于粗,二者融合而成文。如此论 文比“义法”、“神气”论文都较完整而丰富,这对古典散文艺术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对古文的创 作、学习、欣赏亦具有启发性。另一方面,姚鼐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比较充分地论述了“文章之美”。这是 方苞、刘大櫆未能触及的。在《复鲁絜非书》中,姚鼐具体阐述了“阳刚”和“阴柔’’各种风格美。认 为阳刚、阴柔不可“一有一绝无”,应是主刚而含柔,主柔而含刚,阴阳相生,刚柔相济,才能达到美的 境界。“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忘其一,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柔者至于颓废而阉幽, 则必无与文者矣”(《海愚诗钞序》),肯定了散文风格的多样性和作家艺术风格的美学价值。

至此,桐城派的文论,大体臻于完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